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也是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
值此佳節,又面臨分離,
離家的遊子們,多是滿載而歸,
而我們能留給老人的,不過是一些健康的叮囑。
01
小心別「摔」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1/3老人都摔過。
有數據顯示,65歲—80歲、8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發生跌倒的幾率分別高達30%和50%左右。
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說:「要規避這種風險,至少要從兩方面著手。」
其一:補鈣以強健肌肉和骨質,預防骨質疏鬆。比如,在多喝牛奶之餘,老人,特別是女性,可補充一些鈣劑。
其二:老年人居室的布置要去除屋裡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地面要防滑、室內通道儘量不要堆放雜物。最好在浴室或通道處安裝上適宜老人的扶手。
02
小心別「堵」
交通堵了是鬧心,人堵了,就是鬧病了。對於老人來說,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1 消化道不宜堵
對於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
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難」,輕則胃不舒服,重則發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腸梗阻。
因此,老年人最好別吃糯黏的食物,平時想吃時也要適可而止。
另外,老年人要做到適當多吃粗纖維食物、多喝水,平時做做揉腹操,以預防便秘。
2 心情不能堵
老人堵了心,麻煩更大。不管是因為心情不快而大發脾氣,還是暗自生悶氣,都對身體無益。
尤其是老人孤獨、自卑等負面情感更多,因而身體受情緒所累的問題也更突出。
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緒,子女要記得多噓寒問暖,老人自己也要學會調節。
03
小心別「獨」
年輕人通常會很享受獨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卻最怕獨居一室的孤寂。
老年人的孤獨,源自他們各方面能力衰退後引發的不安全感。
沒人說話,沒人照顧,「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生活,帶來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識地接觸社會外,年輕人更要「常回家看看」。
當然,年輕人回家帶禮物不是必需的,多與長輩聊兩句才是認真的,說說過去的事,讓老人回憶起自己當年身強力壯、風華正茂的狀態,這對於幫他們找回自信、激發樂觀心態都非常有益。
04
有病別「拖」
這在老年人身上比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屢見不鮮。
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機體的適應性和自我調整能力也都比較差。因此一旦著涼感冒,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轉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
更麻煩的是,老人在被病原體感染、發炎後,其臨床體徵通常表現不典型,多見精神倦怠,很難引起重視和注意,貽誤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況時有發生。
05
服藥不能「漏」
心腦血管疾病纏身是大部分老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在300萬以上,其中,漏檢查、漏服藥、漏治療是主因。
要知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其實是求「穩」,即用藥不能漏、監測不能漏、及時跟進病情調整治療不能漏。
只要保證了以上前提,即便偶爾發發脾氣,著急一回也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
這些老人別登高!
有心臟病、肺部疾病的老年人不太適合爬山。
關節炎及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和有間歇性跛行者都不宜登山。
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也不適合爬山。
老年人登山前如有明顯的頭痛、頭暈、頭脹、注意力不集中等腦血管疾病發病症狀也儘量不要登山。
不適合登高的老人,不妨嘗試「仰天長嘯」。
從醫學保健角度看,有規律地嘯,是養氣的運動良方。
長嘯能調氣、生氣、運氣、養氣。持之以恆,可增氣力,強健五臟六腑,特別是對氣虛體弱的年邁之人,有保健養生之效。
秋高氣爽之時空氣清新,宜於晨嘯。有點傷風感冒不適,吼嘯幾聲吐去幾口痰,有時不藥自愈。
吼嘯時要仰面朝天,雙臂上舉,人放鬆,使足力氣放聲,儘量延長尾聲,以利吐凈穢氣。
上午9-11時,下午2-4時是中老年人鍛鍊的最佳時間。
此時氣溫漸升,逆流層現象消失,沉積在空氣底層的有害氣體逐步散去,空氣較為潔凈。
選擇郊外曠野、森林、河邊以及地靜人稀的公園,一陣放懷長嘯,喊出五臟濁氣。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浙江大健康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編輯:高繼明 審核:朱蕗鋆
每天早晨七點鐘
關注養生中國(yangsheng-cn)
每天學點咱老百姓用的上的養生知識~
快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