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自己和愛情,是一輩子的修行

2020-02-22   慈懷文化

慈懷伴讀

各位書友大家好,為抗擊疫情,慈懷倡議所有書友和我們一起在家讀書,靜養身心!


為此,推出慈懷伴讀專欄,一期一會,每天為你解讀一本好書,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讓你不斷完善自我。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書是《如何在愛中修行》。



愛,也許是世上最美好的感情。每個人都有一顆盛放著愛的心臟,呼喚著愛與被愛的需要。

然而,人們因為與生俱來渴望著愛,常常有一種誤解: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然而,正如芭芭拉在《如何在愛中修行》一書中所說,愛上一個人十分容易,但想愛情美滿則困難得多。人人都希望愛情成功,但愛情的失敗一再發生,一旦產生,便會造成傷痛。

愛,是需要終生修行的功課。


架起溝通的橋樑

絕大多數人都非常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不止騙過別人,甚至騙過自己。

當對親密關係中的另一方有意見與不滿的時候,不習慣於溝通的人只會默默忍耐,試圖把摩擦按下去。

日久天長,甚至被直接詢問「你有什麼不滿」的時候,也只能回答「我不知道」。

連自己的真實感受都無法表達,又怎樣進行有效的溝通?

《如何在愛中修行》里,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1971年時,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接待了一對十二年夫妻。在他們結婚時,琳恩和理察還是一對恩愛的璧人。然而律師事務所中見面的二人已經到了三句話就能吵起來的地步,關係水火不容。

琳恩恨恨地批判丈夫「對外一副好好先生的樣子,其實心裡只有自己」,而理察則指責妻子「神經兮兮,暴躁易怒,每天都在挑我的刺」。

其實他倆都是優缺點並存的普通人,原本不該有那麼多的怨氣隔閡。只是兩人在婚姻中遇到小摩擦,比起說開,總是各自忍耐。你不守時,你不顧家,你太懶散,你總是找藉口……

互相妥協變成了互相將就,又變成了互相指責。

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受盡委屈,卻從沒有向對方心平氣和談一次。等到爭吵升級,已是覆水難收。

原本他們是如此相愛,可是愛情,已經被不理解消磨殆盡。

在所有的不快情緒之下,都是愛與溝通的渴望。

想讓愛長存於心,就要學會在溝通時袒露完整真實的感受,用理解代替躲閃與抨擊。

不要壓抑它們,勇敢表達出來。



需要而不依賴

每個人都是獨立生長在世界上的個體。

有時,愛的溫暖會讓人有種與他人再無間隙的錯覺,或是緊緊貼合、不留空隙的衝動,然而健康的愛,既是選擇親密,也是保持距離。

《如何在愛中修行》的作者芭芭拉有個有趣的比喻:誰也不會害怕承認自己需要空氣,誰也不會認為對空氣的需要,讓自己喪失了獨立性。然而對於愛,人很容易生出這樣的擔憂。

以前聽聞有一對情侶,女生酷愛撒嬌,非常粘著男方。

和戀人在一起的時候,她就開心,幹什麼都有勁,逛商場還是去旅行都精神十足。

一旦男方不能陪她,她的閒暇時間就空出一塊,無所適從。

她總是遷就他,也依賴他,逐漸失去了自己製造生命養料,尋找樂趣的能力。沒有了另一半的指導,她連如何過日子都不會了。

最後,嫌棄她太過粘人的戀人選擇了與她分手。「你以前也不是這個樣子的啊,」他難受地說,「從前的你總能自得其樂,一場戀愛談下來,你和我怎麼一點私人空間都不剩了。」

需要愛是沒有錯可言的。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她在依賴他人在生活中創造愛,仰仗他人成就自己的幸福。

她放棄了自己滿足自己製造愛的需求這一責任,希望一直貼著男方,不斷汲取,結果自然只能是讓愛變形扭曲。

一定的距離感,既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長久關係健康發展的基礎。

最好的愛人方式,就是承認自己渴望愛的需求,但絕不依賴他人滿足自我。

對自己負責、愛自己的人,才能好好去愛人。



選擇與你平等相容的人


愛是互相守望,風雨同舟。

古話說:門當戶對。其中的暗指很容易讀出,一對和諧美滿的愛人,需要在不同的方面與對方相配。

可大多數人並不會僅僅因為對方與自己的背景、生活方式和性格相似,就順其自然愛上對方。

許多看似相像的夫婦爭吵不斷,而根據《如何在愛中修行》作者芭芭拉的調查,感情穩定,得以攜手終生的伴侶,大多在為人的精神本質上相似,多過表面的相像。

楊絳先生與錢鍾書先生,是中國文壇歷史上讓人稱羨的伴侶。

楊絳聰明能幹,做事利落,是舉止從容的大家閨秀;錢鍾書則頗有些文人的天真,反映到生活中「像個痴兒」,童心十足。

然而他們志同道合,相互體諒,互相之間的差異反而成了生活的情趣。

楊絳說她的才華不配與丈夫相比;錢鍾書卻說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妻子為了丈夫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照料,保存他的一腔痴氣,丈夫也並未將此視作理所應當,常對妻子心懷感激,得空就與她膩在一處相陪。

婚姻之餘,楊絳從未停止自己的學習創作,她在愛情中付出,卻沒有成為任何人的附屬品。

這段美滿平等的愛情,成為了他們一生的回憶與財富。

好的感情,不是像修剪園林灌木那樣「改變」對方,而是平等磨合,真心為了對方考慮,為了對方努力。

平等關係下的相互扶持,會像養料一樣給予人力量,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自願去改變、去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要愛而不會愛,造成了太多的傷害,帶來了太多的眼淚。

《如何在愛中修行》勸告道:愛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它是一種每時每刻的選擇。無論你是否正處於某種形式的親密關係之中,都可以不斷鍛鍊自己愛的能力。

願大家都能在愛中修行、成長,獲得美滿的愛,成為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願好書給你力量!


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在新的一年,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