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發布2021版《海軍作戰部長指導計劃》

2021-03-23     國防科技要聞

原標題:美海軍發布2021版《海軍作戰部長指導計劃》

導語

1月11日,美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爾迪發布《海軍作戰部長指導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旨在落實美國海軍部「海上三軍」最新戰略性文件《海上優勢:以一體化全域海上軍事力量制勝》,以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為核心,以加強戰備、提升能力、擴大規模、加強人員訓練為重點,指導美海軍軍種作戰力量未來十年的建設發展。

一、發布背景

近年來,美海軍持續調整戰略方向和發展重點。2016年,時任美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察森發布1.0版《維持海上優勢的設計》規劃,明確以中、俄為戰略對手和作戰對象;2017年發布《未來海軍》白皮書,正式將海軍戰略從「由海向陸」調整為「回歸制海」;為落實《未來海軍》白皮書,並支撐特朗普政府將戰略重心轉向大國競爭,2018年對《維持海上優勢的設計》進行適應性調整,發布2.0版。

2020年底,美國海軍部發布由現任海軍作戰部長、海軍陸戰隊司令、海岸警衛隊司令聯合簽發的「海上三軍」戰略性文件《海上優勢:以一體化全域海上軍事力量制勝》。為推進該戰略在海軍層面的落地,海軍作戰部長隨後發布《海軍作戰部長指導計劃》。 《計劃》將替代2.0版《維持海上優勢的設計》,進一步明確海軍應對大國競爭的策略,調整優化軍力建設、運用的思路和重點。

二、內容要點

(一)安全環境

《計劃》認為,中、俄海上力量的快速發展,將對美國維持海上優勢構成重大挑戰。兩國正在打破長期以來「自由、開放」的海上秩序,嚴重威脅美國及盟友的海上利益。中國正積極建設可與美國匹敵的海軍,已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艦隊,繼續推進現代化和全球部署,從水下、太空、信息等領域全方位挑戰美國及其盟友,成為美海軍最緊迫的長期戰略威脅。俄羅斯海軍正在擴大其全球行動,進一步靠近美國本土;推進戰略核力量及常規力量現代化;持續實施網絡攻擊等。

(二)應對大國競爭的策略

《計劃》尋求以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為核心使命,構建一支規模更大、殺傷力更強、戰備水平更高的未來艦隊,以維持海上優勢。對此,《計劃》強調通過靈活的前沿部署態勢來保衛美國及盟友,提出打造「一體化全域海上軍事力量」,利用新能力和新方式進行競爭和戰鬥。

——構建「一體化全域海上軍事力量」。加快推進與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整合,構建「一體化全域海上軍事力量」。核心是,整合「海上三軍」的規模、能力、權限、使命任務等,形成優勢互補、能力倍增,打造超越傳統海軍、更具對抗性和殺傷力的新海上軍事力量。

——強化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能力。海上控制的範圍將擴展至太空、網絡、電磁頻譜等作戰域,美海軍將提升與其他軍兵種聯合實施全域海上控制的能力。同時,持續強化力量投送能力,遏制侵略並以較低代價化解危機,具體包括從水下、水面、空中發射大量常規武器,利用信息戰、網絡戰和特種作戰等力量,為美國及盟友提供可靠保障。

——加強新興技術在海戰中的運用。推動艦隊現代化,利用新興技術維持海上優勢:一是部署廣域分布/持久運行的傳感器、先進作戰網絡、遠程高速武器等,使作戰資源更加分散;二是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輔助決策,實現決策優勢;三是加快推進無人系統在爭議海域的部署,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與對手競爭並取勝。

——明確不同烈度競爭的用兵思路。一是「平時競爭」時,持續開展全球自由航行和飛行活動,遏制對手過度、非法的海權主張;持續開展海上監視,擴大信息和決策優勢,揭露和對抗對手惡意行為。二是「出現危機」時,提高並維持戰鬥力,持續動態部署作戰力量,阻止對手獲取更多海上利益。三是「發生戰爭」時,與各軍兵種及盟友聯合,實施「分布式海上作戰」「對抗環境中的近海作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等作戰概念,通過海上平台分散部署、海上力量全域機動為對手製造決策困境,利用大規模網絡化武器實施飽和打擊,限制或摧毀對手艦隊及岸上防禦系統等,實現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

(三)未來發展重點

為提供製勝所需的全域海上軍事力量,美海軍將以加強戰備、提升能力、擴大規模、加強人員訓練為重點,持續強化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能力,推動先進作戰網絡、無人系統、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以平衡未來艦隊的部署需求並保持可持續的前沿態勢。

1. 加強戰備

目標是打造戰備水平更高的艦隊,建立人員充足、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海軍,在平時競爭、出現危機、發生戰爭時取勝。包括:確保按時完成裝備維護,整修關鍵基礎設施,加強全域協同作戰,與盟友演習演練以提升聯合實力。

——增強平台維護能力。2030年的艦隊將有70%由當前的現役力量構成,維持現役平台對於滿足未來需求至關重要。將通過優化可用性維護規劃、改進維護策略等,提升艦艇、潛艇和飛機維護的按期交付能力;推廣數據驅動的「從性能到項目」(P2P)方法,提高部隊戰備水平。

——優先投資關鍵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海軍造船廠、干船塢、維修設施和航空站等,確保滿足未來幾年艦艇、潛艇和飛機的建造與維護需求;投資全球基地和站點網絡等艦隊後勤保障設施。

——研究對手並隱藏實力。加強對競爭對手作戰能力和用兵思路的研究,把握對手的決策周期並採取應對行動;通過演習、實驗和訓練深入理解如何挫敗對手;謹慎規劃演習和行動,防止因關鍵信息泄露而被對手掌握弱點。

——加強全域作戰設計與演習。針對未來與均勢對手的作戰,建設全域艦隊,充分集成信息戰、太空、網絡領域和特種力量,推進與其他軍兵種、聯合部隊及盟友的協同作戰;開展兵棋推演和演習演練,完善作戰概念和相關能力。

2. 提升全域軟硬殺傷能力

目標是打造殺傷力更強、聯通性更好的艦隊,建立可在所有作戰域協同實施軟硬殺傷的海軍。包括:本世紀20年代中期部署「海軍作戰體系架構」(NOA),部署反C5ISRT(指揮/控制/通信/計算/網絡/情報/監視/偵察/目指)能力、遠程高速武器、可對抗反艦巡航飛彈的定向能武器等。

——提升信息系統抗毀性與可靠性。爭奪海上控制權的戰鬥將擴展至信息、太空、電磁頻譜等領域。對此,將發展由持久傳感器、指控節點、平台、武器等構成的彈性網絡,提高C5ISRT體系架構彈性,比對手更快閉合殺傷鏈,在系統被干擾時仍能有效作戰;同時部署水下、海底、網絡武器等軟殺傷手段,令對手喪失戰鬥力,在戰鬥開始前制勝。

——發展更多種類和數量的攻防武器。在爭奪爭議海域的戰鬥中,具有更大射程、速度、機動性、數量規模等特徵的分布式武器至關重要。對此,將研製並部署更多種類和數量的先進飛彈、魚雷、水雷、網絡武器、電磁武器等,對不同作戰域的目標實施軟硬殺傷;改造現有平台並研製新平台,搭載高超聲速武器等遠程高速武器;發展可在對手防區內執行任務的固定/機動式傳感器、潛艇、無人系統等;部署大功率定向能武器和電子戰系統,降低彈藥儲備對艦隊防禦能力的影響,提高艦隊抗飽和攻擊能力。

——發展「海軍作戰體系架構」。「分布式海上作戰」概念要求海軍平台、武器、傳感器等通過「海軍作戰體系架構」連接,並與「聯合全域指揮控制」(JADC2)系統集成。該架構包括網絡、數據、分析工具及基礎設備,將有效利用現代數字和信息技術,使分散部署的海上部隊互聯互通,為聯合部隊提供決策優勢。作為高優先級項目之一,美海軍將通過「特遣部隊制勝」(Task Force Overmatch)計劃整合資源和專業知識,力爭十年內部署「海軍作戰體系架構」。

——推進分布式海上後勤力量建設。提升支撐「分布式海上作戰」概念的後勤保障能力,建立可在高威脅區域隨時行動的後勤網,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支撐作戰,具體包括保護、維持後勤信息系統及現代化改造,擴大戰略海運規模,調整商船用途等。

——通過作戰概念催生新能力。創新作戰概念,使現有作戰能力滿足新的作戰需求,成立「新型任務部隊」,推動作戰中心和實驗室先進思想的融合。

3. 擴大規模,強化海上合作

目標是建立規模更大、有人與無人平台協作的混合艦隊,滿足海軍水面、水下、空中作戰的需求。包括:持續推進潛艇採辦,將無人系統融入艦隊,為「分布式海上作戰」概念提供充足平台。

——擴大有人-無人協作的混合艦隊規模。一是注重利用水下優勢實施海上控制和海上拒止,將「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採辦作為首要任務按期推進;持續建造「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開展後續型號研製,擴大水下戰優勢,壓縮對手作戰空間。二是發展「星座」級護衛艦等中型水面作戰艦艇,在平時競爭及未來高端戰爭中實施分布式作戰。三是大力發展水面、水下和空中無人平台,2030年前成熟運用,提升情監偵能力,為分布式海上部隊提供額外的精確打擊火力和補給手段。

——加強「海上三軍」內部及盟友間的合作。加強與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配合:海軍陸戰隊通過遠征前進基地提供海上攻防火力和情監偵能力,海岸警衛隊提供必要的執法和安保能力;繼續加強與盟友合作,共同遏制或應對高端戰爭。

4. 加強人員訓練

目標是建立可在作戰思維和行動上超越任何對手的強大海軍部隊。包括:持續開展訓練和學習,培養契合美國核心價值觀的作戰文化。

——加強作戰文化建設。在整個艦隊培養「卓越文化」「任務指揮文化」,消除偏見,尊重個人尊嚴和價值。

——推廣數字化訓練手段。持續發展「崗前培訓」系統(RRL)和「實體-虛擬-構造仿真」(LVC)訓練系統,使海軍能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掌握高端戰術。RRL利用敏捷、多途徑方法及時提供各種培訓,確保作戰人員掌握艦上作戰所需知識;LVC利用先進計算能力和網絡技術將實際訓練與仿真訓練融合,以提高訓練效能。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綜合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閆俊平 白旭堯 柳正華 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試驗鑑定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fKcXXgB9wjdwRpvQf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