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夫妻檔」的別樣「五一」

2020-05-05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哈爾濱5月5日電(記者楊思琪)從北京到武漢,又轉戰綏芬河、哈爾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33歲的何小周已經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100多天。此時,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群力院區,與他並肩作戰的還有他的妻子李樊。「沒想到今年的『五一』這樣過,雖然辛苦,但很浪漫。」李樊說。

圖為4月20日何小周(左)、李樊在綏芬河重逢。

何小周、李樊,都在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工作。疫情以來,這對「80後」夫妻工作在核酸檢測一線,何小周負責將採集來的鼻咽拭子樣本進行清點、滅活、分裝,李樊負責核酸提取、檢測及結果分析、報告工作。

在透明的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里,何小周頭戴頭套,身穿防護服和正壓呼吸裝置,有條不紊地對樣本進行處理。因為要在負壓實驗室連續工作四個小時,他在工作期間不能進食、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工作結束時總是大汗淋漓。

今年春節,何小周是在武漢度過的。1月19日,何小周隨團隊到達武漢,從事環境採樣和核酸檢測工作。抗疫前線,他們每天都在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何小周說,樣本量多的時候,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圖為進入實驗室前,何小周幫李樊穿防護服。

4月中旬,中國疾控中心支援湖北團隊即將凱旋之際,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成為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前沿。何小周再次接到任務,和3名隊友一路北上,帶著武漢經驗轉戰綏芬河。

4月20日,何小周抵達綏芬河,其他返回北京的隊友則享受「最高級別的禮遇」——三重水門、鮮花、掌聲、紀念版機票……何小周說:「遺憾會有一點,但見證了『武漢重啟』,現在又有機會把江城春意帶到北國邊境,可以說是南征北戰了!」

令何小周驚喜的是,正是這次轉戰,他和妻子李樊迎來了90多天後的重逢與並肩作戰。「每當想到他在前線,我就更加理解了『有國才有家』這句話的含義。家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李樊說,4月17日,她自願報名成為支援綏芬河的第二批檢測隊隊員,奔赴前線。

因疫情分別,又因疫情需要而團聚。李樊回憶說,兩人因工作相遇,於2018年11月結婚。沒想到,結婚一個月後,何小周便受命遠赴獅子山,援助當地抗擊伊波拉疫情。2019年6月底,何小周從非洲回國。原本計劃這個春節回老家看望父母,結果趕上新冠疫情,兩人再次分別。

圖為李樊在進行實驗。

在綏芬河工作一周後,哈爾濱市核酸檢測需求激增。4月27日,兩人隨隊伍來到哈爾濱。「哪裡需要就去哪兒,別人說這是逆行,但對我們來說,疫情就是前行的方向,這也是我們的工作常態。」李樊說。

這對「夫妻檔」時常被身邊人羨慕,李樊則希望「保持低調」。忙裡偷閒,夫妻倆會和雙方父母視頻聊天,老人在那頭叮囑「注意安全」,夫妻倆在這頭囑咐「一定要做好防護」……「我們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為父母以及更多的人提供一道道安全防線,所以,儘管身體是疲憊的,但心裡非常踏實。」李樊說。

結束一天的工作,已經是深夜十二點,夫妻倆許下心愿:「希望全球疫情儘早得到控制,願歲月靜好、山河無恙。」(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9mn43EBnkjnB-0zLWb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