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支持:北京東方黃埔白酒技術研究院
昨天小編剛剛寫了茅台和拼多多的"真香"事件,轉頭就看到茅台在削減自己的經銷商數量,目前市面上茅台的銷售除了少數合作的直營渠道以外,更多的是依靠遍布全國的經銷商,作為茅台的經銷商,可謂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根本不愁沒飯吃,有人用過一個詞來形容茅台的經銷商,小編覺得很貼切——"躺賺"。
但是今年對於茅台經銷商而言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茅台經銷商炒價的事情已經不是一兩次,經銷商從貴州茅台以969元/瓶的出廠價拿貨,再加價賣給終端渠道,但是也有了不少的隱憂,市面上不少的經銷商為了貪圖利益使得茅台的終端價格不斷地上漲,甚至已經達到了2、3000元,讓我們消費者看得到、喝不起。因此近日,茅台對自己的經銷商開始了又一次的範圍削減。
為什麼要用"又"呢?因為在茅台的歷史上,經銷商的削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8年就出現過大規模的削減,據茅台股份公司的年報顯示,2018年茅台股份國內的經銷商數量減少了607家,其中茅台酒的經銷商就減少了437家。
因為茅台如果在市面上一直給人的感覺都是買不到、喝不起的印象,對品牌而言的影響自然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說是在某種意義上在透支這個品牌未來的發展前景。
但是僅僅是靠削減經銷商數量,也不能合理的控制茅台在終端市場的價格,因為"中間商"哪有不賺差價的呢?因為他們是一個能賺10元就絕對不會只賺9元的群體。
因此茅台也在削減經銷商數量的同時,擴大直銷的平台與路徑:
檯面上公開招標電商平台是為了防控黃牛,但其實也是為了穩固消費者對於茅台的信任感,同時削減茅台經銷商的專屬"貴族"權利。
在華潤萬家、大潤發、物美、京東等商超巨頭拿下茅台酒經銷資格之時,茅台也在加重自身的直營比重:
對於市面上的名酒而言,長期以來他們的經銷商對於市場終端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導致企業管控市場的力度不足,長此以往,企業如果想要推銷新品或者轉型銷售模式等,都會受到很大的助力。
因此很多名酒現在都在考慮"砍掉"自己的經銷商,除了茅台還有我們熟知的五糧液和郎酒等。
哪怕是一些優質的經銷商,名酒也會考慮砍掉,轉而更加注重和平台以及連鎖機構合作,銷售方式必然會經歷這場變革。
因為企業想要從注重生產到生產和終端都能占據主導地位,這是一定會經歷的過程。
而對於消費者而言,這無疑也是一件好事,企業把控終端能夠使得這些名酒直接面對終端消費人群,避免中間商賺差價,直接滿足消費者的常規消費需求。
您認為經銷商被"砍掉"是否是一種行業的趨勢呢?你會選擇在平台或者連鎖機構上購買名酒嗎?(文:KIKI哦咿呀)
(以上評論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雜誌立場,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