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任總統的黎元洪,為什麼沒有培養起自己的軍閥勢力?

2020-10-16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兩任總統的黎元洪,為什麼沒有培養起自己的軍閥勢力?

黎元洪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名人,他被孫中山稱為「民國第一偉人」。有件事很多大軍閥是拍馬都趕不上,那就是黎元洪在民國一共當了二屆大總統和三屆副總統。要知道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總統雖然早已名存實亡,但很多軍閥仍然對這個位置非常心動,甚至為此打得頭破血流。

可黎元洪卻輕而易舉地就登上了很多人一輩子高不可攀的位置。可即便如此,這麼長的時間裡,黎元洪為什麼沒有建立自己的軍閥勢力呢?

軍閥產生於清末民國初期。晚清的時候,八旗兵已經不堪一擊了,清政府也開始不斷地編練新軍,不過除了朝廷拿錢建立的新軍外,對於各省編練的新軍資金投入並不大,這種情況下已經註定了各地軍閥出現之必然定局。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推派各省都督進行治理,都督在各省掌握了政經大權之地位,成為了軍閥養成之溫床。護國戰爭之後,各地軍閥正式成型。

由於袁世凱的北洋勢力極大,掌控著中央政府,雖然袁世凱死後,北洋分裂了,但畢竟皖系、直系等軍閥仍然占據著大量地盤,繼續控制著北京政權,給人的感覺這些軍閥勢力很大。其實在全國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不少的軍閥。

說起黎元洪,他的經歷也是相當豐富,他也沒打算走科舉這條路,反而進入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後進入了北洋水師。甲午戰爭中,黎元洪所在的廣甲艦也參加了戰鬥,不過與日本差距明顯,黎元洪跳海得以逃生。及此,黎元洪結束了為期十二年的海軍生涯,告別了曾盡心效力的北洋水師。

不過黎元洪扭頭又進入了張之洞編練的自強軍,還得到了張之洞的信任,逐漸成為編練湖北新軍的高級將官。

武昌起義前,黎元洪任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也就是旅長的位置。不過他長期在湖北擔任的重要職務是訓練新軍,很多將領和士官都和他有過接觸,可以說他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武昌起義後,黎元洪搖身一變,成為了推翻帝制的代言人湖北都督,在孫中山回國前,黎元洪的地位非常之高。

按道理,他完全有能力成為稱霸一方的軍閥。

然而湖北新軍作為抵禦北洋軍的主力,受到的削弱實在是太大。隨著不斷地擴軍,也使得湖北新軍參差不齊。

尤其是湖北新軍最大的山頭黎元洪被袁世凱「請」到了北京,北洋的段祺瑞兼任湖北都督,使得黎元洪失去了唯一的依仗。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黎元洪是副總統兼領鄂督。南北議和後,黎元洪仍然是副總統。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就任大總統。雖然由於府院之爭,黎元洪短暫離開過權力中樞,不過後來由於軍閥之間的爭鬥,黎元洪第二次做了民國大總統。

表面上看,他兩次擔任大總統,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權力中樞,但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別人已經把他看作了沒有什麼威脅的人物。

黎元洪兩次做總統,其實跟他關係並不大。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權,雙方也開始爭權奪利,並引發了府院之爭,結果張勳趁機復辟了。至於第二次總統,也只不過區區一年時間,這一年能幹什麼呢?其實只不過是過渡而已。

可惜,自從離開湖北後,黎元洪就沒有了兵權,失去了左右大局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13GMHUBLq-Ct6CZbh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