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乳山有個「神童廟」村,外地人很容易誤解它的含義

2019-12-29     膠東故事會

煙台海陽的叢麻院,是膠東半島一處比較有名的旅遊景點。去往這裡有南北兩條路,南面經過海陽的盤石店鎮,北面要走乳山的諸往鎮。筆者有一次從北面走的時候,在路邊看到一個指示牌,上面寫的是當地一條縣道的名稱:「神鐵線」。

按照一般公路的命名方式,「神」、「鐵」兩個字,通常是起點和終點的地名縮寫,其中,鐵指的是當地的鐵山村,而神,指的是一個叫做「神童廟」的村莊。

神童廟村位於諸往鎮通向盤石店鎮道路的東側,嚴格來說,這裡其實算是乳山和海陽的交界處,村莊向南翻過山,就是從叢麻院。刻有「神童廟」三個字的石碑就在道路旁邊,相信從這裡經過的朋友應該有印象,並且很多朋友可能都會這樣的疑問:「神童廟這個名字有什麼由來?神童指的是什麼?村裡以前出過神童麼?」

筆者對此也感到不解,於是前段時間路過的時候,就找到村裡的老人打聽了一下,原來,神童廟村的神童,說的並不是天資聰穎的孩童,而是另有所指。

聽老人說,神童廟建村的時間相當早,因為附近東西兩側都有山,中間這片谷地相對平坦,這裡大概在唐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傳說,最初來這裡建村的是沈姓和童姓,取名沈童村(類似於海陽的朱吳村)。後來,村莊的西面建起一座廟,當地稱之為「沈童廟」(沈童村的廟)。不過,隨著歷史的變遷,村裡逐漸沒有了沈姓和童姓人,此時廟的稱呼就逐漸變成了村莊的村名,並且因為沈這個字已經與新的情況不符,人們就取與廟相適應的諧音字,將「沈童廟」改為「神童廟」,新的村名延續至今。外地的朋友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話,很容易誤解村名的含義,以為村裡曾經出過神童。

村名雖然有過更改,但是廟在歷史上一直矗立在村莊的西面,直到抗戰時期為了防止日寇占為據點才拆除。筆者請教的老人大概在七旬左右的年紀,他自己並沒有見過這座廟的模樣,但聽更長輩的人說,廟相當高大壯觀(否則不會有可能被視為潛在的據點),與附近的叢麻院並稱為周邊地區的兩大道場。廟的舊址,就在現在煙海高速的下面。

現在的神童廟村,已經沒有「沈」、「童」,根據乳山地名資料記載,明萬曆年間,張姓從萊陽縣蒼山(現海陽境內)遷來,此後董姓、呂姓和許姓相繼遷入,村莊逐漸發展到四百多戶,是諸往鎮一個相對較大的村落。

村裡雖然沒有「神童」,但自然風景還是很不錯的,村莊的東面和南面都是山地丘陵,南面的叢麻院和東面的赤家口都是景區,與它們相鄰的神童廟的風光如何,可想而知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SDqUm8BMH2_cNUgBm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