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用水龍頭直接沖洗生肉,那該怎麼洗?正確做法來了

2020-06-20   愛播

原標題:不讓用水龍頭直接沖洗生肉,那該怎麼洗?正確做法來了

15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新聞1+1》採訪時曾表示,「未來三天是北京面對疫情關鍵期」。如今,三天已過,北京疫情防控情況如何?病毒溯源有何進展?央視記者獨家專訪吳尊友。

//

大規模的核酸檢測要限制在

高風險人群、有可能感染的人群中

//

總台央視記者 莊勝春:現在還有沒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大規模的核酸檢測有必要,但是一定要限制在高風險人群、有可能感染的人群當中,沒有必要對全市幾千萬人做這樣大規模的篩查。因為我們非常清楚,北京這一次新冠肺炎的疫情發現很早,根本就沒有在更大的範圍傳播出去。其他區雖然也有病例,那也是零星的關聯病例,並沒有造成更大範圍的擴散。沒有明顯的家庭聚集性,沒有明顯的醫院的聚集性,這就說明疫情沒有在更大範圍擴散,所以也沒有必要全民都做核酸檢測。按照我們科學防控的要求,應檢盡檢,有自願檢測的可以主動去檢測。為了做好檢測工作,也可以採取預約的方法,避免人員過度集中在某一個檢測點,這有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傳播。

//

沒有必要對來自北京的人員過度防範

//

總台央視記者 莊勝春:對於出京的管控,和其他一些地方對於來自北京的人員管控,還有必要一直維持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目前北京已經劃分出高風險、低風險地區。低風險地區人員到北京以外的地方出差,應該不會受到限制。

//

接下來調查的重點是這個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接下來我們重點關注在最早發病病例往前推一個平均潛伏期,那段時間在市場裡面發生的主要變化,有沒有來自輸入病例地區的人返回到市場工作,或者有這一類的人到市場購物。這些人是我們重點調查的對象。調查他們有沒有和以前的感染者有接觸,同時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檢查,看他們是不是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病毒。

再有就是對這裡的物品進行調查。因為從採樣的結果來看,地面的污染、消毒物品的污染,包括一些冷凍海鮮產品,對這些產品還要進一步的分析。有些是由於環境污染造成這些物品污染,需要進一步梳理在進來以前,這些物品是不是就已經受到污染了?弄清楚究竟是物品把病毒帶入新發地,還是由人帶入新發地,能夠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

天津一新增病例無外出史

與冷凍海鮮有關嗎?

//

總台央視記者 莊勝春:您提到的冷凍海鮮食材,我也觀察到一個最新的案例。18日國家衛健委通報,天津新增一例確診病人,發病前14天沒有外出史,是一家西餐廳的幫廚人員,5月30日以後一直從事洗碗的工作,期間偶爾會負責清洗冷凍的海鮮食材。關於這個病例有沒有最新的判斷,對於這次溯源有沒有幫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這樣一個病例又讓我們想到了冷凍的海鮮產品。首先我們要進一步了解這個案例的具體情況,有些細節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由於發生在北京疫情反彈的期間,是否與北京有直接和間接的關聯?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進行調查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對這個病人的病毒株進行基因分型,進行胺基酸測序,看他的基因序列和北京正在流行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或者非常相近,就指示它可能是北京的一個關聯病例;如果是不一樣的話,這個病例加上北京的,加上湖北武漢的一系列串聯起來,它又會給我們提供一些新的線索和新的研究方向。

//

病毒溯源難度很大

要對大量人員行動軌跡進行梳理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這個溯源有很大的難度。由於我們對人員行動軌跡的梳理需要一定的新技術,要在很大量的人當中梳理。像新發地這樣一個超大型的一級批發市場,人員複雜、人流量大,梳理這些工作量非常繁雜。

//

不要用水龍頭直接沖洗生肉

疾控專家教你正確做法

//

總台央視記者 莊勝春:今天(6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一個最新的防護指南,說食品消費者在處理生的肉禽水產品之後,要用肥皂水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提示是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新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污染,網友就問如果不直接沖洗,那麼該怎麼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你可以用器皿裝水來洗,洗完以後對器皿進行清洗。可以用鹽水、鹼粉或我們用的一些洗滌靈對器皿進行消毒,這些東西都能起到清潔的作用。

//

北京此輪疫情病毒傳染性更強?

吳尊友:傳播係數和二代續發率這兩個指標並未明顯變化

//

總台央視記者 莊勝春:回到病毒本身,這次北京的病毒有人說它的傳染力可能要強於華南海鮮市場,也有人說它的毒性好像在降低,因為重症比較少,您怎麼看這樣兩個觀點?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對於這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性和致病率這兩個指標來說,目前還沒有科學數據能夠斷定它的傳染性強或者它的致病率弱。在短時間內造成這麼多的感染,新發地環境採樣檢測說明污染非常嚴重,特別是在水產品區污染非常嚴重。在那個局部的環境中病毒的含量很高,工作人員感染也集中在那一個區域,客戶感染也最多是到那裡購物或者曾經去過那個區域。所以還不能認為這次病毒它的傳染性比1月份、2月份在中國流行的病毒更強。

從傳染性來看,1月份到5月份全球各個國家觀察到的病毒的傳染性沒有明顯的變化。這個傳染性有兩個指標來衡量,一個叫傳播係數,就是一個人能傳染幾個健康人。第二個當每一百人暴露於感染的人,有多少人會被感染,這叫二代續發率。這兩個指標從1月份到5月份都沒有明顯的變化。從北京有限的數據來看,還沒有確鑿的數據來支持它的傳染性比1、2月份更強。實際上這種病本身傳染性就是很強的,從1月份到6月份觀察到的並沒有區別。

第二個講到的致病率、嚴重性。我們觀察到現在的病例以輕型、普通型為主,重型的比例比較低。這樣的結果好像與我們在1月份、2月份發生的疫情相比要輕一些。這不是由於致病率弱了,而是人群的構成和1月份、2月份患病人群的構成不一樣。1月份、2月份患病的人群年齡偏大,而新冠肺炎老年人感染以後重症的比例高,危重型的比例高。在新發地集中的病例主要是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的年齡都是青年人、成年人,他們患病以後症狀相對比較輕。如果我們把同年齡組相比,這一次北京發生病人的年齡,同一個年齡組裡面和1月份、2月份疫情相比,它的嚴重程度是基本一致的,所以還不能說這次疫情嚴重性、致病率更輕。

//

新冠病毒在夏季、溫度高的地方也會流行

吳尊友:對我們的傳統認識的重大衝擊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總體來說呼吸道傳染病在夏季氣溫高的時候會降低,但新冠肺炎流行以後,對我們這樣一個傳統的認識給予了重大的衝擊。尤其是在氣溫高的地方,包括我們鄰國印度、非洲國家,氣溫高的地方也發生了嚴重的疫情,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要看到溫度低更適合病毒的生存、病毒傳播。就拿北京這次疫情來說,從局部暴發點的情況來看,像新發地市場它也是集中在一個周邊環境潮濕、溫度低的地方。賣海鮮或者是冰凍有冰,這些局部的地方溫度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它也沒有完全違背我們的認識。只是在我們原來認識的基礎上,又讓我們長知識了。新冠肺炎病毒不僅僅在冬季流行,在夏季,在氣溫高的地方也會流行,溫度低的地區更容易。

//

高風險地區購買的食品要扔嗎?

//

總台央視記者 莊勝春:有來自高風險地區的食品,現在應該怎麼處理,是丟棄它還是怎麼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高風險地區也不一定就一定是受污染的,還要具體問題具體看。比方說水果一類東西基本上沒有可能通過遠距離的運輸造成接觸傳播。冷凍一類的東西還是要特別注意。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現在並沒有一個非常完美的答案,有些我們是一邊做、一邊探索、一邊完善。我們的知識,包括老百姓操作都是在不斷的完善過程。

//

吃外賣有感染風險嗎?

//

總台央視記者 莊勝春:網友問,買菜買肉包括在外面吃飯點外賣,這個風險到底有多大,應該怎麼來防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這個風險應該基本上沒有,沒有由於點外賣造成的感染。因為點外賣都是來自開業的餐廳,或者是熟食,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不會由於點外賣的過程,或者經過外賣包裝污染造成傳播。

//

只要全球疫情沒有完全控制

零星病例隨時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發生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零星的病例,包括聚集性的病例,應該說只要全球的疫情沒有完全控制,那隨時都有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發生。北京的疫情應該說給中國其他地方,給全世界其他地方,一個是敲響了警鐘,第二個應該說提供了非常好的應對的經驗。最主要的就是在第一時間與病毒搶時間、爭速度,在它傳播開來以前,把病毒遏制在擴散搖籃當中,不讓它造成更大範圍的擴散。這裡面運用了很多新的技術,而且各個部門密切配合,在最短的時間能夠鎖定源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樣一個舉措也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借鑑。萬一出現新的疫情,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在第一時間採取措施。

來源:央視新聞

監製/李月

責任編輯/蘇蘇

編輯/蘇蘇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騰格里新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