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欣源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
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
寶寶樹專家答答問數已過兩萬
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叢書作者
《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
編輯 | 於雷
畢業於北京大學,作家,編輯
長期致力於益智、教育領域
大便帶血(二)
哪些疾病會導致小寶貝大便里有血絲?
不過,也得結合其他症狀來判斷!不要盲目上治療
- 按原因劃分
(系統或局部疾病引發的胃腸出血)
感染
嬰幼兒腸壁非常脆弱,幾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可能導致胃腸出血。總體而言,細菌感染導致粘液膿血便更為常見,便中混有的血液通常較為新鮮,有可能看到脫落的血粘膜,出血量較大時可以看到凝血塊。
寶寶消化道症狀及全身症狀也較重,常伴發熱、腹痛、噁心嘔吐,精神萎靡。大一點的孩子能表述「里急後重」(每次拉一點兒,拉了還想拉,總拉不完的感覺,有肛門下墜感,通常為細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狀)的感受。較為嚴重的細菌感染可伴隨腹膜炎、腸梗阻、腸套疊、腸出血、中毒性休克甚至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等表現。
急性壞死性腸炎有多種表現型,其中出血型大便可以呈現赤豆湯或洗肉水樣,味道十分腥臭(值得一提的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很是兇險。多發生於新生兒,早產兒占75%,也常見於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和換血治療的孩子,多跟缺氧、缺血及宮內感染有關,出生後喝太濃的配方奶也可出現。寶寶症狀很重,可能解血便,也可能因腸梗阻只表現為劇烈嘔吐,腸穿孔和敗血症較常見)。
中毒性菌痢是胃腸細菌感染中最兇險的一種,多見於2~7歲嬰幼兒,這種痢疾在便血開始出現以前,就能出現中毒性休克表現或精神神經症狀,疾病進展速度之快讓人措手不及,儘管並不多見,也一定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血液學表現不一定白細胞高,或高到離譜,體溫也不一定升高,還可能下降,要麼也高到離譜。不過這些情形往往提示感染特別嚴重,這些一定要儘早讓醫生來幫助監護、治療孩子。
看到這些,你一定嚇壞了。我只是希望提醒你看到寶寶又是血又是膿的大便,一定要及早就診而已,尤其是小月齡寶寶。多數感染屬於輕症,胃腸出血情形也並不少見,有些肉眼看不見,只是鏡下紅細胞增多。這時候一定要謹慎抉擇治療方式, 藥品本身會給孩子腸胃造成刺激,有時反而遷延不愈。如果寶寶精神飲食尚可,便可停掉其他一切食物,只喂奶尤其是堅持母乳(母乳媽媽要稍微忌口些,奶製品、藥品、酒精一類最值得重視,可以吃得清淡點),謹慎觀察,定期複查。如果寶寶大便帶血的情形一直未好轉,一定要及時就診。
當然,各種各樣的寄生蟲感染也可以引起血便,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阿米巴痢疾。其實它的便血型不多見,常呈醬紅色,黏液較多,有特殊的惡臭。如果平常有不潔飲食的歷史,可以給孩子查個大便找找蟲卵,以明確診斷。
圖源:soogif
(sorry...實在不忍心放便便圖片…腦補一下好了,搜搜文獻也行)
過敏
最常見的是對配方奶或奶製品中的蛋白過敏,添加輔食後也可能對輔食過敏,而家長經常未察覺。也有些孩子同時存在繼發性乳糖不耐受。這些都可能造成胃腸道不同程度出血的情形,有些可為粘液血便,不過隱性出血更為常見。可伴隨腸絞痛、腹瀉、便秘、肛周潰瘍、濕疹、睡眠不安等表現。有些孩子症狀較重,長期慢性失血性貧血,體重增加不良,生長發育受限。而很多家長等到孩子出現這些情形才來就診。
尋找過敏原非常重要,不去除很難好,而且一定要懷疑寶寶天天吃的口糧——奶粉!它有超過40%不同程度的過敏幾率!而多數家長帶去檢查,醫生一見紅白細胞就打針,越打症狀越嚴重,生長發育情況反而越來越不理想。
混合喂養寶寶儘量全母乳喂養(媽媽追奶完全可以做到),人工喂養寶寶需要更換一段時間深度水解蛋白奶或腹瀉奶粉、胺基酸奶粉,3~6個月胃腸功能恢復再考慮換回普通奶粉,畢竟胺基酸奶粉等營養成分過於單一,口感也很糟糕。
又一個例子證實,母乳是多麼多麼重要!不過母乳也可能造成寶寶過敏的,只是症狀一般很輕微,很少伴隨胃腸道出血,也極少會影響孩子生長。母乳媽媽需要稍微忌口一些,不要吃太油膩或一些高蛋白食物,特別是鮮奶,其他還有藥物、酒精等,容易造成寶寶過敏(詳見《夏娃的困惑——哺乳媽媽飲食、用藥、形體指導》一書)。
其中有個比較特殊的過敏性疾病,叫過敏性紫癜!也常導致胃腸出血。有些孩子首發表現就是腹痛,甚至當作急腹症處理。我們可以對此多加留意。
圖源:網絡,侵刪
(儘量河蟹了,ennnnnn...)
用藥、化學性毒物中毒
我們經常給大便「不好」的孩子用藥,結果越用越拉,大便里的白細胞和紅細胞總也不消停。藥物本身能刺激嬰幼兒腸胃或造成過敏反應,也容易造成菌群失調。長期較大劑量使用抗生素的寶寶,特別是小月齡寶寶可能還容易出現維生素K缺乏症和壞死性腸炎。
另外,一些家長很喜歡給孩子喂中藥,一些孩子出生不久就撒手人寰,原因竟在於此!另外倘若寶寶不慎接觸化學性毒物或誤吞成人吃的藥物,也可能造成胃腸出血。
圖源:soogif
腸套疊
多見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較為多見。這段時期剛好是很多家庭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期,如果孩子對輔食的性狀不耐受或過敏,就可能會加大腸套疊發生的幾率。另外,腸套疊在春末夏初發病率增加,也常發生在寶寶感冒或拉肚子恢復期,可能跟病毒感染導致胃腸功能失調有關聯。
如果平常沒啥事的孩子,突然一陣陣哭鬧起來,特別是在吃什麼東西以後(比如1歲左右的孩子吃了桌上大人吃的較硬的食物),就得高度重視了。孩子面色蒼白,煩躁不安,每次哭10~20分鐘,手舞足蹈,身子扭來扭去,就像要解大便一樣,然後消停5~10分鐘,又反覆發作。可伴隨嘔吐,有些孩子家長能摸到甚至看到肚子上凸起的臘腸形的包塊(早期很難摸到,寶寶一般不會配合)。如果未能及時就診,症狀可能會越來越重,可能出現脫水、腸壞死、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這時寶寶反而不太鬧了,精神非常萎靡,反應力也會下降。
1歲以內的孩子80%會發生血便,多在寶寶開始肚子疼症狀後6~12小時,也有孩子3~4小時就開始便血。腸套疊典型的大便是膠凍樣果醬色血便,也可能僅僅是稀薄的粘液,數小時後可重複排出。有些家長安全意識很強,寶寶剛肚子疼還沒解血便的時候就帶孩子就診,有經驗的醫生會給孩子做個直腸指診,會發現手套上有粘液血便。1歲以上的孩子症狀會輕一些,發作間期長一些,也較少嘔吐,便血的孩子約40%,且經常在腸套疊發生幾天後才發現,多表現為不全性腸梗阻,較少嚴重感染中毒及脫水錶現。
B超(典型「同心圓征」) 腹平片(空氣灌腸) 腹部CT
寶寶越早就診越好。有些年齡稍大些的寶寶,一支開塞露就能讓孩子恢復平靜(一定要早期使用!等影像學檢查有非常明確的腸套疊證據,症狀較重了再用,不僅效果不理想,反而可能會加重局部腸道缺血)。等到大便出血,自行恢復或保守治療好轉的幾率會越來越少。過去採用空氣灌腸保守復位治療法較多,不過有一定腸穿孔的幾率。如今,絕大多數醫院會傾向考慮早些手術處理。
誤吞硬物,如錢幣、電池等等
這些孩子本來很健康,突然哭鬧不安,嘔血或者便血。有經驗的醫生會給孩子拍胸腹平片,可以看到誤吞的硬物。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
是一種血管壁結構異常的先天性疾病。患者經常自發或輕傷時反覆出血,多表現為鼻出血、牙齦出血,內臟出血以嘔血、黑便較為多見,也可見咯血、血尿、眼底出血甚至顱內出血。出血症狀可在幼年出現,不過多數在20~30歲發病。甲床毛細血管鏡檢可有血管襻異常擴張。
其他
其他還有腸憩室(也可繼發感染形成粘液膿血便)、腸腫瘤、消化道畸形等等,腸系膜血管阻塞往往疼痛非常劇烈,在嬰幼兒身上並不多見。需要根據情況進行相關檢查,具體判斷和針對性處理。
其他系統性疾病(最該重視維生素K缺乏症!)
比如一些出血性疾病如過敏性紫癜,維生素K缺乏症(新生兒出血症,主要是體內和母乳中維生素K較為缺乏,往往一針維生素K效果十分顯著)、血液系統疾病、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等。這些疾病可以只有胃腸道出血一種表現,但多數時候也伴隨其他部位出血表現,比如皮下、眼底、鼻咽部、呼吸道、泌尿系甚至腦部出血。
其中,重點提一提維生素K缺乏症!如果沒出現腦部併發症及其他局部血腫壓迫症狀,只是身體不同部位時不時出一點血,其他症狀往往不大明顯,一些醫務人員也沒能考慮到這個層面。但這個問題相對最常見,風險也挺大,一定要提醒媽媽們和醫務人員注意。
曾經有個媽媽來諮詢我「母乳過敏」的問題,在當地醫務人員建議下嚴格忌口效果不理想,她很糾結要不要繼續喂母乳。孩子剛1個多月,她給我看的照片顯示腸出血量挺大,比生理性腸黏膜更替導致的出血量大很多。第二天拉的血更多了。仔細一問,孩子曾經有過住院隔離進溫箱的病史,使用了2周的抗生素!當地醫務人員只考慮到「母乳過敏」,開了好些沒啥用的中藥、西藥,要媽媽嚴格忌口,效果不理想就建議添加免敏奶粉!OMG!
這時候最該考慮的是維生素K缺乏啊!別去折騰母乳和奶粉了,方向錯了!耽誤病情,萬一搞出腦出血等嚴重併發症那就麻煩了。
為啥考慮維生素K缺乏症呢?母乳中維生素K是很少的。但母乳寶寶一般不缺胃腸正常菌群,因為吃媽媽乳房,媽媽皮膚上的微生物,以及媽媽呼出氣體帶的微生物,都能幫寶寶的胃腸道、氣道、皮膚等部位建立非常豐富的菌群。這些住在胃腸道的菌群能幫忙製造維生素K!
由於母乳寶寶胃腸菌群建立得又早又豐富,一般也不容易罹患新生兒出血症,但醫務人員會在孩子出生時常規打維生素K來預防這種疾病,因此新生兒出血症已然很少了,有些人就想不到這種疾病了。但倘若胃腸菌群沒建立好,那就該當心了。最常見的情況當然是長期使用抗生素啦!添加奶粉(雖然奶粉中維生素K不少,有些奶粉還會額外添加維生素K,但它干擾胃腸菌群建立,還有過敏風險,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血傾向等,還是要當心)、藥物,濫喂輔食和水,也有影響。
新生兒出血症,在1~2個月以內都容易出現,尤其是剛出生1周及滿月前後,最該當心。上面這個寶寶,有長期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藥物、母嬰分離沒能好好喂奶的歷史,剛剛1個月,出血量又挺大,沒其他症狀,當然首要考慮維生素K缺乏症!及時送到醫院打一針維生素K也不是難事,以防萬一。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檢查及治療。
圖源:Freejpg(CC0協議)
• 欣源有話說:
看到這兒,咱說個題外話。這事兒也跟咱廣大醫務人員提個醒,腦子別被一些想法框住了……看看上述胃腸出血原因得有多少,但來我這兒諮詢的媽媽,基本都是說醫生給診斷了「母乳過敏」!吐血……啥生理性腸黏膜更替,肛門口崩破,人家都建議媽媽嚴格忌口,添免敏奶粉,喂益生菌,做檢查發現有白細胞(這玩意幾乎每個小孩都有,詳見上述),就給喂抗生素!ORZ……沒啥用哦。不光如此,亂喂藥物對孩子腸胃影響更大,可以這麼說,本來沒啥問題,越喂越出問題。
如果是維生素K缺乏,折騰這些也沒用的,那豈不是更把人家給耽誤了?沒及時處理搞出腦出血怎麼辦?想到這兒,一身冷汗。
還有早產的小孩因此頻繁折騰,大量喂藥,不斷抽血檢查,到滿月時血色素才80~90g/L,醫生第一反應還是折騰母乳,喂奶粉。ORZ……藥物和奶粉就沒刺激嗎?風險可比母乳大多了!另外,不管什麼原因,最該處理的得是貧血呀!結果當時那位醫生啥都乾了,就是沒給孩子補充鐵劑(其實這血色素水平是達到輸血指征的)……ORZ。
咱也不是損同行,醫生都很不容易,心眼兒也很好的。只是,小孩的問題很複雜,不少內容課本沒寫,科學有局限性,指南還可能誤導……診治真心不易,咱一直感覺在刀尖上行走。在這樣複雜的狀況下,咱們媽媽和醫務人員都該在百忙之中了解這些知識,至少要勤加思考——為啥母乳會導致過敏?身體層層屏障作用,過敏談何容易?如果母乳都能過敏,這個物種豈不是不容易延續?奶粉和藥物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奶粉不是異種蛋白,常見的過敏原嗎,拿這個換母乳,風險竟然還會降低?如果母乳沒問題,那這些奇怪的現象作何解釋?……多多思考,再順藤摸瓜找資料,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是欣源解決問題的方式。跟你分享分享。
圖源:soogif
作者 | 馮欣源 版權所有
編輯 | 於雷
來源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系列書
《夏娃的困惑》系列書
轉載&合作 | 請聯絡微信wtmmdxb-fxy
插圖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網
均為CC0協議(可商用)
動圖 | soogif官網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
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音樂 | By The Cathedral - Keren Ann
欣源說 | 嬌弱的小寶寶竟然大便里有血!怕怕怕!都是母乳惹的禍?
點擊文章上方藍字或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後台回復「大便」,有系列文章可以看看哦。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