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媽平台投稿作者——與清
中年少女,二胎媽媽,全職帶娃。育兒先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長,方能不負年華。
前幾天看到一則讓人毛骨悚然的新聞:
在全國公務員考試中,湖南一名女子何某某通過了筆試,並且在面試中取得了第二名。
但是因為單位只招收一人,與目標失之交臂的她,動起了歪腦筋。
她先是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上了名列第一的女子許女士,並且冒充家人利誘對方:若你自願放棄體檢,我願意給你100萬元。
利誘被拒絕後,不死心的何某某找到了一條更「絕」的路。
她僱傭了一名男子,去許女士所在單位應聘,並且趁機接近許女士,在其工位投毒、藏毒。
確認許女士已經喝下毒水後,又打電話舉報許女士吸毒,想用這個辦法取消對手的報考資格。
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何某某的毒計最後還是被識破。
而今,何某某在北京被判8個月有期徒刑,罰款1萬元。
何某某不服,覺得量刑過重。
可網友們卻紛紛表示:判得太輕!
國考向來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能夠通過筆試又取得了面試第二名,按理說,何某某應該也算是個優秀人才了。
可她沒有能力考第一,輸了又不服,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未來。
比賽人人想贏,冠軍只有一個。
輸得起的人,調整心態,奮發圖強,下次再戰。
輸不起的人,一次失利,就成了邁不過去的坎。
人生路上的比賽哪只一次,誰又能保證百戰百勝?
最可怕的經歷,不是「輸了」,而是輸了卻不能坦然接受。
比起贏,更重要的是,我們輸得起。
曾經非常火爆的節目《最強大腦》中,有一對備受爭議的父子:「蛋叔」李勇和兒子李雲龍。
因為父親李勇曾經在《最強大腦》中順利闖關,「天才少年」李雲龍一出場就備受關注。
但讓我對李雲龍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如何天才如何優秀,如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是他在和義大利選手對戰時的崩潰痛哭。
在首場國際PK賽上,李雲龍迎戰義大利的冠軍安德烈·拉托雷。兩個人要憑記憶力復原51對新人的站位順序。
在安德烈複述自己的記憶順序時,李雲龍的表情就變得不對勁:扶額,捂住眼睛,抱頭。看起來非常痛苦無助。
聽到安德烈的結果完全正確時,李雲龍以為自己已經輸掉比賽,癱倒在椅子上不斷重複:「我記對了,但是我擺錯了,我擺錯了。」
在場的嘉賓和觀眾們,面對嚎啕大哭的李雲龍,也濕了眼眶,紛紛用「沒事沒事」和掌聲給他安慰,甚至全場齊聲喊出「李雲龍,沒關係。」
但結果迎來反轉,他報完順序發現自己其實贏得了比賽,才露出笑臉。
頭頂「天才」光環的李雲龍,對「輸」這個字如此恐懼。
嘉賓林丹面對他的表現,嚴肅的說:「他的感覺好像一切都結束了。」
而「反勝為敗」的安德烈呢?
面對李雲龍的痛哭失聲,他在一邊流下了難過的淚水。當比賽結果塵埃落定,他主動上前,擁抱了李雲龍,並說:「看到他那麼難過,就很想過去安慰他。」
安德烈展示了一個真正的「勝者」的氣度:比賽雖然輸了,但他微笑著擁抱了失敗。
就像那句「毒雞湯」說的:成功千載難逢,失敗才是人生常態。
小時候總以為「輸」了很慘,「贏」了才夠酷。
可生活告訴我們:人生有很多不如人意的時刻。輸得起現在,更能贏得了未來。
孩子輸不起,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灌輸了太多「贏」的觀念。
一句「贏在起跑線上」,讓多少父母心力交瘁,讓多少孩子壓力叢生。
想讓孩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沒錯。
但教會孩子「輸得起」,是一種比贏更重要的能力。
因為,輸得起的人,才能在不斷的自我挑戰和自我超越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打造孩子「輸得起」的底氣呢?
1. 具體、客觀的誇獎孩子。
心理學家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讚美。
但是,如何讚美孩子,也是個技術活。
你是否經常誇獎孩子:「你真聰明」或者「你好棒」?
如果是這樣,那你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會輸不起。
我們誇獎孩子「聰明」「天才」「你真棒」的時候,是不是都是屬於「成功者」的誇獎呢?
你以為,你在滿足孩子「被讚美」的需求,但傳遞到孩子那裡,就成了:我要做得好,才能得到誇獎。
你以為,你誇獎孩子聰明能夠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但孩子遇到贏不了的事,反而會懷疑自己「不夠好」。
就像前邊提過的李雲龍。頂著「天才」名號上場,卻因為一點小小失誤就崩潰。
所以,如果想誇獎孩子,就要注重過程,具體、客觀的去誇獎孩子。
比如:
你今天寫字寫得很整齊。
你最近學習很努力。
表揚孩子的努力過程,讓孩子知道:天分有高有低,比賽有輸有贏,但只要努力,就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2. 教孩子學會享受過程。
還記得演員吳尊的女兒Neinei嗎?那個輸了芭蕾舞以後哭鼻子的女孩。
2019年4月份,吳尊在微博上發文:Neinei哭了,我也流淚了……我會慢慢讓她明白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時隔8個月,Neinei又一次參加了比賽,但並沒有進入決賽。
不同於第一次的哭鼻子,Neinei很難過但沒哭,還承認自己不夠好。
她在社交平台寫道:「有時候我們能贏,有時候,我們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Neinei的成長,得益於爸爸的正向引導。
孩子輸掉比賽,他覺得「讓孩子感受失敗的感覺也不是壞事」,他的這種心態,無疑給了女兒極大的力量。
所以,儘管Neinei充滿了對「贏」的渴望,但面對輸,她依然能夠坦然接受: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接受那個不是最強的自己。
3.做「輸得起」的父母
閨蜜笑笑曾經跟我吐槽:「我都不敢跟我兒子玩遊戲。一輸就扯著嗓子哭。」
可是,笑笑兒子接受不了輸,我一點都不驚訝。
因為笑笑自己就一直是個輸不起的人。
第一次參加日語能力考試,笑笑沒有通過。本以為她會重整旗鼓再戰一回,沒想到,笑笑把書一摔:「我不考了!」
等她跟老公談戀愛,更是不得了。
不管兩個人誰對誰錯,笑笑從來沒主動低頭。用她自己的話說:「先認錯我就輸了。」
和兒子玩遊戲也是這樣。
笑笑雖然是個大人,但也不能百戰百勝。
玩大富翁,兒子贏了。笑笑噘著嘴嘟噥:「連個小孩都玩不過。」
笑笑兒子現在的樣子,根本就是她的縮小版。
孩子最開始,只是在享受遊戲的樂趣,哪裡懂什麼輸贏呢?
但是父母的反應會傳遞給孩子。
父母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待「輸」和「贏」的態度。
父母輸得起,孩子才能贏得更漂亮。
所謂「長流之水不爭一時之先」,有贏得了的實力,也有輸得起的底氣,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輸了,很痛。
但輸了,同樣讓人清醒。
經歷了「輸」的苦痛,才能磨礪出更堅韌的靈魂。
就算被生活拍到泥淖里100次,那些輸得起的孩子,也能第101次站起來,踩著荊棘殺出重圍。
到那時,再沒有什麼能阻擋他一往無前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