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你又送出去了多少份子錢?
放假之前,網上有一項投票:你國慶假期最惶恐的事情是什麼?
60%以上的網友投給了「收到婚禮請帖」。
潮姐深有同感,身為90後,同齡的朋友正是扎堆結婚的年紀,「紅色詐彈」那叫一個密集!
今年十一,潮姐共收到了4份結婚請帖,還都是外地辦婚禮的。
因為早早就定好了假期回家陪爸媽的行程,所以婚禮是去不了了,但眾所周知——人不到沒關係,紅包必須得到啊!
按照我們當地的隨禮行情,最低600,關係一般的800,交情好一點的1000或者2000……
潮姐算了算,四場婚禮我得準備3600元份子錢,再加上回家的往返車票,給爸媽買的禮物,9月份等於白乾了!
02
結婚隨份子,本意體現的是親戚鄰裡間的相互幫扶。
那時候大家都窮,一家辦事眾人集資,你隨一份我隨一份,禮輕情意重,不管隨多少,都是心意都是祝福。
但發展至今,儼然已經演變成一種人情債,一種經濟負擔,一種情感綁架。
「份子錢,是檢驗友情的唯一標準!「」
「關係好不好,看你包多少!」
當「錢」和「感情」綁定在一起,紅包的厚度等於感情的厚度,好朋友結婚,你好意思不送一個厚厚的大紅包嗎?
每每因為份子錢而感到壓力山大,潮姐就特別希望自己是個廣東人。
網上流傳著一張全國婚禮紅包地圖,相比上海浙江的1000元,廣東的100元真的讓人羨慕。
相比其他地區的攀比,隨著經濟發展的水漲船高,廣東地區對份子錢的看法,一直是一股清流。
他們真正地踐行了「錢多錢少不重要,就是圖個心意和吉利」的原則。
包100回80,包500回450,要麼折個角表示心意收到然後全額退回……
這隨禮的方式,潮姐真的是酸了。
如果是這樣的隨禮,潮姐願意天天參加婚禮,份子錢毫無壓力啊!
03
不僅僅是結婚隨禮,過年給壓歲錢,廣東人也是一枝獨秀。
當其他地區都是400,600,800的給,家裡小朋友多的一個春節壓歲錢就得大幾千,那叫一個叫苦不迭。
而廣東人內心毫無壓力,紅包隨便撒,反正都是5元10元的。
其他地區打開壓歲錢紅包的看到的是厚厚一疊的「毛爺爺」。
而廣東地區的畫風基本是這樣的:
無論是婚禮隨份子,還是過年給壓歲錢,都應該是一種祝福,一份心意。
這份心意不應該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畢竟各人家裡經濟狀況有差異,1000塊錢對有人來說是半個月的工資,對有人來說不過是一頓飯錢,這又該如何衡量?
真希望大家都向廣東人學習,不要讓份子錢成為一種甩不脫的人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