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達:一位正直的、正義滿滿的畫家,對明宮宦官都不買帳

2020-02-03     藝享甜開

李士達(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十六世紀中期至十七世紀初),號仰懷,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常借作品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或描繪文人、士大夫逍遙自在的生活,也作佛道鬼神畫,並有一定數量的風俗畫。


《歲朝村慶圖》軸,明,李士達繪,紙本,設色,縱132.9cm,橫6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李士達是正直的、有正義感的畫家。明代後期,社會矛盾急劇加深,蘇州為全國有名的工商業城市,紡織業尤為發達,所受的封建掠奪也最嚴重。

《三駝圖軸》,明代,李士達,紙本墨筆,縱78.5厘米,橫30.3厘米

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皇帝派來親信宦官、稅監孫隆等,在蘇州橫徵暴斂,任意增稅,激起廣大失業織工的反抗。在這之前,有一次孫隆召集蘇州名流眾吏,氣焰不可一世,嚇得這些人「咸屈膝」,只有李士達不買帳,「長揖而出」。

明 李士達 竹里泉聲圖 絹本著色 145.7×98.7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件事使孫隆大為惱火,馬上派人追捕。幸虧有人庇護他,才免於一場災難。從此,李士達就隱居在新郭。

李士達 關山風雨圖 台北故宮藏

不久,蘇州爆發了有萬餘人參加的織工和市民反稅監鬥爭,給明朝統治者以沉重打擊,使李士達也受到了激烈的震動。這—年,他創作了《潯陽琵琶圖卷》,以唐代詩人白居易貶官江州時所作的長詩為題材,當是寄託了對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憤慨。

李士達 秋景山水圖 日本靜嘉堂文庫


李士達 瑞蓮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士達 石湖圖 (日)私人藏


李士達 仙山樓閣圖 南京博物院藏


李士達 五鹿山房圖


明 李士達 高堂稱慶圖 拍品

【漁隱】「漁隱」作為繪畫題材始於唐代。唐代詩人張志和隱而不仕,以一葉扁舟垂綸捕魚為樂,自號「煙波釣徒」。他創作了《漁父詞》和《漁隱圖》,從此這一題材便經久不衰。各個時代所追求的歸隱意味是不同的。在元代,面對蒙古政權的高壓統治,沒有政治出路的漢族文人紛紛避世隱遁,所以在他們創作的《漁隱圖》中「隱逸」的意味強烈。到了明代,文人可通過科舉制度走上仕途,他們所描繪的《漁隱圖》中出世隱逸的思想被大大淡化,卻加強了對現實社會的描寫,這是時代變遷的必然結果。

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所有人加油、點贊!呼籲所有人,聽從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安排,不聚會聚餐,不串門,少外出,戴口罩,勤消毒,勤洗手。不造謠,更不傳謠,不添亂,就是我們對抗擊疫情的鬥士們最大的支持!全國上下,團結一心,互持互助,必定戰勝疫情!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aSCEXAB3uTiws8K1u9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