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杭州常住人口正式突破1000萬!
昨天,浙江省統計局發布數據,2019年末杭州常住人口達到1036萬,相比2018年末增加55.4萬人。
一時間,杭州躋身超大城市陣營、進入千萬級人口時代的溢美之詞,不絕於耳。
但說實話,人口破千萬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早在去年5月,就有媒體發現杭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006萬人。正式官宣,只是時間問題。
真正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遠超預期的人口增量。
今年1月23日,杭州市統計局官網發布了《2019年杭州經濟運行情況》,披露了兩個數據——全市GDP15373億元,和人均GDP15.2萬元。
於是,有媒體算出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約1011.4萬人,相比2018年末新增30.8萬,略低於新增33.8萬人的2018年。
咋看之下,這樣算沒毛病啊。
其實這裡犯了一個小錯誤,人均GDP是按常住人口算,但不是按當年的常住人口,而是當年和上年常住人口的平均值。
02
那麼55.4萬新增人口,到底是什麼概念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看,一是全省範圍。根據公布數據,2019年末浙江常住人口5850萬,相比2018年末新增113萬。
換句話說,過去一年,全省近一半的新增人口,流向了杭州。
二是全國範圍內城市橫向對比,鑒於2019年的數據尚未完全公布,我找到了一份2018年的數據。
數據顯示,2018年人口增加最快的10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佛山、長沙和寧波。
其中,深圳和廣州都超過了40萬,最多的深圳高達49.83萬人。
也就是說,2019年杭州55.4萬的新增人口,放在2018年就是毫無疑問的全國第一。
還有一個數據,中國的一個縣平均人口約50萬。相當於一年有一個縣的人口遷入杭州!
看到這裡,真是不得不佩服杭州的吸引力。
03
其實在數據沒有正式公布前,大多數人對杭州新增人口的預期,是不看好的。
為什麼這麼說?
大家都知道,杭州這波牛市,起勢於2016年(整體牛市,及G20和亞運會舉辦的加成),一直延續至今。
也正是那時開始,杭州人口增量迎來了爆發。
看看這一組數據,2015年新增12.6萬人,2016年新增17萬人,2017年和2018年分別是28萬人和33.8萬人。
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觀點:杭州樓市火爆=人口快速增加。
但過去幾年,杭州樓市卻呈下滑趨勢。2016年到2019年,杭州商品房成交量分別是21萬套、18.3萬套、14.8萬套和13.2萬套。
尤其2019年,是近四年最低。
成交量下跌不難理解,限購政策嚴厲,市場又持續亢奮了多年,房價也上了幾個台階,購買力自然下滑。
但樓市成交量逐步下滑,人口增量卻逐年上漲,說明了什麼?
說明吸引新增人口的,並不只是杭州的房子,至少暫時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這座城市的魅力、開放和包容。
04
杭州的魅力,在於奮起直追的地鐵建設。
比如,今年杭州預計開通8條地鐵線路,包括1號線三期、5號線、6號線、7號線、9號線、16號線、杭富城際鐵路和杭紹城際鐵路。
至2022年亞運會前,累計將開通10條地鐵線、2條城際線,總里程達446公里。
再加上G20和2020年亞運會的背書,宇宙級企業阿里巴巴的存在,及當前對疫情的良好應對,杭州都是妥妥的「一線城市」。
杭州的魅力,還在於對人才的友善。
去年4月降低人才落戶「門檻」,只需大專及以上學歷繳納一個月社保,即可落戶。
2018年杭州各區新增人口情況
參照歷史經驗,人口向大城市、超大城市聚集將會是一個長期趨勢。
在業界,判斷城市經濟發展和房價走勢,有一條公認的說法:「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有了人,自然就有了各種需求。
所以,幾乎除了北上的所有大城市,都在進行「搶人大戰」。從目前數據看,杭州無疑占據了先機,活脫脫的「人才抽水機」。
這或許正是,杭州樓市屢屢走出「獨立行情」的主要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2019年杭州新增人口最多的板塊是哪幾個?不妨先看看2018年的數據。
2018年人口增加最多的是餘杭區,約12.7萬占三分之一。其次是蕭山區,新增4.7萬人。排名第三的是濱江區,新增3.9萬人。
這與未來科技城、奧體和濱江的樓市熱度,基本吻合。
2019年呢,從目前透露的數據看,排在前三位的,依舊是餘杭、蕭山和濱江。
房子該買哪裡,就不用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