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呱呱落地後,迎來了一家三口最幸福的時刻。自從有了這個小可愛後,寶媽、寶爸、婆婆等身邊人,都想多和他親近親近,以至於迎來了各種抱寶寶的場面……可寶媽佳佳也在擔心,雖然他們都很喜歡寶寶,但與此同時寶寶也比以前變得更粘人了。
於是佳佳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寶媽,而大家都是各持己見。有的媽媽認為寶寶就應該多躺著,長期抱著只會讓寶寶更加依賴父母,哄睡也會變得十分困難,長大後獨立性還可能不如同齡人。
還有的人認為,寶寶總是喜歡往懷裡鑽是愛媽媽的表現,為什麼不多抱抱呢?那麼,到底是多抱孩子好還是讓他多躺著好?
長期抱孩子,和長期躺著的孩子,哪種方式對他們的成長最好?
很多當媽的心理,都希望能和寶寶多接觸,通過抱、互動等方式來維持親子之間的紐帶。哪怕自己已經很累了,也還是想多抱抱孩子,也有人讓寶寶一直睡在自己懷裡。
可有的時候體力真的不支,每當想到寶寶離開懷抱,就出現哼哼唧唧、哭哭滴滴等現象,讓不少寶媽都十分煩惱,懷疑經常抱孩子到底是對是錯。
抱娃姿勢正確,不會影響寶寶的成長:
寶寶剛出生時,有很多新手爸爸出於激動和喜悅不敢抱,生怕傷害到寶寶,只能眼巴巴看著寶媽抱。其實只要寶爸注意抱著的姿勢,在他平躺仰臥時,一隻手伸到寶寶身後,另一隻手拖著寶寶較軟的脖子,直接抱起來即可。
放下時,寶爸需要把寶寶頭部、後背慢慢放低,直到放下臀部,抽出雙臂的手,輕柔慢下寶寶易受損的頭部即可。整個過程是熟能生巧的事,寶爸們多練習幾次,便能和寶寶有更多的接觸,讓他感受到你的存在哦。
把握抱寶寶的時機,促進孩子成長:
1、3個月以內,可以多抱寶寶:
有些新手寶媽屬於學習初始階段,不知道什麼時候抱寶寶最好。復旦大學附屬婦科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張成強表示:3個月內的寶寶,離開子宮懷抱後,身體各個器官組織都處於未發育狀態,只要動作輕柔,用單手托住脖子以及保護好頭部,是沒有多大問題的,怎麼抱都不為過。
再加上每天寶寶3~4個小時喂奶一次,絕大多數都在床上睡覺,每天抱著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不用刻意去限制,有助於培養寶寶安全感、鍛鍊抬頭、翻身等動作。
等到3個月以上,出現不抱就很難入睡的話,建議寶媽喂完奶後直接放到寶寶的小床上,鍛鍊他適應外界的能力,這樣雙方都能夠得到解放。
2、6個月以上,寶寶要多躺著:
有的寶媽,寶寶已經6個月了還每天抱在懷裡不撒手,平日裡不僅腰酸背痛,寶寶還養成了不抱不睡的習慣,顯然一直抱寶寶不是最佳方式。從寶寶生長發育特點來看,在這個階段相比於抱寶寶更適合讓寶寶多躺著了。
6個月是一個明顯的時間節點,過了這個月份就不要過於頻繁地抱孩子了。此時寶寶白天清醒的時間較長,一直抱著反而會慢慢拉開他和同齡寶寶的差距。
這時候寶寶已經可以漸漸學會一些技能了,如連續性翻身、嘗試自己爬、慢慢坐著,為接下來行走做準備,另外還可以帶著寶寶練習一些簡單的發音。
實際生活中,很多新手爸媽對於新生兒護理方面的知識還是一知半解。推薦一本新生兒護理百科,懷一胎時朋友送來自己看過的一本《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當時用著不錯,準備用過轉贈給其他朋友。可惜的是後來搬家時給弄丟了,心疼了好久。
再後來有了二寶,趕忙尋之前的朋友要了書名,又買了一本。
《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是一本0~1歲寶寶養育全書,知識覆蓋面非常廣,裡面涵蓋了養孩子的頭一年會遇到的八大難題:嬰兒發育特點、喂養指南、日常護理、疾病防治、早教啟蒙、親子互動、潛能開發以及 輔食添加。
全書從早期寶寶護理、媽媽產後恢復、開奶到輔食添加一站式全部得到解決,並含有大量喂養、護理、撫觸等步驟圖,照著做就能帶好寶寶,是一本在孕期就可以著手翻閱的育兒書籍,趕走焦慮。
本書可180度平鋪展開,十分方便閱讀。內容簡單易懂,沒有全篇的學術名詞和長篇大論,尤其適合普通的一胎媽媽翻閱,也是送給新手爸媽的絕佳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