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形象,究竟如何著手

2020-05-03   詹國樞


​前些日子,應邀到中國傳媒大學參加《首屆文化融媒與城市未來論壇》


主辦方安排我作一演講:如何打造城市形象?


演講共三部分:


一、 融媒體的三大優勢。

二、 城市形象的四大要素。

三、 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形象。


第一部分,估計各位興趣不大,從略,


第二、第三部分,輯錄於後:


二、城市形象的四大要素

任何城市,總是有一個形象的。比如北京、上海,比如成都、武漢。

城市形象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我以為,可以一分為四:


政治形象、經濟形象、歷史形象、文化形象。

一是政治形象。

任何城市,在現代社會中,必然有其政治形象。

說白了,就是其在國家行政系統中的政治地位

北京的政治形象是,中國首都。

上海的政治形象是,中國四大直轄市。

成都的政治形象是,四川省會。

寧波的政治形象是,浙江省地級市。

政治形象是一個城市的基本定位。


一個家庭,長幼有序。一個國家,亦須按一定行政區划進行管理,這是不能亂套的。

二是經濟形象。

任何城市,在其國家的經濟大局中,都會占有一定分量和地位。

經濟形象與政治形象相輔相成,大體可成正比,但是,亦有例外。

比如,廣州雖然是廣東省會,但其經濟形象,即它的經濟實力,就稍遜於深圳。

又如,蘇州,雖然只是江蘇一地級市,但其經濟實力非常強大,其經濟形象就比較高大,甚至要高於某些省會城市

總之,經濟實力強的地方,其經濟形象就比較高大,反之,則是經濟弱市。

三是歷史形象。

任何城市,並非一朝一夕建成,都有其歷史。有的歷史悠久,有的歷史短暫。

比如,西安,六朝古都,歷史悠久,其歷史形象就比較高大,這是其形象優勢。

又如,深圳,雖然經濟形象高大,是經濟強市,但其歷史短暫,從歷史形象看,是其弱項,乏善可陳。

北京、南京、洛陽、咸陽、邯鄲……這些城市的歷史形象,都是其一大優勢。

四是文化形象。

任何城市,無論政治地位高低,經濟實力強弱,歷史是否悠久,總會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圍、人文習俗、生活特點,從而對外形成一定的文化形象。

如果說,政治形象是由其在一個國家的行政地位決定的,經濟形象是由其多年發展的經濟實力決定的,歷史形象是由其歷史傳統沿革形成的,那麼,文化形象則是由其多年形成的人文習慣的民情風俗所決定。

比較而言,政治形象、經濟形象、歷史形象,都可以用一定的數據加以描述和界定,

比如,省會城市,年GDP10萬億城市,建城歷史300年城市等……


但是,文化形象則很難用具體數據加以描述和界定。

那麼,如何判斷和形容某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呢?

界定城市文化形象,可以用兩種方法。

其一,以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事物,界定城市。

比如,首都北京,魔都上海,春城昆明,山城重慶,泉城濟南,冰城哈爾濱,牡丹之鄉洛陽,風箏之都維坊……

其二,以這個城市市民的整體風格素質,界定城市。

曾經看到一本書,作者對城市個性作出如下解讀:

北京最大氣,"在北京出頭難,因為人才太多了,個個都是精英,所謂'居長安大不易'";

上海最奢華,"如果考慮到中國大部分戲劇藝術都誕生在上海的話,你會意識到這是一種已經養成的傳統,它是由奢侈品、舶來品促成的,跟唐代的長安類似";

大連最男性化,"當許多城市煞費苦心設計自己的城市標誌物的時候,大連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足球,隨著大大小小的足球在這座城市的廣場、公園被樹起來,這個城市的男子漢的魅力也被張揚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的程度";

杭州最女性化,"在心理感覺上,杭州只是一座小城,在這裡至多只會發生一些瓊瑤式的纏綿故事";

南京最傷感,"雖然南京有了馬達轟鳴的巨型工廠、晝夜繁忙的空港車站、五彩繽紛的街市霓虹、行色匆匆的人流車流,但是留在人們腦海中南京的氣質卻仍是那麼歷史而又感傷的";

蘇州最精緻,"蘇州是一座建築密度很高的城市,但是它的建築物的高度卻可能是全國最低的。因為蘇州人看重的不是高度而是精緻";

武漢最市民化,"武漢人把那些冒充的、次等的東西叫做水貨,其實從很多方面看,他們是喜歡水貨的。武漢掃不盡的地攤,透露了它的農民色彩,一個區域性的大集市本色";

成都最悠閒,"在成都人當中很難找到什麼'工作狂',他們寧肯少賺錢甚至不賺錢也要玩。如果你一定要他們工作,則他們便很可能把工作也變成了玩";

重慶最火爆,"重慶人最常吃的一種東西是火鍋,說是'以毒攻毒',連毒辣辣的太陽都不怕,重慶人還怕什麼";

拉薩最神秘,"寺廟在其它城市大都成了一種單純的觀光景點,但在拉薩,它們都是藏民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神聖而且神秘";

廣州最說不清,它什麼都有,又什麼都無。孫中山在此風起雲湧;改革開放之初模範帶頭,但往往來勢兇猛,卻虎頭蛇尾,無法成為城市的樣板;

深圳最有慾望,"深圳人工作得累,也玩得瘋狂。人生何求?深圳人的幸福和快樂一點也不抽象,都是基於實實在在的物質體驗";

珠海最浪漫,"情人路把珠海這座城市以及它的設計者們那些超越於世俗功利目的之上的浪漫主義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

西安最古樸,"西安的歷任幾位市長也有同感:我們建設西安實在不易,周總理曾有過指示,西安只能動一步看一步,看一步動一步,古樸得讓人無從下手去改造";

廈門最溫馨,"廈門人無論是在建設自己的城市,還是在維護自己的城市時,態度都十分自在、自如、自然,就像是在裝修和打掃自己的小家,這種從容乃至安詳,無疑來自對自己城市的'家園之感'";

香港最辛苦,"儘管城市物質給予的滿足十分豐富,但香港人永遠覺得貧乏、欠缺和不安,這註定了你不拿出十二萬分的精力出來拼搏,你就會被這個城市淹沒,你就失去尊嚴";

台北最陌生,"台北,是個處處有活力,處處有怪招,處處有機會與失足,有發財夢與邪惡的陷阱,這裡不變的通則就是變。立足在台北就像站在一個大漩渦中,什麼都繞著你轉,卻什麼也抓不住"。

三、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形象

一個城市,一般說來,政治形象、經濟形象、歷史形象是不大容易改變的。


唯有文化形象,可以通過自身努力,精心打造,加以改變。

打造城市文化形象,起碼有兩大好處。

其一、對外,增加標誌性和辯識率,有利提高城市知名度。

其二、對內,增強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提高市民凝聚力。

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形象呢?我以為,可以從軟硬兩方面著手


其一、提煉概括精神——逐步提煉和樹立獨特鮮明的市民文化精神。

這是軟措施。換句話說,就是要逐步倡導和樹立全體市民共同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比如,北京曾經將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概括為:愛國,創新,包容,厚德,這8個字,也稱為北京精神。這是樹立和強化北京文化形象的一個手法。

這是一個值得提倡的做法,可惜,好多地方搞了一陣,又熄火了。

其實,提煉概括城市精神的過程,也是集思廣益,集中市民智慧,統一大家意志,增強市民凝聚力的過程,這是提高城市凝聚力一種有效形式。

其二、尋找發掘標誌物——逐步確定城市鮮明獨特的標誌物。

這是硬措施。比如,北京的天安門城樓,廣州的五羊雕塑,西安的大雁塔,巴黎的鐵塔,華盛頓的自由女神,新加坡的魚尾獅……

遺憾的是,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甚至絕大多數省會城市,至今尚未尋找發掘出自己城市獨特的標誌物。

這裡的癥結在於,求全思維,不善取捨。


捨得捨得,有所舍,才會有所得,


比如成都,那麼多可以作為標誌物的東西,難道選不出一樣來?熊貓不就挺好嗎?


又如重慶,設計一個朝天門碼頭的雕塑,象徵重慶的碼頭文化;或者,以火鍋圖形作為城市標誌,表現重慶人紅紅火火愛憎分明的性格,不也蠻好嗎?


起碼,比空無一物,啥也沒有好吧?


想想看,新加坡的魚尾獅,不也並非天然所賜,而是人為建造的嗎?


在我國很多城市,打造獨特鮮明的文化標誌物,是一項尚未著手的工作,


也是一項很能體現城市品格和創造力的工作,一項有益當代、造福子孫的工作。


因此,也可以將它辦成一件增強城市凝聚力和市民認同感的工程。


打造城市文化形象,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從尋找和打造獨特鮮明的文化標誌物著手!


有人或許有顧慮,怕被認為是勞民傷財,搞形象工程。


其實,此事並不需要花費多少錢財(一個標誌物而已)。


而且,此事是文化工程、務實工程(一定會造福長遠)。


城市市長們,心動了嗎?


試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