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經常能聽到有人說「飯不要吃太多,會把胃撐大的」,還有人把減小飯量寄希望於餓肚子「把胃餓小了就能變瘦了」。
難道,我們的胃真的是有彈性嗎?這些說法真的靠譜嗎?
吃,改變不了胃的大小!
首先,胃是餓不小的!
沒錯,讓大家失望了。
我們的胃確實是個具有超強伸縮彈性的「袋子」,一個人餓著肚子時和吃飽時,胃囊的大小有所不同,這很正常,但「胃容量」本身是不變的。
我們把普通成年人正常吃飽飯後的胃囊大小(注意,不是吃撐),理解為通常的「胃容量」。
一般而言,人在完全空腹的時候,胃大約有100毫升,正常吃飽飯之後,可以達到1200~1600毫升。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少吃飯胃就會縮小,其實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多種因素導致的,並不是胃本身發生了變化。
有時候,當每頓飯都越吃越少,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成了習慣之後,就很容易產生錯覺:是我的胃小了,所以我吃不下了。
這就好比得了重感冒之後一下子就沒胃口了一樣,這並不意味著你的胃容量就縮小了。
其次,胃是撐不大的!
醫學上曾經做過觀察,雖然不同人的身高有挺大差異,胃的大小真的沒差太多,男人的胃和女人的胃也沒差太多。
比如,咱們中國人屬於東亞黃種人,男人的胃一般是1400毫升,女人的胃是1300毫升左右。
這意味著,只要你想,女士也可以有和男士一樣的飯量,從生理條件上來說,這並不勉強。
胃有一定的適應性
我們的胃是一個肌性器官,意思就是它是由肌肉構成的一個房子,而且是好幾層肌肉。
其中,胃壁里的幾層平滑肌之間存在肌間神經叢,一直在周期性地進行發放電衝動,維持胃壁的收縮,使胃在平時就處於一種輕度收縮的狀態。
當我們進食的時候,胃會出現容受性舒張,就是胃的容積變大,為容納食物做好準備。當食物排空後,胃又恢復了原來的形態。
所以不管是經常吃撐或者飢餓,都不存在將胃容量撐大或者縮小的問題,因為胃的形態根據有沒有食物,有多少食物,本來就是不同的,我們的胃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縮能力。
經常吃撐或飢餓很傷胃
胃雖然可以根據吃的食物多少而調整大小,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自己的飲食,想吃就吃,想餓就餓。
因為,它的調節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而且,相對胃本身的形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胃黏膜的問題。長期吃撐或飢餓對於胃黏膜和胃的功能是有明確影響的。
我們的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個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長期飢餓,缺乏食物的刺激,會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粘膜腺體由於失用,可能出現萎縮的情況。
長期吃撐的時候,會明顯影響胃的排空功能,出現腹脹,長此以往,導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
另外,如果一次性吃得太撐,還有可能出現嘔吐、急性胃擴張甚至胃穿孔等問題,想像一下氣球被吹到極限後的場景,就知道後果有多可怕了吧!
總之,胃決定不了你的飯量,如果你吃的多,那問題可能在你的嘴。保持規律的三餐,你對胃好,胃也對你好。
來源:邵逸夫醫院
編輯:高繼明 審核:朱蕗鋆
每天早晨七點鐘
關注養生中國(yangsheng-cn)
每天學點咱老百姓用的上的養生知識~
快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