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混改提速,到底有哪些看點?投資者可否從中受益?

2019-08-15   郭施亮

格力電器


近日,珠海市國資委原則同意格力電器國有股權轉讓項目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案。早在前幾個月,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

時至目前,備受市場關注的格力混改進程,已有了實質性的提速。但是,對於受讓方來說,不僅僅需要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而且還需要滿足多個條件。其中,包括了意向受讓方應該為單一法律主體、不接受意向受讓方受讓部分股份的請求、受讓股份後鎖定期不低於36個月等。與此同時,對於意向受讓方,仍需要具有推進珠海市產業升級或產業整合的能力,且維護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等。由此可見,對於此次格力混改方案,對受讓方的要求,也並不低,若按照這一條件要求,實際上已經排除了不少的意向參與者,更是淘汰了那些希望投機套利的逐利資本。

15%的股份轉讓,不低於44.17元/股的轉讓價格,實際上對受讓方的資金實力要求非常高。簡而言之,則是要參與格力混改,起碼要準備400億元的資金,這直接考驗受讓方的資金實力水平。

截至目前,格力電器總市值3110億左右,去年營收高達2000億元,而今年營收為410.1億元,可以稱得上A股市場的優質上市公司,而這些年來格力電器的市場影響力也是深入人心的。

需要注意的是,經過除息之後,目前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仍為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數量占總股本比例為18.22%。緊隨其後的,則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在8%以上。至於證金公司、前海人壽、匯金公司、中國人壽保險等,持股比例均在1%以上。此外,董明珠以及高瓴資本持股分別為0.74%和0.72%。

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格力集團,目前持股占總股本為18.22%。然而,若完成了15%的股份轉讓之後,實際上意味著格力集團的持股比例將會一下子降至3.22%。股份轉讓後,雖然格力集團仍然在股東席位中占據些許話語權,但其第一大股東席位也將會發生變化,這對格力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不少的影響。

實際上,從今年5月下旬舉行的格力股權轉讓項目意向投資者見面會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實力資本的身影。例如,淡馬錫、高瓴資本、厚朴投資等。對於格力的混改方案,確實頗具吸引力,但同時也對受讓方有著嚴格的要求,作為資本市場的優質資產,實力資本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一個機會,若成功成為股份轉讓的受讓方,那麼對接手一方來說,也會帶來長期的獲益。

但是,站在格力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更希望藉助此次股份轉讓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近年來,格力有意降低空調業務占營收的比重,但至今空調業務仍然是格力的核心業務,占比營收仍然高達78.58%。或許,格力也看到了空調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也可能看到了市場的飽和需求,這些年來格力也通過造手機、造車乃至造晶片等方面打開突破的空間,甚至有加快步入全球化的野心需求。

不過,站在當前的時間點,格力要想打開發展空間,突破發展的瓶頸,仍需要做出不少大膽的嘗試。其中,對於此次格力集團的股份轉讓,也是格力混改的一大突破點,同樣也為格力的長遠發展掃清障礙,意味深遠。

但是,站在格力的角度思考,更希望受讓方可以與之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關係。對此,不僅僅是受讓方資金實力的考慮,而且還會從產業升級或產業整合等方面深度考慮,意在為格力長期的發展創造出積極的條件,而這一受讓方顯然也會為格力的跨越式發展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經過過去二十年的發展,格力電器已經發展壯大成為了一家具有3000億市值、2000億營收的大企業。從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表現分析,也反映出過去二十年格力電器的發展成就,對於長期持股的投資者來說,也充分享受到格力過去二十年的黃金髮展成果。

對於時下的格力,如果不選擇改革與突破,可能會面臨發展瓶頸的壓力,股票價格的表現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但是,對於格力來說,顯然不會滿足於此,2000億營收與3000億市值並不會是格力的終點,而此次格力混改可否順利成功,受讓方對象可否與格力實現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的需求,將會影響到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格力的發展命運,更是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財富命運。對於此次股份轉讓的重要舉措,顯然也是經過充分考慮的,長期來看,對格力的發展還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