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我用一支筆,寫盡這世間溫情冷暖!
YIBAO|《知否》原著書評
01
電視劇版的《知否》,對淑蘭和離那段進行了一個改編,為了突出明蘭的智慧,一切都成了明丫頭的主意。我不是很喜歡這個改編,看了原著之後,更是嘆服原著中「淑蘭和離」那段的精彩。
淑蘭和離,怎麼著都不該明丫頭出謀劃策,明丫頭再聰慧但還是得大老太太著手處理此事。更何況,大老太太掌控全局,實則也引出了她悲涼悽苦的一生。
好端端淑蘭忍了那麼久,怎麼突然要和離了呢?
原因是孫秀才混沌不堪,有了二十多個妾室還不知足,在外面依然行於酒色之事,跟一個舞姬勾搭在一起,而且還有了身孕。淑蘭跟孫志高几年,一直都無所出,這其實也是孫母在從中作梗。外室有了身孕,孫氏母子便大喜過望,要把外室給納進府來。
盛家是有規矩的,這也是跟大老太太自己的婚姻有關。
大老太太當年立過誓言:「贖回這祖屋那一天,老婆子我對著老天立誓,族中其他人我管不著,可凡是我這一支的,無論男丁女眷,絕不與娼門女子來往!若違此誓,老婆子我不得好死,死後墜入十八層地獄,叫牛頭馬面拔舌頭下油鍋!」
盛家大老太太可是曾經吃盡了苦頭,這才立下誓言。
電視劇中,完全把大老太太的劇情給改沒了,只想著突出明蘭的智慧,其實非常不妙。我覺得原著里大老太太的故事更為立體,還可以跟盛家老太太形成一個對比,更可彰顯出古代女子的悲涼和不易。
大老太太過得要比盛家老太太難上十倍,她忍了一輩子,自己嫁的男人寵妾滅妻甚至敗光家產,連祖屋都給敗沒了。是她強忍著失去女兒的痛苦,帶著孩子躲到鄉下,這才有了後來的東山再起。
一個女人,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夫婿,吃盡了苦頭。男人的渾噩,寵妾滅妻,也直接導致了整個家族的沒落。
大老太太是忍了大半輩子,她此生最恨娼妓,所以在淑蘭的事上她絕對不會讓步。是大老太太做了主勸李氏讓淑蘭和離,要不然李氏可能還會給她那個混帳女婿再多送幾個鋪子。
原著中,大老太太讓李氏說服淑蘭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你與她好好說道理,女人家自己懦弱不爭氣,到哪兒都叫人看不起!」
一個女人絕對不能太懦弱,你都被人欺負到那份上了,若還是一味的隱忍,只會迎來變本加厲的欺負。這句話是在讓李氏敲打淑蘭,但又何嘗不是在提醒李氏:別再指望那孫秀才會悔改,繼續討好,只會更讓人欺負。
02
大老太太這句話,我想送給所有在婚姻里不幸的女人:
一個女人你不可懦弱,倘若遭遇不幸仍然是懦弱不堪,那麼你一輩子都無法抬得起頭來。關鍵的時候還是得自己去爭,你不爭氣,人家只會更看不起你。我向來討厭女子的懦弱,那些不幸的婚姻里多半都有一個懦弱的女人。
有的女人就是跟淑蘭一樣,哪怕受虐卻也不敢離婚,只是一味隱忍,著實可憐可恨。
好在淑蘭是有一個強大的娘家的,而且她的祖母很能拎得清,且會為她的前途好生思量。
盛家也算是宥陽大戶,但他們是經商出身的,雖然富足卻讓人瞧不起。李氏眼饞王若弗嫁給了盛紘,這官眼看著步步高升,她也想找個有學問的女婿,好讓自己將來仰仗下女婿。可李氏未能識人,選中了沒有自知之明的窮酸秀才,孫志高。
那孫志高,原本也是極其聰慧的,家境貧寒,不過是12歲走運中了秀才,便不知天高地厚自大起來。孫志高的敗類也源於孫母的荒唐,有那樣的一個母親,能指望孫志高成為什麼有才的人。我們常說,母親的三觀藏著孩子婚姻跟事業的未來,一個不明事理的母親,也甭指望她能養出什麼有出息的兒子。
可當時李氏偏偏選差了,商賈之女是不受人尊重的,她便讓淑蘭帶著十里紅妝嫁給了孫秀才。他們家圖的是孫志高的才,盼著他哪天高中舉人;孫志高是圖的他們家的錢,因為盛淑蘭長得並不貌美。
其實盛淑蘭跟孫志高的婚姻,可以說是現在的「鳳凰男」配城市有錢的獨生女,即便是現代,這樣的婚姻依然存在。但若是選錯了人,真真是苦不堪言,沒準兒還養了個白眼狼。
盛淑蘭嫁給孫志高之後,婚姻里吃盡了苦頭,孫氏母子更是什麼都不做了,整日裡花著淑蘭的嫁妝。要不是有管家的婆子幫忙看著點,指不定多少嫁妝都被他們給無恥地吞了。
一個男人是不是好男人,從他會不會動女人的嫁妝上就能看得出來。譬如盛紘,他絕不會動用王氏的嫁妝,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恥辱,他即便再寵林小娘也不會在這事上犯糊塗。但是孫秀才可不是如此,他巴不得多花淑蘭的嫁妝。
因著孫秀才執意要讓那個舞姬外室進門,鬧了許久,大老太太實在忍不下了,建議淑蘭和離。
李氏聽到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她擔心自己的女兒一和離,下半生可怎麼過?更擔心,家裡有個和離的女兒會影響了品蘭的婚姻。
但是大老太太看得十分明白:「我何嘗願意?我來回地思量,足想了幾個日夜,著實沒法子了,趁她還年輕,趕緊把事了了,以後興許還有個好日子過。」
看到沒,就算在古代,也是有和離地。一個女子遇人不淑嫁錯了人也是可以離婚的。古代父母為了自己女兒的婚姻都可以如此運籌帷幄,更何況是現代父母,更應該從為自己女兒好的角度出發。若是婚姻過得不順當,不要忍,而是該離離。
李氏是以德報怨,她覺得自己對孫氏母子好,他們便能善待淑兒,但是算盤打錯了。你可以以德報怨,但是你得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現如今依然有很多父母對女婿是以德報怨,而他們中有的也是跟李氏一樣的下場。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一定要趁早及時止損,切莫讓他人白白占了你們的便宜。
大老太太看人很準,她知道姓孫的早都忘了天高地厚,是一個絕對不可能悔改的人。對於這樣的人家一定要儘早遠離,唯有遠離,才有可能是脫離苦海。否則越陷越深,淑蘭的一輩子就完了。
「淑蘭和離」這一段讓我感動的是什麼?是在封建傳統社會,依然有父母是為了女兒以後的生活著想的。他們不在乎門楣或名聲嗎?也在乎,只是這些都抵不上女兒的餘生過得好。
女人家自己懦弱不爭氣,到哪都讓人瞧不起。
古來至今皆為如此,女人在婚姻里可以忍,但是你得看你的忍值不值當,對於那些沒救的人家你還忍,那可是真的太懦弱了。
03
品蘭也是一個極好的姑娘,當李氏擔心淑蘭和離會影響她的婚姻,品蘭直接站了出來:「人的命,天註定,若女兒有福分,便是姐姐和離了也無妨,若是叫姐姐過著苦日子,我便當神仙也無趣!」
那個時候的女人是把「和離」看作是一種恥辱的,可是能有這樣的豁達,的確是著實通透了。另外,「和離」書不是作者杜撰的,而是在歷史上原本就有的。古代人都能如此,更何況現代人的婚姻。
寫到這裡,我更要打醒一部分女人,不要再覺得離婚是丟人的,你婚姻過的不幸,日子已經沒辦法過不下去了,嫁的男人又是混亂不堪,你只能選擇離婚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都什麼時代了,竟然還會有人瞧不起離婚女人。
選擇一種讓自己可以過得好的生活方式,不要太在乎他人言語。
女人切不可活得太過於懦弱,否則你只會讓人瞧不起,你的婚姻過的不幸福,你想過得幸福還是得自己去爭,不要軟弱,要及時清醒,遠離那個讓你受了傷的男人。不要再抱怨命運不公,人在困境之中當自救。
好在淑蘭跟孫志高和離了,後面又找了一個好人家,而且是仔細看足了人品,拿足了架子,這才開開心心的嫁女兒。想讓女兒有個好的人家,一定得好好看人品。那個孫志高最後過得潦倒,淑蘭生了個大胖小子,孫志高成了當鋪的常客。
女人若是處於泥濘不堪之中,一定要為自己爭一口氣,怎麼都能過得下去,要敢於及時止損。
不要懦弱,你方可站得起來。
今日話題:為什麼現今社會,依然有女人太過懦弱?歡迎留言。
- END -
作者:YIBAO;情感原創作者,寫這個世界溫暖的感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