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朵花,一開始便是花;也沒有任何一朵花,直到最後也仍然是花。花朵好比一個女性,尊重不是別人給予,而要靠自己綻放;綻放可能轉瞬即逝,花香卻能遠揚。
她從小性格豪放,不拘小節,大膽接受西方文化,走在勇敢的前端。生活中,她也接受著傳統教育,只是她能準確選出自己所喜,並且敢愛敢恨。
這位富有新舊氣質交融的閨秀女子,便是聶家四千金——聶其璧
圖 | 聶其璧
「任性」不該埋沒
聶其璧出生於1900年,父親聶緝槼是上海道台,母親曾紀芬是晚清重臣曾國藩之女,聶家子女眾多,聶其璧排行第十一。聶其璧十一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所以母親是她「三觀養成」的重要人物。
曾紀芬是個很有主見的大家閨秀,她認為「女主內」對於國家的價值比「男主外」更加重要。曾紀芬成為市長夫人後,她經常把兩句話掛在嘴邊,一句是「國之興之,匹婦尤有責焉」,另一句是「慈母育兒之功,大於丈夫濟世」。
影響總是在潛移默化里,聶其璧不像傳統大家閨秀,她生性離經叛道,有著自己的小「任性」,不愛墨守成規。封建家庭長大的她,沒有不敢逾越的規矩。
圖 | 聶其璧家族,中者為母親
按照曾紀芬定下的規矩,女孩們晚上不能出門,所以每到晚上聶家花園都是鐵將軍把門,沒有通融的餘地。然而聶其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到了晚上偷偷翻牆出門,約朋友看戲看電影。曾紀芬發現後,派了傭人守在院牆處。不料聶其璧竟換成爬窗出去,絲毫沒有退讓服從的意思。
儘管曾紀芬自身是舊式女性,但她思想開明,能感受到女兒自己有主見,有思想。雖然行為不一定是她認可的,但讓聶其璧有自己的自由,自己去承擔後果,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曾紀芬的教育政策不但「縱容」了一位我行我素的聶其璧,還將膝下的幾個兒子塑造成了不同階級的社會人才。
哥哥聶雲台從美國留學回來,繼承父親遺留下來的紡織產業,之後還當選成為上海總商會長,聶家其他兄弟涉及於金融行業和軍隊,很是爭氣。
有賴於幾位哥哥的影響力,聶其璧的人際圈還不小,因此後來也有機會認識了自己的好閨蜜宋美齡。
一次活動里,聶其璧和宋美齡一見如故。兩個二十出頭的姑娘,自然是有許多聊不完的新鮮事,聊不過癮就回家繼續慢慢聊,接觸的時間自然慢慢增加。甚至後來說好,好姐妹出嫁了,要做彼此的伴娘,可見感情很濃厚。
雖說聶其璧年齡比宋美齡要小,但選准幸福和把握幸福上,聶其璧卻比宋美齡搶先一步。
圖 | 龐大的聶其璧家族
眼光獨特
對於女性來說,一場好的婚姻,決定了起跑線的位置。金錢有助於地位提升,顏值有助於道路優先選擇,才華則是精神體現。聶其璧選擇了周仁就說明了她心中的答案。
周家雖然是書香門第,但因父親早亡,經濟條件頗為侷促。家裡除了有母親要贍養,還有一個嫁不出去的大姐和疾病纏身的四哥。周仁身上的擔子不輕,自己兄弟的學費都要靠母舅家接濟。
怎麼看周仁都不應該是聶其璧的最終選項,只是周仁身上有濃厚的才學氣息。試問一位溫文儒雅,風度翩翩的公子,又怎麼會比不上權貴富豪呢?
至於門當戶對,聶家有的是錢,聶其璧不在乎,曾紀芬也不在乎。她知道女兒選擇的是位高級知識分子,女兒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也不會過多阻攔。
圖 | 聶其璧(坐者)與妹妹
周仁曾經赴美留學,當年和周仁一起去美國留學的人有胡適 、竺可楨等精英學者。只是他學習的是機械和冶金專業,大眾對此比較陌生而已。
物質上的東西,可以靠後天努力爭取,精神上的東西,可能就是一個人拿在手裡的資本。聶其璧相信自己的眼光。
1923年,聶其璧如願以償在聶家花園待嫁。身邊的伴娘就是閨蜜宋美齡。
當伴娘這件事,對於小姑娘來說,肯定是激動且興奮。在後來的結婚合照上,周仁聶其璧夫婦的表情甚是端莊,倒是伴娘宋美齡傾城一笑的模樣,足夠吸引別人的眼光。
圖 | 聶其璧的結婚照
不一樣的釋放壓力
進入婚姻生活,聶其璧就結束了她的小姐階段,開始了關心柴米油鹽,關心子女成長的小日子。
周仁業務能力出眾,教授兼教務長的薪水足夠維持家裡的開支。男主外,女主內,傳統的婚姻模式,聶其璧也沒有抱怨,踏實做好她的家庭主婦身份,把家裡的大小事物都打理得很妥善。
聶其璧一共有三個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她一直牢記母親的教導,指引孩子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爭取為國家出一份力量。
更難得的是,聶其璧還把保姆老鄒的乾兒子培養成了公司經理,把管家沈乃輔的兒子培養成了湖南礦冶學院的高級研究人員。不得不說,聶其璧身上也有「富則兼顧天下」的小情懷。
作為家庭主婦,理應事無大小,細心行之。只是聶其璧為人強勢,家裡的瑣事繁多,難免會產生煩躁之氣。聶其璧不喜歡別人與她唱反調,所以生活細節上,她與周仁很容易出現摩擦。
圖 | 母親與周仁、聶其璧合影
聶其璧祖籍湖南,口味偏辣,周仁是江蘇人,喜好偏甜。在飯桌上,聶其璧也如普通妻子,幫丈夫夾菜,希望他多吃點。周仁性子慢,脾氣好,通常也會體諒妻子好意,吃完自己不那麼愛吃的菜。
可有一次在餐桌上,聶其璧夾著好吃的菜往周仁碗里放,周仁忍不住自己的脾氣,說了句:「我不要吃這些」。「為什麼不吃,這些都是又營養又好吃的東西。」「我就是不要吃。」兩人你一句我一句,便起了爭執。
孩子們不希望事情化大,便出言勸阻,可惜聶其璧誤以為丈夫和孩子聯合起來欺負自己,一雙美麗的大眼睛瞪得滾滾圓,眼看就要發生一連串的語言攻擊。
周仁感覺事態不對,連忙把飯菜扒進嘴裡,只是聶其璧沒有消氣,後來不歡而散。
這天以後,家裡的瑣事紛爭發生得頻率變高,那個芳華時代的姑娘,原來已經步如中年了。
圖 | 一家合影
人到中年,精神緊繃,很少再為自己的追求做點什麼。聶其璧開始厭倦相夫教子的生活,她試著問自己:「為什麼女子結婚後就一定要以賢妻良母的標準要求自己呢?為什麼非要和丈夫子女捆綁在一起,為什麼不放手,讓大家都獲得自由和快樂呢?」
聶其璧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決定獨自一人前往美國,她要追星,找回自由熱情的少女心。
鑒於聶其璧有很好的人脈關係,她見到了幾乎所有一線當紅的「男神女神」。例如《亂世佳人》男主角克拉克·蓋博和眾多著名好萊塢影片的主角,合照,簽名一個都不少。聶其璧的「任性」,的確是她身上的閃光點。
可能她看起來像是失職,沒能夠理會家裡人的想法,但聶其璧從來都不是一個「腦殘粉」,在隨後的時光里,她又回歸家庭,成為了一位勇敢的女戰士。
圖 | 聶其璧的全家福
身懷「絕技」
抗戰期間,周仁主持的工程研究所要內遷,大量儀器和書籍資料要裝箱運回昆明。
戰時運輸緊張,火車站內又有大量軍人和難民,實在是無能為力。而研究所的箱子只能一堆再堆,大家也袖手無策。
當時的越南車站主要管事的是法國人,語言困難也阻礙著事情的解決。聶其璧決定挺身而出。
聶其璧雖是家庭主婦,但精通英語,法語,她站出來東一個電話,西一個電話,忙前忙後,總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周仁對她都刮目相看,同事們更是目瞪口呆。
聶其璧想著自己精力旺盛,就總是找活給自己干。她自告奮勇給周仁當起了司機,戰爭勝利後,經常大傢伙來家裡聚餐,員工們出了什麼事情,也是立即伸出援手。聶其璧在研究所里更是人見人愛,備受尊敬。
當然,戰士也不是萬能的,她不一定被擊倒,但是會被重傷。
圖 | 聶其璧、周仁和孫子
六七十年代,山雨欲來風滿樓,繃緊的氣氛下,資本家出身就為聶其璧一家提前扣上了帽子。
而在這個當口,雪上加霜的是昔日與好閨蜜同框的一張結婚照。
聶其璧沒有料到,好閨蜜宋慶齡竟會成為「第一夫人」。更不會料到,那張請她當伴娘的結婚照片會在這麼不合時宜的時候被揪了出來。
為此,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聶其璧一家經歷了七天七夜的抄家。周仁病倒了,腳摔壞了,一隻眼睛也失明了。最後造反派也沒給他們生存的機會,所有的家當只留下了一條棉被。
擁有武器,拿好盾牌,才算是給自己做好保護。聶其璧什麼都沒有,還要被要挾寫下揭發周仁的材料,她並被有就此屈服。
周仁癱臥在床上,聶其璧不僅要照顧他的衣食起居,還得承擔周仁在工作的聯絡事物,她骨子裡頭的真性情帶領她艱難前行,她願意等,等一個令人喜出望外的平反。
1973年,周仁病故了。聶其璧不僅沒有了經濟上的依靠,連精神上的慰籍也一併失去了。但她依舊相信著,相信好日子就快來臨了。
還好結局並沒有令人失望,1973年,周仁得到了平反,日子逐漸回到正軌上。雖然不像從前可以開著豪車,大搖大擺,但聶其璧也很享受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坐公交車去政協學習,燙頭髮,穿裙子,塗口紅,名媛代表的姿態絲毫沒有改變。無論是多普通的生活,勇敢笑著面對,就是最美好的生活樣子。
圖 | 發福的聶其璧抱著外孫
聶其璧一直記著母親的那句話「國之行之,匹婦尤有責焉」。婦女也能夠儘自己的力量承擔責任,女性一樣可為剛。
她有不一樣的「絕技」,大概就是剛裡帶柔,柔中有剛。她也許是一朵「永生花」,綻放在亂世年華,芬芳依舊。
文 | 皮皮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