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牙口好,吃嘛嘛香」,還有句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可見一口好牙齒對人的重要性,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好好保護牙齒,特別是小孩子,吃東西不注意,還特別愛吃甜食,牙齒就容易受到傷害,身邊有很多孩子得了齲齒,就經常聽大人說,沒關係,等乳牙掉了,長出新牙就好了,事實真的如此嗎?
乳牙遲早要換,可以不用在意嗎?
寶寶從六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齒,一直到3歲前,20顆小乳牙會完全萌出,在此期間,寶寶可能會因為吃奶造成一些奶瓶齲,比如吃著奶就睡著了,或者叼著奶瓶就睡著了,奶粉或者母乳中含有糖分,在口腔中就會發酵,殘留在牙齒上,就會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從而腐蝕牙齒表面,造成牙齒表面脫鈣,出現牙齒變黑和齲壞的情況。
奶瓶牙一旦形成,不光是讓牙齒表面變得粗糙難看,還會讓牙齒空洞,成為蛀牙,更重要的是,影響孩子的口腔美觀,比如孩子含著奶瓶睡覺,容易造成上下頜骨的發育畸形,從而形成「地包天」的臉型,影響孩子的顏值。
一些媽媽覺得乳牙遲早要退,壞了就壞了,只要孩子不疼就不用特別在意,其實,乳牙有齲齒,還是應該儘早地進行治療,乳牙在的這段時間,發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實際上,恆牙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發育了,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乳牙脫落以後,恆牙才會生長,所以當乳牙壞掉了,而且壞的比較嚴重,就會影響到根方的恆牙,新長出的恆牙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而在寶寶六歲左右,有四顆恆牙早早地就發育了,但是卻被很多父母認為是乳牙,齲壞了也沒在意,從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干涉時期。
六歲寶寶,有四顆牙最易齲壞,別當成乳牙不在意
據了解,在兒童的齲齒中,發病率最高的就是窩溝齲,大約占比80%,而第一恆磨牙就是窩溝齲的好發部位,兒童上下左右四顆第一恆磨牙,就是孩子最早萌出的恆磨牙,又因為多數在六歲左右萌出,所以稱之為六齡齒,也就是說,孩子有四顆六齡齒,是最容易齲壞的,也最容易被父母誤認為是恆牙的。
六齡齒在哪裡?它們分布在孩子上下牙槽的左右四個區域,也就是乳磨牙的後方,會各長出一顆恆牙,這就是最早長出的恆牙,終生不換,一直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它們也有很鮮明的特點,牙冠是全口牙中最大的,也就是占地盤最廣的,所以六齡齒最牢固和耐用,分布的牙尖也最多,咀嚼面積非常大,承受的咬合力比其他恆牙都要大,而六齡牙又分布在牙齒最中間的位置,是牙弓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整口牙都有著重要的平衡作用,能夠維持孩子口腔正確的咬合,作用是非常大的。為什麼六齡齒最容易被齲壞呢?
萌出的時間太早
六齡齒萌出的時候,大概在六歲左右,此時很多孩子的乳牙還沒有開始脫落,容易被父母認為是乳牙,所以當六齡齒髮生問題的時候,一般不會引起重視,但其實,這四顆都是恆牙,是會伴隨孩子終生的,一旦齲壞或者拔掉,就會造成永久性問題,大大降低孩子的咀嚼功能,還容易影響其他相鄰牙齒的發育。
不認真清潔牙齒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有蛀牙都是吃甜食導致的,這是片面的,家裡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導致孩子蛀牙的產生,比如給孩子吃的食物過於精細和偏軟,就更容易滯留在牙齒表面,這樣的食物不用過多地咀嚼,也會減少牙齒之間的摩擦和清潔,小孩子對口腔衛生沒有自覺性,父母也覺得換了乳牙再刷牙也不遲,往往就造成了六齡齒的損傷。
六齡齒不好清潔
六齡齒是寶寶最早萌出的恆磨牙,承擔著主要的咀嚼工作,上面有許多小窩和溝裂,就像個磨盤一樣,把食物充分地打磨和研碎,但同時窩溝內壁上的釉質很薄,鈣和磷的含量也較少,也容易積攢食物的殘渣,牙刷很難清理內壁上,形成細菌斑,所以六齡齒是很容易齲壞的一顆牙齒,需要重視起來。
如何保護好六齡齒呢?
首先,父母需要知道六齡齒的萌出時間,在這之前,就要讓孩子養成勤刷牙的好習慣,吃了過於甜膩或者精細的食物,要注意漱口,另外,如果乳牙有齲壞的情況,就要及時去治療,不然相鄰乳牙的齲壞,也會影響六齡齒的健康發育,最後,有條件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做一下窩溝封閉,阻止致齲菌及酸性物質對牙齒的侵蝕,達到預防齲齒的目的。
不管是乳牙還是恆牙,都應該讓孩子好好保護,定期檢查孩子的口腔,教會孩子正確的刷牙方式,刷牙的時間至少是1-3分鐘,不要只刷表面,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是一輩子受益的事情,可別到了30多歲,出現各種各樣的牙齒問題,老了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