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通榆,春色漸濃。春日裡的開通鎮躍進村,村民們正在溫室大棚內忙著除草、施肥,棚里的黃瓜已經上架,豆角陸續開花,早瓜已經坐胎兒……一處處景象,訴說著村民防疫不誤農時,棚膜經濟蓬勃發展的喜人景象。
在躍進村大名鼎鼎的「關二嫂」香瓜棚內,關洪彬關二哥正忙著嫁接第二茬香瓜苗,一棵棵香瓜苗被關二哥麻利地嫁接在南瓜莖上,這好好的香瓜苗幹啥非得嫁接呢?原來,這是關二哥在十幾年種植香瓜過程中總結出的成熟經驗,並在2014年將此法種植的香瓜註冊為「關二嫂」香瓜,成了響噹噹的名瓜。這由南瓜嫁接來的香瓜到底好在哪兒呢?正當大家一頭霧水時,關二哥笑呵呵地對筆者說:「東郊村年年種植香瓜倒不開茬,瓜苗願意生病,嫁接的香瓜主要抗病、高產、抗重茬,而且香瓜品質特別好,南瓜根系發達,生命力頑強,嫁接的瓜能增產三分之二,咋摘都不罷勁。」
種了16年香瓜的關二哥,每年的純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現在,在他的帶動下整個村裡80%的村民都從事「關二嫂」香瓜種植,其中,帶動6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每到這個季節,關二哥都要忙裡偷閒,幫助村民管理香瓜棚。建檔立卡貧困戶孫景富說:「我老爺子全靠關洪彬幫助,這瓜長勢好,一到關鍵時候關洪彬就來指導,這幾年我多虧這香瓜才脫了貧,每年收入都在2萬元左右。」
今年疫情發生時正是溫室大棚生產的關鍵時期,開通鎮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推進」的原則,通過技術支持、示範引領,全力做好防疫和棚膜生產工作。不斷創新農業技術培訓形式,對21個村春耕生產情況展開調研,同步創建「開通鎮農業技術群」「開通鎮棚膜經濟群」「開通鎮庭院種植培訓群」3個微信群,聘請農業專家在群內向農戶傳授棚膜種植、管理及農業科學知識,及時解決農戶在春耕生產特別是棚膜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截至目前,鎮農業站共組織開展微信在線培訓20多場次,600多名種植戶受益。開通鎮農業站站長敬彬說:「在疫情發生後,我們大年初四就開始通過微信群組織多次講座,把菜農都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生產,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也沒耽誤生產,所有的葉菜類在2月份就滿足全縣市場供應,現在大棚里第一茬香瓜已經嫁接、移苗,有的都開花坐果了,4月中旬黃瓜、柿子、香瓜陸續就上市了。」
一方有活力的生產,才能創造一個有活力的經濟。如今的開通鎮棚膜經濟發展如火如荼,各種作物長勢喜人,為全年農業生產贏了個好彩頭。近幾年,開通鎮依託縣裡庭院經濟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合作社、致富典型示範引領作用,鼓勵和帶動有經營能力的農民在房前屋後的空地上建設大棚,大力發展庭院棚膜經濟。全鎮擁有溫室大棚、標準棚、簡易棚近1400座,年產值近4000萬元,較傳統作物增收3000萬元,成了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來源:白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