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為我國發病率較高的癌症之一,總讓人避之不及、談之色變。因為發現時間早晚不同,最後的結局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對於這個問題,好像我們經常能聽到這麼一句話:「要是能早點發現就好了。」
胃癌能早期發現嗎?我們邀請了國醫堂消化內科專家,副主任醫師馮少明主任來為我們回答這個問題。
Q:胃癌能早期發現嗎?
A:能!有這麼一種神奇的檢查項目,叫做「胃鏡」。
胃通過食管、咽喉與口腔相連,由於這個天然入口的存在,醫生可以將胃鏡從嘴裡塞進去,直接看到胃黏膜的改變,發現看上去可能有問題的部分。
此外,可以用鉗子直接取到可疑的組織,讓病理科的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發生了癌變或者是否有癌變的傾向,真正做到早期的、無創的確診。
Q:早期發現胃癌的意義有多大?
A:如果在早期能通過胃鏡發現胃癌,比如當癌變還局限在一小塊粘膜上,哪兒都沒轉移,我們就可以將它「扼殺在搖籃中」。
有些甚至不用開刀,通過胃鏡操作,除去病變的組織,不開刀,不化療,痛苦小,恢復好,生存率高。
這就是早發現胃癌的意義。不論治療方法多麼先進,藥物多麼貴,都比不上「早些發現」這一點。
非常遺憾的是,我國早期胃癌的發現率只有不到 10%,這跟早期胃癌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有很大關係。
Q:什麼人需要做胃鏡?
A:對於以下四類胃癌高危人群,應當定期做胃鏡檢查:
1、有腫瘤家族史的人
在兩三代的親屬中,有得過消化系統腫瘤或者其他腫瘤,其得胃癌的幾率就會更高。約10%的胃癌表現為家族聚集性,有胃癌家族史比沒有家族史的發病率高4倍。
所以,應該比家族中患癌成員的最小年齡提前10年左右做腫瘤篩查,針對胃癌應做胃鏡檢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體可根據醫生建議。
2、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
長期吸煙、飲酒,特別是有愛吃燙食、腌制和燒烤食物、高鹽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這些習慣會對胃造成較嚴重的損傷,應及時調整,並注意胃鏡檢查。
3、有慢性胃病的人
有胃潰瘍、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等長期慢性胃病的人,應積極治療,防止疾病進展,並定期去醫院複查。
4.四十歲以上的人群
四十歲以後,人體的細胞老化,免疫功能衰退,最好一年做一次防癌體檢。
Q:做胃鏡「生不如死」?
A:大部分都是覺得做胃鏡難受,或者聽別人說做胃鏡生不如死。所以,大多數人採取「能不做就不做,能躲就躲」的戰術方針。
確實,做胃鏡是會有些不舒服,但遠遠沒有到「生不如死」的地步。
當然,如果真的害怕的不得了,現在還有「無痛胃鏡」供選擇,就是進行短效麻醉,讓患者睡上幾分鐘,睡醒後,胃鏡也就做完了。
國醫堂消化內鏡中心,是省內先進的消化道疾病微創診療中心,擁有世界上領先的數字化內鏡配套設備和各種治療附件,包括當今國際胃腸檢查金標準——日本「奧林巴斯無痛胃腸鏡」、新一代可控智能膠囊內鏡、小腸鏡等。
中心可同時開展多台胃腸鏡檢查和鏡下治療,代表著國內消化內鏡配備的領先水準。同時每一台檢查和手術都由專家親自操作,讓患者放心。
『親身經歷了痛胃鏡檢查的病患說:無痛胃鏡並不可怕,只是睡了一覺,感覺很舒服。』
馮少明主任告誡:胃癌雖然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在胃癌的早期,它就是一隻「紙老虎」,只要能及時發現,在它還沒有發展壯大之前就處理掉,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1A00HQBLq-Ct6CZrn_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