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道路上,分數決定一切的思想在考生們心裡根深蒂固,但是高考志願填報卻是一個比高考還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細節,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應屆生與往屆生限制
大多數院校及專業對應屆生和往屆生都一視同仁,但也有少部分院校和專業只招應屆生。除了大家熟悉的軍校、國防生只招應屆生外,一些特殊院校和專業也只招應屆生,如國際關係學院《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明確規定:「考生須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年齡20周歲以下)。」
報考提醒:如果院校的招生章程明確規定只招收應屆生,那麼往屆生就要避免報考這些院校或專業。不過,一般對應屆生和往屆生提出要求的院校和專業極少,考生報考時選擇的餘地還是很大的。
2、語種有限制
在我們主要學習的外語語種中,除了常見的英語外,有的考生學的並不是大眾化的英語而是俄語、法語等小語種。從目前各院校招生要求看,英語專業「走遍天下」,非英語語種的考生選擇面就小得多,對有的專業就不得不望而止步了。
很多院校近年來對考生的語種要求都在各自的招生章程里有明確規定,如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我校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等專業只招收全國統一高考科目中外語為英語語種的考生;法語(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只招收英語和法語語種的考生。」
報考提醒:如果考生中學階段學的是非英語語種,那麼在報考相關院校及專業時,一定要仔細了解學校對考生語種的限制,否則很可能因為不符合報考條件而被退檔或調至其他專業,例如非英語語種的考生就千萬不要報考中國人民大學的英語、日語等專業。
3、單科有要求
考生填報志願時,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總分,看自己的分數是否能上某大學的調檔線、某專業的錄取線,而對某些專業的單科成績或其他要求則往往容易忽視,而這也正是部分學生被退檔的原因。
實際上,高校在錄取中對考生的單科成績要求非常普遍,如《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2017年招收中國本科學生簡章》明確規定,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除漢語言文學與中醫學專業為中英文雙語教學,其餘專業均為英文教學,各專業僅限招高考外語語種為英語的考生,且英語單科成績需達到115分及以上(英語單科滿分非150分省份,按照滿分150分進行四捨五入折算)方可錄取。
報考提醒:在單科成績相關要求中,對英語單科成績有要求的院校最多,考生報考時尤其要注意。除此之外,有的院校的相關專業對語文、數學以及其他科目的單科成績也有要求,考生填報志願時,要仔細閱讀學校的相關規定。
再者,有的院校對考生單科有些特殊要求,但並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分值,如有的院校信息類相關專業要求考生有較好的數學基礎,但並沒有具體要求分數達到多少分值。考生在報考這類院校的某些專業時,因為沒有具體的分數作為參照,報考時,要把握好度就比較難。這時建議考生在估計自己的總分報考這些院校比較有把握的前提下,可以打電話諮詢這些院校的老師,了解更多具體要求信息,看看自己是否能達到他們的要求。
4、英語口試
如果看了前面,覺得英語成績不錯就算OK的話,則有些大意了。事實上,有的學校或專業在英語上有雙重要求,不僅可能有單科成績要求,而且可能還有口試限制。很多院校對報考外語及外語相關專業的考生提出了口試要求,有的院校只需要考生口試成績合格即可,不要求具體的成績,而有的院校則對口試成績提出了具體要求。
如福州師範大學《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規定:「凡報考外語類專業的考生,必須參加各省(區、市)統一組織的外語口試且外語口試成績合格。」
報考提醒:不同學校對考生的英語口試要求也不相同,有的是必須達到B級或者C級,有的則是要求口試成績為「優」或「良」,有的只是「及格」。考生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院校對英語口試的不同要求,對照自己的實力,合理報考。
5、面試
一些特殊院校或專業,由於今後從事工作性質、環境等的特殊性,往往對報考者有面試的要求。要求面試的院校和專業主要集中於軍隊、武警、公安院校、空乘專業等。
報考提醒:除了軍隊、武警、公安和其他一些院校的某些專業招生需要面試外,還有部分院校有相關要求,比如北京電子科技學院,該校為提前錄取院校,要求進行政審、面試。
雖然,提出要面試的高校和專業並不多,但大家填報志願時對院校的相關要求也要看清楚,明確院校面試的具體時間和要求,避免自己由於對這些細節的疏忽而落榜。
6、性別有要求
雖然教育部相關文件中,不允許普通類院校和專業對報考考生提出男女性別要求,但由於某些行業工作性質、環境的特殊性,有的高校在相關專業的錄取中也會對報考考生的性別提出「慎報」甚至「限報」。如中國礦業大學就在其2017年的本科生招生章程中明確提出:「學校採礦工程專業只招男生。」
報考提醒:這些要求,有的是「剛性」的,多出現「只、限」等字眼;有的只是提醒考生要「謹慎」報考。不管哪種情況,考生都應該先辨清性別限制,再慎重填報志願。如果有的同學覺得「謹慎」二字並不是「不准」,想一試的話,吃虧的可能是自己。
7、年齡受限制
雖然現在對考生報考的年齡不再限制,我們時常聽到六七十歲的人都可以上大學,有的甚至考了十幾年才上大學的例子。但那只是針對普通類大學和專業而言。對某些特殊院校和專業,還是有相關要求,如現在的軍事院校一般都要求考生未婚,年齡不低於17周歲不超過20周歲(截止當年8月31日)。有的普通類院校和專業也可能對考生的年齡提出相關要求,如前文提到的國際關係學院要求年齡20周歲以下。
報考提醒:對考生年齡提出要求的院校主要集中於軍事、公安、刑警類院校,此外一些特殊院校以及一些藝術類專業,也對考生年齡有限制,希望考生在填報前仔細閱讀院校的相關規定。
8、專業志願的要求
一般來說,只要考生的高考成績達到學校在其所在地的錄取分數線,但未上所填報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在願意服從專業調劑的前提下,考生可能被調至沒有報考並且還未錄取滿額的專業。但有些學校的某些專業只錄取有相關專業志願的考生,是不接受調劑的。如2017年山東大學本科招生章程規定:「我校青島校區2017年招生專業原則上只招收有專業志願的考生。我校威海校區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只招收有專業志願的考生且大學期間不允許轉專業。」
報考提醒: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對學校招生章程里的此項規定要仔細閱讀,如果確實很喜歡某個專業,一定要在志願表上慎重填上這個專業。否則,要想調劑進這些專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有的高校則提出優先錄取有專業志願考生,如海南大學的園林、園藝、水產養殖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學、植物保護、園藝 ( 草坪科學與工程方向 ) 、植物保護( 農藥與農產品安全方向 ) 等農科類專業(含卓越人才班的農科類專業),實行第一專業志願優先原則。
9、院校補充規定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針對考生的體檢結果,有詳細的要求。但是,各院校通常根據自己辦學條件、專業培養要求以及考生未來的就業等多種因素,提出了對考生身體健康要求的補充規定,而這些補充規定一般都會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里公布。
如首都醫科大學《本科、高職(專科)2017年招生章程》規定:
(1)各專業對考生視力的要求是:眼睛的近視矯正視力不低於4.8,各眼矯正視力鏡片度數不超過800度,無色盲、色弱,無斜視、弱視;
(2)各專業對考生聽力的要求是:雙耳聽力範圍均不低於3米;
(3)對於嗅覺遲鈍、口吃者不予錄取;
(4)口腔醫學專業不招收左利(即左撇子)的考生;
(5)肝功能異常者不要報考醫學類專業;
(6)考慮到醫療衛生服務的特殊性,學校明確提出,不鼓勵軀幹或肢體殘疾考生報考我校醫學類專業,否則將無法完成學業。
報考提醒:各高校在錄取考生時,有的大學除了按國家規定的《指導意見》執行,還根據專業培養的特殊要求,額外製定了對考生身體健康條件方面的要求。考生在報考相關院校或專業時,不能抱著僥倖心理,忽視相關院校《招生章程》里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要求的補充規定,而報考院校的相關專業。
10、身高要求
雖然《指導意見》里並未對考生的身高提出相關專業的報考限制,但身高要求也是高校錄取規則里常見的規定,一些院校的航海類、旅遊管理、酒店管理、護理學等專業對考生的身高有要求。如集美大學航海技術專業要求男生身高165cm(含)以上、女生身高160cm(含)以上;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要求身高155cm(含)以上。
志願填報選學校還是選城市
一、大城市的好處
我國的大學提供住宿條件,都要上大學了,一般情況下,離家和父母遠近不應該在報志願考慮之列,如果你們還糾結在上大學離家的遠近,說明心智不夠成熟,千萬不要用「愛」作說辭。
相對小城市,大城市的優勢非常明顯,比如那裡的文明程度更高;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先進,交通更加便利;因大學多而產生的文化集聚效應非常明顯,輔修學習機會多,可以到其他學校蹭課;大城市的校園生活更加便利,娛樂活動也多;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體育設施比較完善,相對的有了更多發展個人業餘愛好的空間;能接觸到的信息和新鮮事物更多,認識的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機會更大,從而拓寬了個人的見識、眼界和格局;畢業後選擇就業機會多,發展機會大等等。
相應的,由於大城市對於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可避免的造成包括學業、就業方面的競爭壓力大,包括日常生活、消費方面的物價高,各種娛樂活動所帶來的巨大誘惑等種種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國外諸如牛津、耶魯等名校都建在小城市甚至小城鎮的重要原因。
二、好大學的優勢
首先,好大學有優良的歷史積澱、文化傳承和優良學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學是一個穩定的學術共同體,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大學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出現的,需要歷史的積澱、學者之間的薪火相傳以及優秀管理制度的支撐。就學習而言,好大學所能提供的優良學風和氛圍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其次,好大學的學科門類相對齊全,學科的知識支撐體系完整。近年啟動的「雙一流」建設更加注重學科的發展,客觀上會使高校更注重學科群的相互依託。這樣的規模效應有助於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觸類旁通,也可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改變專業或者輔修第二學位的空間。
第三,好大學體現在頂尖的教授和優秀的學術資源。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好大學必定有好教授,沒有好教授也稱不上好大學,跟對好教授,就能學到真本領。同時,好大學會提供更加豐富的學術資源,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輔助。
最後,好大學必定是優秀才俊聚集,大學期間除了學業外,較少受到功利誘惑,是人生最容易交到真心朋友的時間段。優秀的同學、校友資源,無論國內外,好大學的校友關係永遠是稀缺的資源,這也是美國富豪們拼了命,哪怕花大錢捐資也會將孩子塞入頂尖名校的原因。
當然,隨著「雙一流」建設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會持續不斷發展,但是大學的分化會加劇,有些曾經的好大學由於優秀人才的流失也會落後,這裡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大學。
三、南方與北方的差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中心大幅度南移,現在文化教育開始逐步南移,南方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帶動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以深圳為例,不但自建的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進步神速,名聲在外,而且通過吸引外來高校在深圳建設分校、研究院、研究生院等形式幾乎將一半的985高校攬入懷中。如果僅僅只是引入也就罷了,但這些學術機構被引入後與深圳發生的「化學反應」卻不容小覷,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的高考錄取分數線甚至超過校本部,在過去幾十年的高考歷史中,這是一個反常現象,也顯示了某種軌跡和趨勢。
當然,如果從整體趨勢上看,當前中國正在形成三大經濟中心區域:分別是以北京為驅動力的京津冀首都經濟圈,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圈和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這三大區域不但將成為我國北中南部最強力的經濟引擎,所產生虹吸效應無疑將對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一點也需要學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注意。
南方與北方的選擇還涉及到氣候、飲食習慣和文化等諸多因素,需要進行綜合考量。
綜上,在高考志願填報方面,在城市和學校選擇方面,應該在把握南北方未來大的發展趨勢和氣候文與化適應程度的情況下,結合高考分數,優先選擇儘量好的大學,再考慮城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