彌勒佛原本也很瘦?笑容背後暗藏玄機?埋藏千年的秘密終於揭開.

2019-12-09     玉石第一課堂


在我國,每逢農曆初一、十五,人們都有到寺廟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俗。


有人說:進了寺廟,所有的大佛、菩薩不敢保證都認識,但有兩尊菩薩是絕對能認出的,那就是觀音菩薩和彌勒佛了。



誠然,觀音和彌勒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菩薩,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特別是喜笑顏開的彌勒佛,辨識度相當高。


彌勒畫像


為何大家如此崇拜、敬仰彌勒佛?他到底在笑什麼?今天跟隨玉麒去揭開謎團。


°

彌勒佛原本也很「瘦」


「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據記載,彌勒出身於婆羅門家庭,後來皈依佛門,成為釋迦摩尼佛的弟子。


重慶大足石刻景區聖壽寺三世佛殿,左為彌勒佛


現在一說起彌勒佛,我們想到的都是開懷大笑、慈眉善目的「大肚彌勒」形象,其實,原本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彌勒造像是莊嚴肅穆、身材頎長的。


據《高僧傳·釋道安傳》中記載:「苻堅遣使送外國金箔倚像,高七尺。又金坐像、結珠彌勒像、金縷繡像、織成像,各一張。」


首都博物館珍藏明代1365-1644年銅鍍金彌勒佛像


可見,早期的彌勒身材是修長挺拔的,說明他也曾「瘦」過的,那為何與如今的造像差異如此之大呢?


這還要從五代後梁說起,傳說當時有一個叫契此的和尚,身材圓潤,常挑一個布袋,人們稱他為布袋師,他圓寂時留下了一首偈子:「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他就是彌勒的化身,這一說法漸漸流傳開來。


布袋和尚畫像


直至宋朝,布袋和尚的形象基本已經取代了以往彌勒造像,所以後期的彌勒佛基本都是以滿面笑容、袒胸露腹的慈愛形象出現。


上海玉佛禪寺天王殿中彌勒像


如今,彌勒佛已成為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一尊佛,我國各個地區的風景名勝地均有他的身影,很多造像還創下了「世界之最」。


°

彌勒佛「世界之最」


世上最大的彌勒木雕佛像在北京雍和宮萬福閣。


雍和宮白檀木彌勒大佛


世上最大的彌勒石雕佛像 --「樂山大佛」,在四川樂山岷江東岸凌雲山的斷崖上。

樂山大佛


世上天成稀世巨型彌勒大佛--千山彌勒佛,在遼寧省鞍山市的千山風景名勝區。


千山彌勒大佛


世上最大露天彌勒佛銅像(高56.7米,重500噸 )位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雪竇山。


浙江寧波奉化溪口鎮雪竇資聖禪寺彌勒佛


世上最大的室內彌勒佛座像(高30米,重500噸)在廣西玉林雲天城。


玉林雲天城彌勒佛像


這些彌勒佛造像不僅創下了「世界之最」,也是人們表達對彌勒佛崇敬愛戴的一種方式,他挺著肚子開懷大笑的形象早已深入中國人的心中,非常受人喜愛。



四川峨眉山靈岩寺楹聯寫道:「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凡事付之一笑」,幾人能做到?可在我們印象中,幾乎所有的彌勒佛都是笑容滿面的樣子,他到底在笑什麼呢?



其一,笑人外求,示依二力。當今無論男女老少,人們進寺廟燒香拜佛,都想祈求得到庇佑,希望通過佛的力量滿足自己的各種願望,這是大部分人信佛的真實心理。


但其實學佛的本義遠不止如此,佛曰「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無論做何事,首先得自強自立持戒修行,而後方能成材。



其二,笑迎苦難,從心開始。俗話說「三窮三富過到老」,人來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保持一顆慈悲之心,溫和待人接物,人生的低谷,也會很快跨過去, 害怕苦難,就無法體驗精彩人生。



其三,笑對人生,離苦得樂。「彌勒人前慈示笑,眾人所感皆非同「。彌勒佛慈顏示笑,是告訴我們要敞開胸懷,勇敢面對人生苦痛,腳踏實地必會苦盡甘來,離苦得樂。



其四,笑口常開,豁達洒脫。彌勒示笑,是示意我們要豁達洒脫,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方能活出自在人生。



彌勒佛笑中有深意,值得我們細細沉思。人間世事煩擾,難免愁腸百結,希望彌勒佛的樂觀、寬容、大度,可化解我們心中的種種愁緒。



因此,很多人喜歡在身上佩戴一枚玉雕彌勒佛,以便時時提醒自己,做人要寬容大度,力求擁有「靜觀世事起伏,笑看風起雲湧」的心態。



在我國民間一直有「男戴觀音,女戴佛」的習俗,彌勒佛是眾多佛像中神態、動作較為豐富的佛像造型,而且象徵著寬容大度的樂觀精神,有消除煩惱的心理暗示作用,非常適合佩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挑選。



°

挑選玉雕彌勒佛


臉部


彌勒佛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一張笑臉,臉是其靈魂所在,所以一定要乾淨,左右對稱,圓潤豐滿,洋溢著喜氣的彌勒佛,才能帶來財氣和好運。



眼睛


彌勒佛眼觀八方,把人世間的喜怒哀樂盡收眼底,他的眼睛有睜眼的,也有閉眼的,無論是哪一種,都要求雕刻細緻、大小勻稱,看起來慈眉善目。



肚子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彌勒佛的肚子又大又圓,是肚量和福氣的象徵,整體造型中肚子與臉不在一個平面上,肚子稍微高出一點,但也要遵循恰當的比例。



姿態


一般我們常見的是坐佛,也有一部分被雕成站佛,坐佛大氣穩重,站佛靈動自在,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擇。



玉麒說:


彌勒佛寓意和氣、仁德、樂善,是大家認可的一種精神信仰。在寺廟裡,我們常常能看到彌勒佛的身影,他開懷大笑,形態可掬的樣子能夠給人帶來無限好感。


此外,彌勒佛也是玉雕常用題材之一,玉雕匠人以玉雕佛,巧妙的雕工和玉石豐富的文化內涵賦予了佛更高的藝術價值,使之一直備受追捧。


生活中,我們常在頸間佩戴一枚彌勒佛,心中時時朝拜,體會彌勒精神,力求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於這紛繁人世中求一份安穩祥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2Mb7m4BMH2_cNUgCw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