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評為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花樣年華》憑什麼?

2019-07-01   影評最TOP



20世紀90年代,王家衛獨特的浪漫主義電影幾乎以一種新的電影表現形式出現在銀幕上,有點像香港電影新流派的感覺。從電影《旺角卡門》到《春光乍泄》,王家衛用情緒描繪了多情的嚮往,似乎在搜尋任何形式的結構化的情節。他的《花樣年華》延續了這種風格,也許是我們印象最深的王家衛電影。

對於幾乎他所有的電影,王家衛都會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開始拍攝,或多或少會根據自己的想法編造一些東西。他心裡真正想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情緒。所以他會多次重新拍攝場景,尋找一個他腦海中模糊的、沒有預先表達的特定角度。自然,這通常會導致巨大的拍攝比例和進度超支,比如《花樣年華》的拍攝就花了15個月的時間。結果有些人覺得他的電影漫無目的、枯燥乏味,其他人則認為他的電影細膩而偉大。我屬於後者,我認為王家衛的電影突破了電影表達的創造性。


電影通常有兩種主要的敘事主線:一種是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另一種則關注兩個主要角色之間關係。然而,對於王家衛的電影來說,任何外部目標都是模糊的,而焦點幾乎完全集中在關係主線上。但是這種關係線也缺乏明確的目標,似乎也沒有任何具體說明。儘管如此,王家衛的故事還是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迷人之處,他總是能控制破碎的心。

《花樣年華》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王家衛喜怒無常的風格,將他對未實現的渴望的審美表達發揮到了極致。和王家衛其他電影一樣,這部電影的主角是香港大牌明星,這次是張曼玉和梁朝偉


他所創造的是城市異化的憂鬱體現。電影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王家衛描繪了城市生活中永遠擁擠的本質。空間是如此狹小,一個人幾乎不能移動,甚至找不到一個坐的地方。隱私,以及私人空間,都是不可能的。這種狀態幾乎體現在香港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緊張的1960年代。而就在1963年,五歲的王家衛隨家人從上海移居香港的成長經歷,以及環境變遷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他就以1960年的香港為背景,拍攝了具有王氏風格的突破性電影《阿飛正傳》。

這種疏離感,以及由此產生的內在變化,在傷感的音樂和短焦距的室內電影攝影中得到了加強。缺乏隱私感和反思性的疏離感被鏡頭中兩個主要角色單獨在一起的鏡像所強化。這些都是王家衛電影的標誌。但也有一些有趣的敘事創新:例如,我們知道,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一定會影響周慕雲和蘇麗珍這兩個主要角色的感情。他們都被各自配偶的婚姻不忠所傷害,他們一定經常在想他們的配偶,以及是什麼導致他們的不忠。

這兩種敘事效果很有趣,因為它們在一定程度上使觀眾遠離了興趣焦點,即兩位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觀眾所能理解的只是禮貌的社交手勢,這些手勢都是在不那麼私密的社交環境中做出來的。所以觀眾,就像兩個主角一樣,必須試著在一個有點狹窄的環境中理解對方的任何感情的程度。請注意,據我所知,缺乏隱私是整個社會的普遍特徵。一個人必須存在於公共空間中,保持外表和禮儀是社會生存的一個重要問題。


所有這些環境和表現主義的效果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即將墜入愛河的感覺。當然,這是一種神奇的、激動人心的感覺,但往往只是短暫的。這是一個無法持續的臨界點,要麼發生,要麼不發生。《花樣年華》的美就在於,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情節都保持在主角墜入愛河的邊緣上。

雖然這部電影和王家衛的大多數電影一樣,沒有清晰的情節結構,但我們可以確定敘事經歷的五個主要時間階段。

首先,故事開始於1962年,年輕的蘇麗珍被稱為陳太太,她在擁擠的香港為自己和丈夫從一位公寓主孫夫人那裡租了一間空房。幾乎在同一時間,一個名叫周慕雲的年輕人也為自己和妻子找了一個房間,卻發現隔壁的一套房子裡只剩一間單人房。所以蘇和周成了鄰居,因為擁擠的公寓環境,他們偶爾會撞到對方。不過,蘇的丈夫和周的妻子都有出差和夜班的工作,這些工作常常讓他們不在家。所以蘇和周經常各自去當地的麵館吃飯,有時還會在那裡偶遇。

然而,周和蘇逐漸懷疑他們的兩個配偶有婚外情。最後,周邀請蘇共進晚餐,他們分享並證實了自己的懷疑。但現在他們彼此越來越了解,似乎暫時被對方吸引了。


雖然蘇和周仍然只是禮貌性的相識,但他們開始互相幫助。周讓蘇幫他寫一部武俠小說。但鑒於他們愛管閒事的房東和鄰居,他們必須保密。最終,周租了一個酒店房間,他們可以在那裡見面,一起寫武俠小說。蘇謹慎地表示同意,但向他保證,「我們不會像他們那樣」,這意味著他們不會墮落到婚姻伴侶的骯髒程度。他們見面的酒店房間號碼是2046,在這個房間裡拍攝的場景特別有氣氛,因為在眾多鏡子的背景下,短焦和移動相機的電影攝影。多重鏡像強化了周與蘇之間日益增長的吸引力,這是電影的一大亮點。

當愛管閒事的孫太太訓斥蘇晚上一個人出去是不得體的行為時,這些幽會終於被打斷了。周和蘇確實有進一步的會面,但只是偶然的,而且仍然是秘密的。而後,周告訴蘇,他將在新加坡工作,因為他知道謹慎的蘇永遠不會有勇氣離開她的丈夫。他也終於向她承認他愛她。


到了1963年,就在他要離開的時候,周邀請蘇和他一起去新加坡。她猶豫了一下,當她終於去看周時,他已經走了。整部電影的這一階段是他們兩人的一系列錯失的機會。很明顯,他們彼此相愛,但現實使他們無法做出明確的表示。蘇得到過一張去新加坡的免費船票,她確實去了,但他們卻再一次錯過。有一次,周在新加坡與同事交談時說到,在很久以前,人們是如何隱藏秘密的。他們會在一棵遙遠的山上的樹幹上刻一個洞,在洞裡低聲說出他們的秘密,然後用泥土把洞填滿,永遠離開。這就是周憂鬱的逆來順受的悲哀心情。

然後故事跳轉到1966年。蘇在離開了很長時間之後,現在帶著一個小兒子,回來看望孫夫人,得知她要搬走了。於是蘇想要買下孫太太的公寓。之後不久,周返回並拜訪了隔壁的一間公寓,在那裡他得知之前的一家人已經搬走了,而原先由孫夫人居住的隔壁公寓現在被一名年輕女子和她的兒子所有(表明她的丈夫已經不在)。周看了看可能是蘇住的公寓門,但他沒有敲門就走開了。


最後一幕是周參觀柬埔寨吳哥窟遺址。吳哥窟是一座宏偉的、有著900年歷史的佛教寺廟,但如今卻空無一人。它在人們的腦海中喚起了一個由無數故事和秘密組成的巨大而失落的世界。周在寺廟的一根柱子上發現了一個洞,並在裡面低聲說出了他的秘密,然後他用泥土把洞填滿。因此,吳哥窟的神秘讓我們想起無限的世界和無法恢復的記憶。

《花樣年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往憂鬱的漫長航程。在整部影片中,它始終保持著一種對超凡的愛情體驗充滿希望的渴望。然而,它從未到達人們所期望的目的地,讓人們懸在戀愛的刀口上,卻從未到達幸福的狀態。與傳統的敘事敘述不同,它給人的感覺像是一系列印象派的回憶。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部電影是王家衛浪漫表現力的最終表達,因此這部電影從未失去它的吸引力。在2012年英國電影協會評出的「史上最偉大電影」排行榜上,這部電影排名第24位,是21世紀英國電影委員會評出的最高評級電影。


對我來說,第二次看的時候我更喜歡這部電影。這是一個持久的情緒作品,巧妙地連接聲音和影像,創造出一種即將失去自己的感覺,進入愛的狂喜擁抱。這部電影有兩個令人難忘的方面特別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種是深情的音樂,尤其是反覆出現的哀婉的大提琴曲《Yumeji’s Theme》,代表著戀人命中注定的浪漫傾向。還有納京高柔和的音樂,暗示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浪漫純真,遠離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

影片的另一個關鍵元素是張曼玉飾演蘇麗珍的細膩感人的表演。長款緊身旗袍,優雅地展現了她苗條性感的身材,在這裡,張曼玉似乎是文明感性的理想化身。順便說一下,旗袍在某種程度上是現代中國女性的象徵,1949年之後,旗袍開始在香港流行起來。

《花樣年華》中一些被刪減的部分,展示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在愛情上的完美結合,另一些照片則展示了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再次相遇,冷靜地展示了他們從過去的日子裡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儘管這些場景可能會填補觀眾想要了解更多的敘事空白,王家衛還是明智地把它們省略了。相反,縈繞於心的《Yumeji’s Theme》在電影中的最終體現,令人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