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井蓋,在城市的角落隨處可見,它們被人們踩在腳下,幾乎不值得一提。
我們國內常見的井蓋長這個樣,或圓或方。中心往往有個標誌著井蓋用途的漢字,有的寫著「電」,有的寫著「雨」,還有的寫著大大的「污」字。
有時候路過寫著「污」字的井蓋,莫名有種被戳中的感覺——區區一個井蓋居然看透了人類內心污穢的本質。(誤)
國內常見的井蓋
好了好了,玩笑歸玩笑,不過國內的井蓋實在平平無奇,說白了就是一張城市的遮羞布。偶有民間組織或學校舉辦藝術文化節將街上的井蓋塗鴉一番,改造得煥然一新,但在全國範圍內顏值高的井蓋,畢竟是少數。
如果大家有去過日本,大概會習慣抬頭看那終年積雪的富士山、漫漫飄落的櫻花和盛大的煙火晚會,但其實地上也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藝術井蓋。
繽紛的城市名片
日本人走在街頭,只要低頭看看井蓋就知道身在何處。雖然我們對日本不是特別熟悉,不能完全通過井蓋推斷出日本當地的地名,但是我們可以一眼了解到當地的特色。
這些藝術井蓋,就相當於一張城市名片,給來到當地的人展示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人文風情。
例如,人們看到這座終年積雪的富士山,就聯想到爛漫櫻花下的富士山景;
富士吉田井蓋
富士山風景
看到三角型的古建築屋頂,就聯想到了大阪市的天守閣。
大阪市井蓋
大阪市天守閣風景
看到梅花鹿,就聯想到常有「小鹿亂撞」的奈良;
奈良市井蓋
奈良小鹿
看到三隻活潑起舞的章魚三兄弟,就聯想到了生產海鮮的北海道。
北海道井蓋
北海道海鮮
創作《名偵探柯南》的漫畫作家出生於大榮町,是當地人的驕傲。據說井蓋上的柯南就是作家親自設計的。
名偵探柯南井蓋
名偵探柯南井蓋
凱蒂貓和櫻桃小丸子的圖案直接勾起了童年回憶,非常受歡迎。
凱蒂貓井蓋
櫻桃小丸子井蓋
這些井蓋很堅固,一般有30年左右的使用壽命。這時候可能有人會想,用藝術井蓋來紀念偉人也很不錯呀。但一想到井蓋會被人踩在腳下,咳咳,怎麼就感覺有些不敬呢?
所以一般來說,設計師都不使用真人的形象做井蓋圖案的。但反過來,除此以外,不管是花鳥魚蟲、卡通人物,還是風景名勝、歷史故事,都可以隨意發揮。
到目前,日本有超過6000種井蓋設計,大家猜猜,日本的井蓋哪類圖案會使用的最多呢?
款式多樣的井蓋
答案是——
植物類的最多!
據統計,日本有一半以上的井蓋圖案都使用了植物花卉,原因是採用各自的市花、町花、村花的話,就能一眼看出負責管轄的行政主體了。
款式多樣的井蓋
如果要將日本的藝術井蓋進行分類的話,可以將其分為兩種:一種是有上色的,一種是沒有上色的。
有上色的井蓋,講究圖案的設計和顏色的搭配。這些上了色的井蓋,一部分會用來直接鋪在城市的角落,成為獨具特色的街頭藝術,另一部分則是專門為了展出而設計的。
井蓋藝術展
1989年,井蓋曾作為藝術品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世界設計博覽會上展出,這些井蓋現在還放在名古屋污水處理科學博物館的戶外展示。
2011年的時候,日本東京舉行了第一個「井蓋之夜」活動。活動裡面包括街頭藝術、井蓋鑑賞等內容,此後,每年都會舉辦一場或兩場「井蓋之夜」。
不僅如此,日本井蓋還走出了國門。2017年10月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來自長岡市的藝術井蓋,以此作為二者之間的友誼象徵。
沒有上色的井蓋
而沒有上色的井蓋,雖然沒有奪目的色彩,但它細膩的花紋同樣耐人尋味。
當然,有無上色的井蓋在本質上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它們同樣可以上色,只是在設計的想法上更側重體現井蓋的紋路,或者是為了節約生產的時間成本而選擇不塗色。
在日本街頭,我們可以找到圖案設計相同,但標記信息、井蓋形狀或塗色效果不一樣的井蓋。
不過,單單把井蓋拿來鋪下水道和展出還不夠,日本人還利用這些藝術井蓋進行文化的互動和創收。
井蓋鑰匙扣
他們生產杯墊、鑰匙扣、時鐘等文化周邊,開發出「井蓋游」的巴士旅行專線,甚至還出售報廢的井蓋。
2017年的時候,日本群馬縣前橋市的地方政府就向大眾公開發售了10枚昭和58年到平成24年間(即1983-2012年間)的井蓋,售價3000日元(約200人民幣)一枚。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儘管這些重達40多公斤的井蓋需要購買者親自「取貨」,但申請購買的人數依然眾多,政府不得不採取抽籤方式決定購買資格。
另外,官方還發布了一套22張的藝術井蓋卡片,發售量超過了100萬張。
井蓋卡片
井蓋位置共享網站
這些卡牌的正面展示了井蓋的樣式和位置信息,背面則科普了該井蓋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
一些井蓋狂熱者還紛紛拿著卡牌尋找對應的井蓋,還有網友甚至做了個井蓋位置共享的網站,方便收集癖們打卡日本各地的藝術井蓋。
可見,日本藝術井蓋的歡迎程度非同一般。
多功能井蓋
日本的井蓋不僅顏值高,從實用性的角度看,它還具有防滑、信息和定位的功能。
在眾多的藝術井蓋中,東京的井蓋較為端莊和儒雅。它的圖案是日本的國花櫻花,它由五片花瓣組成,花瓣內布上了線條和圓點,花外有枝葉襯托,周邊還有兩圈花紋。
東京下水道井蓋
這樣的紋路設計除了好看,它還能有效地防止路過的行人、自行車和汽車在雨天的時候打滑。
仔細觀察,在這個井蓋上還記錄了詳細的信息。
它上面寫著「東京·下水道」「管布設」以及一些數字,它們表示了下水道的單位所屬城市和布設方式,以及井蓋的編號、重量、安裝年份等信息。
如果說這個井蓋的信息只是方便政府和公司的識別標記,算不上特別的話,這裡有些井蓋是可以切切實實地為路人提供「導航」服務的。
可以指路的井蓋
例如這個方形的井蓋,雖然它設計得比較簡約,但中間菱形的四個角里標有地名,可以為路人指引方向。
它縱向的菱角里寫有「駒場」和「目黑區」,橫向的菱角里寫有「みどりの」和「散步道」,意思是沿著前後方走可以分別到達「駒場」和「目黑區」這兩個地方,而左右兩邊則是綠道。
小倉鼠:別看我,我只是卡住了
日本是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住宅區附近都設有「緊急避難場所」。在避難所周圍也會有指引方向的井蓋。有的井蓋除了箭頭指示方向,還塗上顏色以表示當前距避難所的距離。黃色表示避難所在200米以內,紅色則為100米以內。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近幾年有些地區還給井蓋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政府或者路人都可以以輕鬆地查到該井蓋所處位置。
可以說,日本的井蓋是最具有文化功能和實用功能的街頭藝術品。
井蓋的華麗變身
日本是一個充滿著藝術的國家。人們幾乎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美化的地方,他們甚至能把討厭的東西,做成受人們喜歡的樣子。
一個藝術井蓋的誕生,需要經過熔融、去雜質、倒模、冷卻、打磨、上色、乾燥等工序。
長島鑄物井蓋鑄造廠的工人在熔煉合金
工人先把鋼鐵放進3000多攝氏度的熔爐里熔化,待金屬熔煉成合金。然後,工人加入一種叫做「カガライト」的材料來熔化金屬中的熔渣和雜質,去除這些被分離出來的雜質。
之後,熔融合金會被轉移至鑄造區,注入設計好的井蓋模具里,然後需要冷卻一天才能降到室溫。
冷卻後,取出模的井蓋會放進一個噴射金屬彈丸的盒子裡打磨,再經過人工和機械的打磨後,這些井蓋才可以塗上塗層和風乾,最後運往城市各地。
在井蓋上填塗顏料
如果要井蓋上色的話,工人會在車間混合不同的顏色的顏料,然後就像玩填色遊戲一樣將顏料塗在井蓋凹陷的地方。
這些顏料是樹脂顏料,等待乾燥也需要花上一天。最後一道工序是拋光,完整版的藝術井蓋才算大功告成。
長島鑄物井蓋鑄造廠的車間
日本的井蓋做得如此精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始重視井蓋的設計。
當時為了防滑,政府開始在井蓋添上了些花紋圖案,井蓋的設計之路初顯苗頭。後來,有居民投訴井蓋被車碾過會發出噪音,於是,政府和負責生產的公司又從井蓋的形狀上進行了改良——井蓋的圓柱體做成下窄上寬的形狀,使得井蓋更貼合路面。
19世紀80年代中期,一個叫 Yasutake Kameda 的日本人開創了藝術井蓋。1885年,身為日本國家建築事務所的建築設計師的他提出了:讓市政當局自行設計井蓋,使得井蓋可以變得更漂亮。
消防栓井蓋
一方面,他希望能引起市民關注,提高人們對昂貴的污水處理項目的認識,讓納稅人更理解財稅的投入;另一方面,他希望井蓋不只是城市的一塊遮羞布,它還能成為漂亮的城市名片。
結果就是他和政府一起推動了井蓋的「華麗變身」——在他的鼓勵下,幾乎全國的都道府縣都開發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設計,藝術井蓋的覆蓋率高達95%。
在日本東京還有一個由32個公司組成的「井蓋協會」,作為專門負責保護及研究日本井蓋的半官方機構。
蜜汁微笑井蓋
後記
雖然我國的城市排水系統可以追述到先秦時期的《管子》,宋朝的《營造法式》里也詳細說明了下水道的建造方法,到了明清時期城市排水系統已成規模。由於近代戰爭對城市建設的破壞,我國排水系統的發展一度中止,現代化的城市排水系統是在二戰勝利後才開始建設的。
日本的第一代排水及灌溉系統出現在彌生時代,他們對排水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同樣也是在二戰後。但他們不僅從硬體層面上解決了城市排水問題,還進一步上升到文化層面,將普通的井蓋進行藝術設計使之成為日本的城市名片。
河口湖町井蓋
簡而言之,日本的藝術井蓋能做到「遍地開花」的程度,得益於政府的重視。
與此同時,我國還在防盜和維護上絞盡腦汁,而把井蓋的設計當成一種塗鴉藝術還是最近幾年的事,而且還未成氣候。
不得不說,在城市管理方面,日本確實有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參考文獻:
《The Beauty of Japan's Artistic Manhole Covers》文/Colossal
《Japanese Manhole Covers: Drainspotting Adventure & Factory Tour》視頻/ONLY in JAPAN
《窨井蓋——把創意和歷史還給大地的街頭藝術》文/二荊條
《在日本,井蓋是如何成為潮流、文化、生意的?》文/知乎@小睿
《圖說日本:差距在哪裡?日本的井蓋花樣繁多,堪稱藝術品?走近值得學習的日本井蓋文化 》文/東京愛家園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