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又魔幻,這劇我想給六星

2020-02-01     劇蜀黍

按理說,因為文化差異,外國人是很難拍好中國歷史的,尤其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特殊時期,然而從《末代皇帝》開始,這個偏見就已經逐步動搖,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經典,幾乎完全還原了那個時期皇帝和周遭人的狀態,更是還原了溥儀顛沛流離的一生。

所以,聽說有部日劇描繪了100年前的大上海時,劇姐就滿懷期待地去看了。


《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



劇集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上海遊記》,劇名把地點和人物都說出來了,這部劇講的就是100多年前芥川龍之介去上海的所見所聞。

在講劇情之前,先介紹一下芥川龍之介。

他是日本的大文豪,大正時代的著名小說家,他和夏目漱石、森鷗外並稱為20世紀日本文壇三巨匠,以他名字命名的「芥川獎」是日本最著名的文學新人獎。

他的小說篇幅都不長,情節離奇詭異,多揭露社會的醜惡,一般寫這種小說的人,不是憤青就是心思敏感,芥川龍之介屬於後者。

他一生顛沛流離,深陷病痛和情緒問題的困擾中,35歲時自殺,因此又被後世稱為「英年早逝的鬼才作家」。

他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150多部小說,《羅生門》《竹林中》都是他的經典代表作,黑澤明那部《羅生門》就改編自他的小說。



這樣的一個天才,既敏感又浪漫,由於自幼浸淫中國文學,非常熱愛中國文化,所以對中國有著頗多浪漫的幻想。

1921年3月,29歲的芥川龍之介以大阪每日新聞社海外觀察員的身份,來到中國訪學,一路從上海到蘇杭、南京、北京、長沙、鄭州、洛陽、天津等二三十個城市遊覽,在中國生活了4個月。

他的第一站就是上海。


然而當時的上海,各股勢力蠢蠢欲動,貧富差距非常大,有錢人紙醉金迷,窮人苟延殘喘,整個上海都呈現出一股混亂的割裂感,這對於將中國視為理想國度的芥川龍之介,明顯不夠友好。

所以《上海遊記》中,他的用詞並不算很友好,甚至一度被認為的黑中國,但是想想也知道那種心理落差,以及,他描述的東西其實還算挺客觀的。



這部《異鄉人》雖然改編自《上海遊記》,但是筆觸和態度要和緩得多,也加入了一些原創的角色和情節,很好地還原了大上海的狀態。

這部迷你劇只有2集,每集40分鐘,加起來也就一部電影的時間,但是用心程度並沒有因此減少,而這,從豆瓣評分也能看出來。

一部寫中國的日劇,評分8.6,可見大家的認可程度。



飾演芥川龍之介的是松田龍平,喜歡看日劇的應該都看過他的作品,《四重奏》《我們不能成為野獸》都是很不錯的大熱劇。

這位算不上什麼花美男小鮮肉,但是勝在氣質好,飾演作家芥川龍之介真的是非常可。



介紹了這麼多,現在開始說劇情,但是嚴格來講,這部劇並沒有什麼劇情。

所有的劇情概括起來就是:芥川來到上海,這裡逛逛那裡走走,見了大上海正經的和不正經的人,最後頗多感慨的故事。

他和任何一個出來旅遊的人一樣,逛街,吃飯,走街串巷,去紅燈區,見大人物,隨手拿出本子記錄,努力了解這個他心儀已久的國度。



而1921年的上海,最初並沒有以一個體面的狀態迎接這個小粉絲。

馬路很寬敞,但人多車多,各個國家的人都來去匆匆,顯得擁擠又瑣碎。

河面上船隻密集得無法看到河水,街邊一側是高樓大廈珠光寶氣,另一側可能就是貧民區,這條街道乾淨,拐過去也許就能看到乞丐躺在垃圾堆邊休息,身上是各種髒污和潰爛。

黃包車車夫會伸出不太乾淨的手詢問旅人是否乘坐,然後得到一連串的「不要不要」。

「不要」是芥川來到中國後,學會的第一句中國話。

他一下碼頭,迎來的就是這樣吵鬧繁雜的城市。


真實又魔幻,這劇我想給六星


第二眼,他看到的是繁華。


上海確實是個繁華的大都市,這個城市被來自各國的新鮮物件和建築理念分割著。

不過芥川開始喜歡穿過小巷,去逛街,去廟會,去感受風土人情。

他喝酒,去花樓,看京劇演出。

最開始,他覺得京劇有點吵,像是外面吵吵嚷嚷的大街,讓人煩躁。

但是後來,他漸漸理解了這門藝術。



那時候京劇算是大家比較認可一項娛樂活動了,戲園子的門大敞著,進出都不需要門票,等你聽了幾段以後,才會有人來收錢,如果你覺得唱的不好,可以直接拂袖而去。

芥川沒有走,他被《霸王別姬》驚呆在當場,驚呆他的人,是風華絕代的綠牡丹。

綠牡丹本名黃玉麟,是唱旦角的,一顰一笑都優雅動人。

芥川也是受到感染,去後台拜訪時才知道這原來是個男人,而且是個挺端莊見過世面的男人。



只不過,在眾多討生活的人中,綠牡丹這樣的角兒已經算是非常難得,大部分人都是苟延殘喘,沒辦法體面起來。

比如芥川遇到過一個賣花的老奶奶,纏著他讓他把花都買走,即便芥川已經學會了「不要不要」,卻還是沒能拒絕掉,最後只能買下了那些花。



這邊老奶奶「欺負」芥川這個看起來好脾氣的外國人,那邊就有人把老奶奶的花籃踢翻,鮮花在軍靴下變成花泥,老奶奶也不能說什麼,只能訥訥地去撿籃子。



除了這種軟磨硬泡的,還有當街施暴的,鬥毆的,坑蒙拐騙的。大家過得都不容易,夜夜笙歌的大都市下面,是路邊經常出現的餓死的人。



更差的還有鴉片一條街,這是一條昏暗的小巷,裡面擠滿了各種姿勢癱坐的吸食鴉片的人,不分晝夜地墮落著,讓人不想要靠近。

如果是不得已必須從這裡走,總是要皺著眉頭用手絹捂著口鼻,嫌棄地快點穿過。



不過芥川畢竟還是浪漫的,他總會在這不堪的現實中看出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比如說窄小擁擠的弄堂,在他看來是帶著生活氣息的,坐地乞討的乞丐,在他眼中卻像是世外高人。



他總是幻想著那乞丐是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只是讓他不明白的是,他身後兩段意思截然不同的文字。

一邊是大白話,寫自己為何有此境遇,希望好心人施捨,另一邊則是一首詩,寫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



這部劇里還有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露露。


說到露露就不得不說到另一個芥川總去的地方——妓館。

這裡和街頭一樣,有著繁華和低微的交融。

一方面,這裡處處吳儂軟語,紙醉金迷,是多少闊少消遣的地方,到處都是溫柔鄉,然而到處也都是命苦的人。



芥川有一次被人帶到妓女館,是為了找老闆娘算命。

他之所以來到中國,其實是因為在國內有箇舊情人,分手後對他死纏爛打,帶著個嬰兒到處說是他的孩子,讓他煩不勝煩。

到了中國,他聽說有個妓館的老闆娘很會算命,於是就想算算這樁心結。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老闆娘沒出現,而是讓她的徒弟露露來接待的芥川。



露露是個男妓,幫芥川算命的方法類似於「鬼上身」,雖然芥川的舊情人並沒有死。

這次見面給芥川的感覺並不好,但是露露後來道歉,還是讓芥川覺得這個男孩可交。

露露是個聾啞人,又是個男妓,按理說並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芥川這個大文豪感興趣,然而事實上,正因為遇到的是觀察敏銳心思敏感的芥川,露露才能吸引到他。

露露會寫字,會作詩,心懷抱負,並不是個普通的男妓。

芥川更是驚訝地發現,乞丐身後那首自陳抱負的詩,就是露露寫的。



他倆就這樣成了知音好友。芥川的頗多感慨都講給露露聽,也幫助露露長見識,他送書給露露,勸露露千萬不能碰鴉片。



露露也讓芥川發現,不能輕視妓館裡的人,這裡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並不少。

其中之一就是玉蘭。

玉蘭是湖南人,性子很烈,她曾經的男朋友被誣陷為叛國斬首,玉蘭目睹了行刑過程,然而她並沒有嚎啕大哭,也沒有受到驚嚇,而是用給男友買的核桃酥沾了男友的血吃下去。



有人說這是受到魯迅文章的啟發,但事實上,這裡的角色雖然是原創的,但是沾血吃核桃酥的情節卻是芥川作品中有的(不過是其他作品)。

而玉蘭沾血吃核桃酥,是為了讓愛人的血在自己身體中繼續流淌。雖然這個從現代生物學角度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是在100年前的妓女心中,這就是她的念想和信念了



芥川聽後非常感慨,然而沒想到沒過多久,同樣的事就發生在他身上。

他想買一些書送給露露,路上遇到了憲兵隊鎮壓工人遊行,現場發生了流血事件,但是芥川並沒有多注意。

等到他來到妓館,想把書送給露露時,才知道露露參加了剛剛那場被鎮壓的工人遊行,而他已經被憲兵隊打死了。



這一次,玉蘭又一次到了露露陳屍的地方,用核桃酥沾了鮮血帶回來給大家分吃,芥川也吃下了帶血的核桃酥。



這次事件,讓芥川變了很多,他開始拜訪一些著名的知識分子和革命家,這裡面每一位都是以後響噹噹的人物,他們一起改變了歷史。

而這一次次的拜訪,也讓芥川看到了中國變革的希望。



芥川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部劇以一種近似於紀錄片的視角,全方位展現了上個世紀初的上海,而且完成度非常高。

無論是服化道,還是場景和細節,都真實得像是穿越回去拍出來的。

無論是滿大街不同的國旗、不同國家的人、各式各樣的車,還是娛樂場所的燈紅酒綠,小巷子裡的擁堵和慘不忍睹,都非常接近真實,每一幀畫面都是復古的氣息。

即便只是在主角走過時匆匆掃過的幾秒,也都擁擠著巨大的信息量。



畫面也沒有特別的調色和打光,只是用自然光和燈光,有時候畫面過於昏暗,卻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狀況。



還有各種習慣、台詞、稱呼,也都儘可能地還原。

男妓用的是「相公」這個詞,是清末對於男妓的稱呼,富裕之家叫陪酒女或者歌女時,會寫一張「局票」去請人,說實話,咱們本土的很多電視劇都做不到這一點,不少東西都直接簡化了。



人物也都非常考究,不說主角芥川和那一沓子有據可考的革命人士,單說那些只出鏡幾分鐘甚至幾十秒的路人,都演得活靈活現。

表情麻木身上髒污的黃包車夫,混亂的街道,當街撒尿的男子,無賴地抓住芥川強買強賣的老奶奶,這些人加起來,就把當時平民生活的困苦和無奈都表現了出來。



有著這樣的細節控,代入感才能強,以至於這樣一部基本上沒什麼情節的劇,能頗受好評。



劇的最後一幕,是芥川坐在湖邊思考。

似乎在擔憂,也似乎在反思


曾經並不關心政治的他,似乎在這短短的四個月開始改變。

事實上也是如此,他這次回國後,文風大變,之後6年,自殺身亡。



無論是想了解百年前的大上海,還是想知道這樣敏感的文學家都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都應該看看這部劇。



如果不是系統限制,這部劇我給六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p5YBnAB3uTiws8KaI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