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孩子進入中學後,許多父母會遇到一個選擇題,究竟是讓孩子走讀好,還是住校好呢?請教了一些有經驗的家長,他們提到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怎麼選擇,不能一概而論,根據情況而定很重要。
先來看看,如果選擇走讀的話,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如果孩子走讀的話,明顯的優勢是,父母能在飲食,生活上給予孩子更好的照顧。劣勢呢,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現叛逆的行為,每天和父母相處容易產生矛盾。
如果選擇住校,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如果孩子住校的話,優勢是學校統一管理,孩子一周才見一次,能有效減少親子矛盾。劣勢呢,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分辨能力有限,容易受人影響,如果結交到不好的同學,容易形成壞習慣。
什麼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都需要根據情況而定,也需要適當的取捨。中學生是選擇走讀,還是住校,可以參考以下2點因素。
第一點:親子關係的好壞。
如果家中父母有一方是喜歡嘮叨,囉嗦,處處想管著孩子的類型,遇上青春期的孩子,家裡就容易引發各種爭吵,親子關係也就不會太好。
能把親子關係處理好的父母,都會懂得,在管理青春期的孩子時,要「抓大放小」不會處處管著孩子,才有可能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一個人要形成良好的自律性,需要一個長期培養和堅持的過程。孩子如果能回家就先完成作業,不畏懼學習的困難,嚴格要求自己,都離不開父母從小對孩子的培養。
自律性強的孩子,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不會輕易受周圍環境所影響。而自律性差的孩子,需要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管理。
根據以上2點,在選擇走讀還是住校的問題時,大致可分為幾種選擇方式,可供參考。
1、 親子關係好,孩子自律性,可選擇走讀。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好,孩子的自律性也強,孩子住在家裡也能非常自覺的學習,就可以選擇走讀,這樣父母可以在生活上照顧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學習時間,家裡安靜的環境,也能讓孩子不受影響的靜心學習。
2、 親子關係好,但孩子自律性不強,建議住校。
孩子進入中學後,父母可以輔導孩子的都比較少了,學習要靠孩子自覺,如果看到孩子在學習上偷懶時,父母除了囉嗦,吼叫孩子之外,大多也想不出其它更好的辦法。
所以,如果親子關係好,但孩子自律性不好,那就建議住校,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孩子與父母產生摩擦的機會,能繼續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當孩子在遇到重大決策時也更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這就是「取大舍小」。
3、 親子關係不好,孩子自律性也差,住校吧。
許多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時,都非常糾結,兩代人之間,就像隔著一條沒有橋的大河,我走不進你的心裡,你也不懂我的苦樂。
特別是那些原本就親子關係比較差,到了青春期進更是讓父母非常的頭痛,所以,如果孩子的自律性也差,那就讓孩子住校吧,這樣或許雙方都能更開心一點,不用每天見面,減少了摩擦。
而且學校有明確的學習和生活紀律,也避免了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住校時嚴格的規章制度,是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好地方。
總結:無論哪種選擇都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適合自己家庭情況,父母和孩子都樂意接受的,那就是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