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失傳的技藝,美的令人髮指,中國人不得不知

2019-09-05     玉石第一課堂


在古代,大家都知道和田、翡翠是象徵人們身份地位的佩飾,但有一種專供皇宮貴族極致奢華的飾品,它同樣也是身份地位權利的象徵。

並且不誇張的說,90%的人都不知道,但是你一定在影視劇中看過,如大熱劇《延禧攻略》富察皇后的耳墜,《如懿傳》中皇后的朝冠,這種飾品就是花絲鑲嵌的飾品。


富察皇后 耳墜


不過,花絲鑲嵌的飾品不是人人都能有權佩戴的,普通的皇族根本用不了,只有四妃以上才可佩花絲耳墜。



並且在清代,所有的宮廷飾品中,唯有花絲鑲嵌能出現在朝冠上,可以說這種帶花絲鑲嵌的飾品有著非同小可的地位,所以如懿在冊封大典的時候佩戴了。聽起來好像很牛逼的樣子,到底什麼是花絲鑲嵌?

什麼是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它是花絲和鑲嵌兩種技藝的結合。是一項傳承久遠的古老中國手工工藝,有一種極具東方特色的中國美。


它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並稱「燕京八絕」。


2000多年來,這種精妙又細膩的花絲鑲嵌工藝一直在宮廷所用,最早的起源於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工藝。


在盛世唐朝的時候,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文化,女性服飾華美,妝容靡麗,花絲技藝被廣泛運用到首飾的製作上。


明代花絲鑲嵌的技術水平達到巔峰階段,最為著名的當屬明萬曆皇帝的金翼善冠。


此冠由0.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出花紋,薄如輕紗,綴有游龍戲珠圖案,細緻精美。亦是如今世界級文物。

到了清代,花絲鑲嵌承接了明代優秀技藝,宮廷還專門建立了手工業作坊和手工工廠,招來了全國的能工巧匠。



這使得南北方的花絲鑲嵌技藝相互融合,並加入了少數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特有的工藝美。

將花絲鑲嵌的技藝進一步得到繁榮,也讓其成為了宮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宮珠寶館陳列的「金枝玉葉」大盆景、「點翠花鳥」大掛屏、銀質燒藍「鶴鹿同春」等,是這一時期的工藝精品。


雖然這種工藝曾經在皇宮風光無限、極致奢華,但如今卻面臨著失傳的境地,很少有人知道,目前拍賣會上的花絲鑲嵌的古董也非常少,絕大部分古董藏於博物館內。


因此,2008年,花絲鑲嵌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你要是看見了,就會感嘆它極為精緻細膩的的工藝美。

花絲鑲嵌的工藝流程


花絲:用金、銀做原料,拔成細絲,編結成型。

製作花絲,首先要將塊狀金屬「原錠」高溫熔成水,倒入凹槽變成金屬條,再用拉絲板將條拉成細絲,這就是最初的素絲。素絲表面是光滑的,用兩到三根素絲搓成一股,花絲就形成了。


鑲嵌: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寶石嵌進去,製成裝飾品。鑲嵌工藝主要分為銼、鎪、崩、擠、鑲等幾種,依附於花絲工藝,起到畫龍點睛的裝飾作用。


這種工藝有什麼用途


一般可以用來做小巧玲瓏的東西,首飾類的,包括項鍊、耳墜、吊墜等,實用品類包含煙盒、燈台、酒具等,還可以做成花朵、金魚、鴛鴦等等形狀、以及用來鑲嵌珠寶的冠頂、眼睛等。


花絲鑲嵌都是通過富麗堂皇、精湛秀麗的手法來表現。使原材料的加工更為生動,使金銀本身變得柔和輕盈,精光內斂,更宜於在鑲嵌工藝中襯托玉石之溫潤、寶石之明艷。


如今到了21世紀,花絲鑲嵌有了更多的突破,如足金、K金、銀、玉相結合,比如有的碧玉、綠松、蜜蠟、翡翠就用到了這種工藝。

這種工藝不僅點綴著珍貴的珠寶玉石,更把珠寶玉石的美感推向了極致。

玉麒說:

花絲鑲嵌,這種帶有復古的宮廷氣質技藝,既高貴又神秘,堪稱中華民族手工藝史上的千載古藝。在一代代老手藝人的傳承下,歷久彌新,繼續散發著新的光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SsIlG0BMH2_cNUgNH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