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我們從1號門進去首先看到的是磚石砌築築的牆壁,因為它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經沒有了,不過我們還是能想像到它曾經的輝煌。大金門,位於南京市鐘山明孝陵內,門位於下馬坊西北750餘米處,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
沿神道依次有:下馬坊、禁約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碑亭、御橋、石像路、石望柱、武將、文臣、欞星門。過欞星門折向東北,便進入陵園的主體部分。這條正對獨龍阜的南北軸線上依次有:金水橋、文武方門、孝陵門、孝陵殿、內紅門、方城明樓、寶頂等建築。陵寢建築都是按中軸線配製,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後面,我們來到四方城內,看到一座神功聖德碑,非常高大,上面主要是歌頌朱元璋的功德。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俗稱四方城,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明孝陵陵區的前部,是陵區正門後的第一座主體建築,是明清皇家陵寢中同類型建築體量最大的一例。
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