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張中國抗疫醫療名片閃耀世界

2020-04-30     新華社客戶端

甄有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積極投入全球抗疫合作,「中國醫療」成了國際熱議話題,五張閃亮而溫暖的中國醫療名片正在走出國門,走進無數外國友人的心中。

名片1:白衣執甲為蒼生。3月21日,中國醫療隊一行6人攜帶十幾噸防疫物資抵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他們得到最高禮遇的迎接,武契奇總統親赴機場,與每位隊員「碰肘致意」,還親吻了中國國旗。而中國醫療隊應塞方請求兩次延期更是在無聲處詮釋著中國醫生的「醫者仁心」。哪裡有中國醫生,哪裡就有生命的希望。截至4月中旬,中國已向12個國家派遣14支醫療專家組,他們以其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的中國醫療隊精神深深打動了當地人民的心。派往哈薩克的10名專家在1周時間裡,深入一線,同當地各部門及5000多名醫務人員進行交流,分享中方在病例篩查、臨床診療、重症監護、疫情防控等方面經驗。中國援非醫療隊短短數十天內已開展各類疫情防控培訓和健康活動250場,培訓1萬多人。

名片2:中醫中藥建新功。在中國抗疫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8萬多確診患者,約91%的患者都接受了中醫治療。海外也越來越認可中醫理念和中藥療效。中醫專家不僅親赴義大利、柬埔寨等一線,還通過網絡等渠道,與美國、日本等幾十國專家進行交流,中醫藥診療方案翻譯成英文,在國家中醫藥局官網全文公開。連花清瘟成了此次抗疫的「明星產品」,不僅獲得泰國、厄瓜多等國的銷售許可,在向義大利援助了10萬盒連花清瘟膠囊後,意方後來提出希望再追加10萬盒。中國許多藥企的中醫藥產品海外訂單激增。僅安徽省一季度就出口中藥材及中成藥2.3億元,同比增長15.7%,產品銷往美國等數國。

名片3:診療方案立標杆。面對全新的病毒,如何治療、如何防控完全沒有成熟的科學方法。經過前期無數醫護和科研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不斷地探索,中國的防控策略、方法、技術、標準和案例經受了實戰的檢驗,經驗彌足珍貴。中國50天內7次制定並更新診療方案,公布6版防控方案,經驗悉數納入,顯著提高了臨床醫療救治水平。為拯救更多生命、避免其他國家醫務工作者不必要的犧牲,中國將包括防控、診療、病例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管理等方案和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等文件翻譯成多種語言,及時分享給全球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並開設向所有國家開放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助力維護全球衛生安全。此外,中國創新建立的24小時病例報告、死亡病例討論、專家會診、專家巡診、護理等醫療管理制度,為全球應對重大傳染病制度的完善作出重要貢獻。

名片4:技術創新突重圍。疫情暴發之初,患者人數激增、醫療人員不足、病毒傳播性強等都是困擾各國的問題。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充分發揮了補充醫療資源的作用。不會感染、不知疲倦的AI醫生髮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完成導診、清潔、送藥,還參與病情診斷、康復回訪等工作。阿里巴巴的AI診斷技術能在20秒內對疑似病例的CT影像進行判讀,準確率高達96%;百度的預測算法LinearFold幫助科研人員將測算病毒RNA二級結構的時間從55分鐘縮短到了27秒;華為5G會診平台實現異地專家同一線醫護人員並肩作戰。截至4月12日,中國已同153個國家舉行83場衛生專家視頻會議,就如何有效應對和戰勝疫情與各方深入交流。為精準防控、助力復工復產,每個人通過手機客戶端獲取的「健康碼」可以直觀顯示用戶的旅行軌跡和人員接觸情況,成為規避感染風險、便利通行的好幫手。此外,紅外熱成像測溫、大數據人員流動分析也助力科學防控。

名片5:物資保障最硬核。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重大疫情面前,醫療物資短缺成了各國不得不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率先復工復產並精準提高醫療物資的產能,極大緩解了全球醫療物資的供應緊張。僅從3月1日到4月25日的不到60天內,中國共出口口罩211億隻,防護服1.09億件,護目鏡3294萬副,病人監護儀11萬台,紅外測溫儀929萬件,外科手套7.63億雙。

病毒在變異,但永恆不變的是「五張名片」背後中國醫療始終堅守人民生命高於天的信念。無論是醫護人員、醫療藥物、醫療制度、醫療科技還是醫療裝備,其目的都是為全人類的生命健康服務。面對突如其來而又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應攜手同行,共享寶貴的醫療資源、分享防控經驗、關愛醫療人員。疫情沒有國籍、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與生命至上的人文情懷也不應該有國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ySrzHEBiuFnsJQVxZ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