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審美」遭群嘲:33張照片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風

2019-10-12     壺倉


中國人,就是最好的中國風。

01

近些年,「中國風」成為了時尚寵兒。

無論是歌曲、影視,還是時裝、建築,只要帶上中國風,便多了不同的味道。

但與此同時,偽中國風也悄然而生。

山河、芳菲等詞語大量堆砌,就能掛上中國風的名頭。

「鐵馬冰河入夢來,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

盪氣迴腸的愛國詩篇,變成了你儂我儂的甜言蜜語。

旅遊區里大紅大綠的連衣裙,也被西方遊客誤認為是中國審美。

越來越多人納悶,中國風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沒有內涵、沒有美感了。

但真正的中國風,永遠能讓人眼前一亮。

圖片來源 | @故宮博物院

02

當古老的東方文化與新興的西方文化相遇,後者以陌生、有新鮮感的優勢贏得不少人的喜愛。

就在人們惋惜於傳統音樂的落寞時,女子十二樂坊橫空而出。

12位女性用傳統樂器,將中國風的旋律帶出了國門。



琵琶珠碎,古箏悠揚,揚琴活潑,笛子空靈,二胡可昂揚也可哀怨。

當它們發生碰撞,《奇蹟》便出現了。

女子十二樂坊一改傳統民樂演奏的含蓄、內斂,樂曲也不再局限於柔情、悲愁。

激情奔放的站立式表演,展現出熱烈、振奮的中國風。

流暢而富有感染力的樂曲與自如的彈奏,讓這支樂隊在日韓、東南亞爆紅。

並衝出亞洲,巡演的路徑踏遍北美多個國家、地區。

如今,女子十二樂坊還在通過網絡直播平台,讓世界感受中國傳統民樂的活力。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聲音。

03

唐代女子是什麼樣的?

沒有了韓式一字眉和歐式雙眼皮的美人,究竟有多美?

杜甫曾這樣形容她們: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原本以為,這樣的麗人只能從畫像上、從字裡行間去尋找。

但有一群女子,用一支舞蹈,再現了杜甫筆下的《麗人行》

從髮型、妝容到服飾,力求還原唐代女子的風姿綽約、曼妙婀娜。

所謂「回眸一笑百媚生」,全都在這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之中。

觀眾在這短短几分鐘內,穿梭回大唐盛世,感受歷史與歲月的變遷。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柔美。

04

在很多西方人眼中,中國風是這樣的:


要麼大紅大綠,喜氣洋洋;要麼盤龍盤鳳,黃袍加身。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中國風的代名詞,就是土。

但當熊英帶著她的「畫壁·一眼千年」亮相巴黎時裝周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位中國設計師通過服裝,帶領世界探尋敦煌壁畫的千年之美。

縹緲的紗裙還原敦煌壁畫的靈動,精緻的配飾中藏著東方的智慧。

深淺有致古典紅,彰顯著華貴的穩重。

嫩黃的裙上一根舞帶,是敦煌飛天仙女的韻致。


神獸的紋樣營造出迷幻的宗教色彩,莊重的黑紗襯托出了歷史的神秘。

在這套衣服中,熊英採用傳統的緙絲技術,重現了中國的典雅、秀麗。

裙上的裝飾,也都是用蘇繡、盤金繡等傳統繡法,一針一線縫上去。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韻味。

05

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提筆忘字。

於是,李子柒試圖通過一種新的方式,將傳統的書寫重新帶回人們的視野中。

梳雜毛、做根、齊毫、收鋒……120多道工序,才能做出一根筆。

熬油、燒煙、蒸膠、捶打……小小的一塊墨,從無到有,竟然耗時一年多。

取皮、曬乾、軟化、切割……從樹皮到畫紙的歷程,原來如此繁複。

選料、打磨、雕刻、上油……能得一塊「呵氣研磨」的端硯,實屬不易。

珍貴的文房四寶,中國人的沉穩、情趣,與天地自然和諧一致。

快節奏生活下的慢工藝製作,讓人們在都市生活中獲得心靈的慰藉。

雖然從標題到字幕,李子柒都堅持用中文表達,但這完全不妨礙海外觀眾的追捧。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匠心。

「中國式審美」遭群嘲:33張照片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風

06

舊時代的紫禁城,新時代的故宮,見證了中國近600的歲月變遷。

在這座龐大的博物館中,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是歷史。

它輝煌、威嚴,卻也不失物是人非的沉重。

但在單霽翔擔任院長後,故宮開始變得親切、日常。

各宮殿上的牌匾,變成了平凡生活里的冰箱貼。

達官貴人的經典配色,讓你體驗一把紐祜祿氏·甄嬛的尊貴。

龍袍式的圍裙,分不清是御膳房的廚子篡了位,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下了廚。


就連霸氣側漏的雍正,也叉著剪刀手賣起萌來。



文化加創意,就能讓沉重的歷史變得活潑,讓嚴肅的人物變得可愛。

故宮文創正在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將故宮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才思。

07

同樣享有世界文化遺產之譽的,還有蘇州的園林建築。

小巧而精緻,淡雅中寫意的蘇州園林,給予人移步換景的新鮮樂趣。

如此高的藝術造詣,什麼樣的博物館才能配得上它呢?

中國建築設計師貝聿銘給出了答案。

明朗而簡單的線條,賦予了傳統建築濃濃的現代感。

利用倒映,重現中國山水的閒情雅致。


鋼筋水泥代替了傳統建築的木構材料,玻璃設計讓參觀者借到大片天光。


蘇州博物館既有古代江南的小巧精緻,又有現代建築的方便實用。

新世紀的創造立於傳統園林之中,卻絲毫不顯突兀。

不拘泥於古法,也不盲目崇尚現代。

貝聿銘先生的作品,讓世人看到了中國建築不一樣的中國風。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創造。

08

古人留給後代的遺言,都藏在了千千萬萬的文物里。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耐心去揣摩靜態文物中的歷史。

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打破了時空的界限。

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欣賞者直觀地感受到北宋的熱鬧景象。

駱駝組成的貿易商隊,托著珍貴的物品前來銷售。


發達的水運,容納了許多客船、貨船在水面上穿梭。

城門口,有人觀賞河景,有人在樹下閒聊。


全息影像重現了古人的日常生活,讓後人在北宋的繁華中,感受時光荏苒的奇妙。

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和我們一樣,在勞作,在休閒,在努力地生活著。

與高科技的完美結合,讓中國風的繪畫藝術有了新的魅力。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精緻。

09

古裝戲,算是中國影視劇的一大特色。

但能輸出到海外,甚至西方國家的古裝作品卻不多。

大多數人還停留在金庸先生的武林世界中。

而《琅琊榜》卻拋開了打打殺殺的江湖氣,也不跟隨勾心鬥角的後宮大戰。

它用精良的製作,講述中國人的故事。

開篇一幕,江左梅郎的小船與腐敗官員的大船相遇,暗喻著以弱勝強的智慧。

柔弱書生與驍勇戰將,一文一武的合作,證明智勇雙全才能贏到最後。

茶會的背後,是正邪勢力的博弈。

水燒開之時,就是布局時機成熟之際。

冤屈的將門後代一點點掌控京城的局勢,逼迫皇帝重審家門冤案。

縝密的邏輯展現出中國人的堅韌隱忍、足智多謀。

濃烈的中國風,讓北美、非洲、日韓、東南亞等地區的電視機構爭相購買播出權。

這是獨屬於中國的故事。

10

真正的中國風,是畫紙上的墨色山水,是服裝上的古色古韻。

但它更是精神上的中國品格。

因為自強不息,才能在經歷漫長而曲折的蛻變歷程之後,享受今天的幸福。

因為團結統一,才能與天災人禍抗衡,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因為敢於突破,才能實現彎道超車,屹立於世界。

中國人有自己的審美,更有自己的信仰。

透徹苦難,卻仍向生活發起挑戰。

即使挫敗,也要用力地活。

中國人,就是最好的中國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nXyvm0BMH2_cNUgX2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