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哭鬧,解讀寶寶情緒密碼,分分鐘搞定「不聽話」的娃!

2020-08-16     哈囉寶貝

原標題:一言不合就哭鬧,解讀寶寶情緒密碼,分分鐘搞定「不聽話」的娃!

經常聽到有寶媽吐槽,別人家的寶寶吃了就睡,乖得很,自家寶寶瞌睡少就算了,還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最麻煩的是寶寶還不會說話,面對TA的小情緒,寶媽們只能靠猜,搖搖晃晃哄半天了,小傢伙依舊不買帳,讓新手爸媽們是身心俱疲又無奈。

小孩子的工作不就是吃和睡嗎?又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為什麼總是愛發脾氣呢?明明剛剛都玩得挺好的,不知道哪裡不開心了立馬就開始鬧騰。

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小寶寶,他們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

人與人溝通,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語言。

其實,嬰幼兒在真正開口說話之前,就已經掌握一門「嬰語」。爸爸媽媽經常都會把寶寶當作最完美的談心對象,雖然寶寶這時候還只會用「哦」「嗯」「啊」……來回應你。真的說這些「咿呀」語具體是什麼意思吧,可能沒有人能說清楚。

但媽媽與寶寶在談話中的問答,其實也會表現出一些規律。

「小乖乖吃飽了嗎?」「嗯!」

「寶寶是要睡覺覺了嗎?」「哦!」

「寶寶是不是不開心了,要出去玩呢?」「啊!」

……

在這種看似無聊的簡單對話中,雖然寶寶還不會組織語言來回應你,但簡單的詞語也表達了他們的意願。寶媽們可通過「交流」總結寶寶的語氣和規律,關鍵常用語經常重複,寶寶下次發脾氣,你猜測起來就有重點了!

解讀寶寶的情緒密碼

嬰幼兒也有喜怒哀樂,寶寶的情況常表現為開心、憤怒、恐懼、焦慮等,隨著不斷學習和重組,寶寶會將這些情緒最終轉變給自己獨特的情緒特徵。

1歲以前寶寶的情緒特點可參考以下表格:

為培養寶寶穩定健康的情緒狀態,爸爸媽媽要經常跟寶寶交流,即使寶寶還不會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寶寶的感覺會告訴他如何對待這些感受,這對嬰幼兒身心健康發育是有利的。

寶寶哭鬧多與「依戀」有關!

寶寶出生後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母親,長時間的親密接觸會形成一種持久穩定的情緒關係。所以,媽媽和寶寶情緒會相互影響並渴望彼此接近。

這種穩定的情緒關係可解釋為「依戀」!

根據依戀的形成和發展,可將其分為4個階段:前依戀期、依戀建立期、依戀關係明確期、夥伴關係期。

嬰兒期主要表現在前兩個階段!

· 前依戀期

2個月以內的嬰兒,對所有人都會做出反應,但他們還不能區分誰是誰,對自己最特殊的親人(如父母)也不會有特殊的反應。所以,這個月齡的寶寶很多都不會「認生」,誰抱著都不會有哭鬧等不良情緒。因此,這個階段又被稱為「無區別依戀階段」。

· 依戀建立期

從2個月到1歲左右,寶寶進入了依戀建立期。這個月齡的寶寶對身邊熟悉的人開始建立逐漸穩固的友好關係,通過氣味、觸覺等能分辨出誰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被陌生人接近,可能會出現不安、反抗、傷感的情緒。

在嬰兒的依戀情結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媽媽。媽媽在這個敏感期對寶寶腥味的反應,是否經常與其接觸,哭鬧時是否及時給予安撫,能否儘快識別寶寶的需求,這都會影響母嬰依戀的形成。

結語:

寶寶發脾氣哭鬧時,排除身體不適,寶媽們首先應注意的是寶寶的情緒狀態。根據寶寶的情緒反應再來判斷寶寶的需求,讀懂寶寶的情緒密碼,你也能分分鐘搞定「不聽話」的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fD19nMBd8y1i3sJHp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