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美國防部聯合人工智慧中心(JAIC)作為美軍推進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機構,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為200多人的專職機構,2021年,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將工作重點轉移到促進聯合作戰行動上,在管理體系、運行機制、創新計劃、成果轉化等方面形成了獨到的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為推動美軍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與轉化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組織管理體系及其最新改革
2018年6月,美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傑克·沙納漢發布備忘錄,宣布成立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其總體目標是加速交付人工智慧技術能力,提升人工智慧技術在國防部應用範圍和影響力。聯合人工智慧中心與國防部研究與工程副部長人工智慧管理部門互為補充,前者側重人工智慧技術的近期開發、試驗和作戰應用,後者側重於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技術發明與創新。
傑克·沙納漢
聯合人工智慧中心主任,由美軍三星將官擔任,向國防部首席信息官彙報工作。主任下設副主任、行動小組、首席技術官、營運長等。中心首任主任是國防部情報副部長辦公室負責作戰人員支持的國防情報主任傑克·沙納漢中將,現任主任是麥可·格羅恩中將,於2020年10月就任。副主任作為聯合人工智慧中心主任的高級顧問,負責吸引和培養世界一流的任務驅動型人工智慧人才,加速人工智慧在整個國防部的大規模採用和集成。首席技術官負責協助國防部在採用下一代人工智慧和軟體技術方面實現轉型。營運長負責人工智慧業務運行管理。
圖-1 聯合人工智慧中心組織架構
按照業務分工,聯合人工智慧中心下設任務部、能力發展部、規劃預算採辦部、戰略與政策部(如圖-1所示)。任務部負責組織聯合指揮控制、後勤、兵力防護、信息作戰、分享醫療等各專業領域人工智慧工作,組織實施國家人工智慧計劃,負責與工業界、學術界合作;能力發展部負責人工智慧技術項目管理、數據學科和基礎設施與平台建設;規劃預算採辦部負責人工智慧技術規劃計劃與資源分配;戰略與政策部負責制定人工智慧發展戰略、政策制度,負責人力資源管理與國際合作事務。
2021年11月,美國防部宣布擬將國防部數字服務局、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及首席數據官辦公室重組為首席數字與人工智慧官辦公室。2021年12月,美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凱薩琳·希克斯簽署主題為「設立首席數字和人工智慧官」的備忘錄,提出將於2022年2月1日在國防部設立首席數字和人工智慧官(CDAO)職位,加強和整合國防部的數據、人工智慧和數字解決方案;首席數字和人工智慧官辦公室將於2022年6月具備完全運行能力,屆時將接替聯合人工智慧中心,並直接向國防部副部長彙報工作。
二、實施多樣化人工智慧創新計劃
2019年3月,聯合人工智慧中心獲得全部運行資金,陸續啟動6個國家任務計劃,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軍事化應用。2021年,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加強與軍種合作,持續推進各項創新計劃項目運行,提升人工智慧技術在軍事作戰、健康、業務、後勤、信息作戰等多個領域的軍事應用能力。
(一)聯合作戰行動計劃提升軍事作戰能力
聯合作戰行動計劃通過將人工智慧賦能的應用優勢集成至作戰系統、流程和平台,為美軍提供持續競爭優勢。該計劃的目標是威懾對手,並在威懾失敗的情況下,與對手交戰並獲取勝利。代理主任南德·穆爾甘達尼稱,2020財年,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在聯合作戰行動計劃上的開支超過其在所有其他國家任務計劃上的開支總和。2020年5月,聯合人工智慧中心授予布茲·艾倫·漢密爾頓公司一份為期五年、價值8億美元的主合同,研究創建應用於聯合全域指揮控制的人工智慧組件。
(二)作戰人員健康計劃開展醫療保障領域能力研發
(三)業務流程轉型計劃改進國防業務自動化管理
(四)威脅降減與防護計劃應用人工智慧模型應對威脅
威脅降減與防護計劃旨在利用人工智慧更準確、更快地為第一響應人員提供關鍵信息,縮短搜索、發現、資源分配和救助行動的時間,加快信息傳播,提高分析人員的工作效率,以便在救災行動中拯救生命。2019年2月啟動的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項目,工作重點是部署支持颶風救助和野火救援等工作的人工智慧能力,現已與加州國民警衛隊成功進行了初步模型的演示驗證。2020年,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將威脅降減與防護升級為聯合兵力防護。
(五)聯合後勤計劃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推進後勤業務改革
聯合後勤計劃旨在通過人工智慧驅動的訓練、流程改進、需求預測和供應鏈優化,提升聯合後勤能力。2019年1月啟動的「預測性維護」項目,通過利用人工智慧分析歷史數據以及來自關鍵傳感器組件的數據,向H-60「黑鷹」直升機交付發動機健康模型,用於提前檢測故障並予以預防,同時取代精確度低、耗費人力的飛機維護計劃。2020年4月開始,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將預測性維護升級為聯合後勤。2021年2月,聯合人工智慧中心資助算法戰臨時計劃活動辦公室為陸軍航空和飛彈司令部開發了名為「自動火力」的人工智慧工具,能夠對發動機部件進行故障分析。
(六)聯合信息作戰計劃提升信息環境作戰優勢
聯合信息作戰計劃旨在通過改進國防部整合商業和政府部門先進人工智慧賦能解決方案的能力,提升國防部基礎數據的標準化水平,支持高性能人工智慧賦能能力的部署,提升國防部的信息作戰優勢。聯合信息作戰團隊針對網絡事件探測,開發了融合高性能計算、分析和張量的多維異常探測(MADHAT)程序。該程序通過利用高性能計算來加快相關技術研發的進程,並將其轉變為防禦能力,可更有效地探測微小的敵對威脅,現已完成部署,正在對相關分析師進行操作使用培訓。
三、改進基礎設施與運行機制,提升運行管理效率
2020年3月,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在總結前期計劃實施經驗教訓基礎上,啟動聯合人工智慧中心2.0,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業務管理模式,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推動國防部各項建設長遠發展與改革。
(一)開發聯合通用基礎平台,支持技術快速研發、測試與部署
聯合通用基礎(JCF)是一個企業級的人工智慧雲平台,也是國防部用於開發和部署AI/ML功能的主要平台。聯合通用基礎能夠提供人工智慧開發環境,在國防部範圍內測試、驗證和部署人工智慧能力;同時也能夠提供技術測試平台,降低國防部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壁壘。在網絡安全方面,還能夠提供網絡安全加固環境,加速對人工智慧產品的安全評估。
(二)推出「信風」採辦業務管理模式,吸引民用高技術創新企業
在1.0階段,聯合人工智慧中心採用傳統的政府授出合同程序,即基於聯邦採購條例的合同。這種採購機制耗時長、限制多、程序繁瑣,無法有效應對突發或緊急需求。為實現更加敏捷地採購人工智慧產品,2020年12月,聯合人工智慧中心推出「信風」(TradeWind)採辦業務模式,並於2021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作為一種採辦業務模式,「信風」利用「其他交易授權」(OTA)的採購方式,通過市場調研和前端合作來交付人工智慧能力,並讓傳統和非傳統公司以最佳方式在人工智慧採購方面進行合作。「信風」將搭建自動化採購管理軟體或平台,由非營利公司對其進行管理和監督,有望將從發布招標書到授出合同的時間,從原來90多天壓縮到30-60天內。
(三)建立開放協同創新機制,加速先進能力交付
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建立開放協同創新機制,通過實施國家任務計劃和部門任務計劃,加速交付人工智慧能力。國家任務計劃旨在應對緊迫的作戰或業務改革挑戰,通常由聯合人工智慧中心主導,由一個跨部門專家團隊實施,該團隊由聯合人工智慧中心人員和國防部的領域專家組成。部門任務計劃旨在應對部門級的挑戰,聯合人工智慧中心與組成部門密切合作,通過利用聯合通用基礎平台、資料庫等,加強與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夥伴關係,加速各部門人工智慧的部署。此外,聯合人工智慧中心還與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民航巡邏隊、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和夏威夷大學太平洋災難中心合作,開發具有洪水破壞評估功能的人工智慧系統等,加速先進能力交付。
四、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聯合人工智慧中心採用與軍種對接、演示驗證,與學術界、工商界合作等措施,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應用。
(一)與軍種研發合作,促進成果向軍種轉化應用
2020年以來,中心為陸軍提供了20個可在室內自動導航的小型無人機系統,這將幫助國防部更好地了解如何將小型無人機系統整合到戰術行動中,並推動小型無人機新戰術、新技術和新程序的開發。2021年6月,美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在參加國防部AI論壇時宣布「人工智慧與數據加速倡議」(AIDA)計劃,旨在向作戰部隊指揮機關派遣多個技術小組,為聯合全域指揮控制做好軍事網絡準備,使得作戰人員能夠快速獲取基於AI系統的數據。
(二)與學術界和商業界合作,引入民用先進技術
2020年7月,代理主任南德·穆爾甘達尼在上任後首次新聞發布會介紹稱,中心和國防部得到了技術行業的鼎力支持,與包括谷歌在內的所有主要的技術和人工智慧公司都開展了商業合作。中心在矽谷設有專門人員維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關係,中心內部設有完整的數據和人工智慧團隊,負責評估新產品,跟蹤學術研究和業界研究的前沿動態。
(三)開展技術演習試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2020年7月,美空軍與凱米塔公司簽署合同,進一步推進「先進戰鬥管理系統」技術演示驗證與轉化應用。合同涉及「成熟、演示、跨平台和跨域的能力擴散,開放系統設計、現代軟體和算法開發」,以實現先進戰鬥管理系統技術目標,最終成果將用於「聯合全域指揮控制」能力。2021年7月,美空軍部首席架構師辦公室組織了「先進戰鬥管理系統」架構演示與評估演習試驗,旨在整合商業技術以實現決策優勢。
五、結束語
經過三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儲備,聯合人工智慧中心通過一系列管理措施,初步實現其加速人工智慧能力交付的目標。未來,美軍將在首席數據與人工智慧官辦公室領導下,推進人工智慧戰略謀劃與技術布局,持續調整優化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以搶占人工智慧技術和未來戰爭優勢地位,其後續改革動向值得關注。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綜合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王鑫運 郝繼英 張代平
編輯 | 趙霄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作戰實驗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aa02f5914652372eec65b39329216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