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紅與二二八起義

2020-03-12     團結報黨派e家

謝雪紅(1901-1970),原名謝阿女、謝飛英,1901年出生於台灣彰化的一個赤貧家庭,13歲被賣到台中洪姓人家當童養媳。1919年初,18歲的謝雪紅跟著花錢贖下自己的台中富人張樹敏來到日本神戶自修學習,開始接觸日本民間的革命運動。4月,謝雪紅隨張樹敏到青島經營帽子批發生意。此時正逢五四運動,她在青島親眼看到祖國人民尤其是青年學生燒毀日貨,示威遊行,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心中激動不已,更深切感受到台灣人民在日本統治下的痛苦,思想上受到了啟發。是年底,擺脫張樹敏束縛追求女性解放的謝雪紅在台中開辦「嫩葉屋」裁縫店,並參加了台灣進步團體「文化協會」,從事初期的政治文化啟蒙運動。

1923年4、5月間,日感學習重要的謝雪紅決定關掉裁縫店赴大陸求學。在去大陸的船上,謝雪紅認識了左翼青年林木順、李朝基、鄭泰聰。林木順等人是台北師範學校學生,因反對學校歧視台灣人,帶頭罷課被學校開除,正想去大陸求學。在謝雪紅的建議下,他們同意一起去上海。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他們積極投身到反抗帝國主義者壓迫的鬥爭中去。這一年的6月17日晚,他們參加了由100多位台胞在商務印書館舉辦的「恥政紀念日」活動,反對日本霸占台灣。謝雪紅作為當時唯一一位女性在會上發言,號召台灣青年團結起來,好好學習,時刻準備為台灣回歸祖國,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力。

1925年10月,經中共黨組織安排,謝雪紅、林木順赴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簡稱「東方大學」)學習。東方大學開辦於1921年,是一所專門培養蘇聯東部地區民族幹部,也為東方各國培養革命人才的政治學校。考慮到當時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為了便於將來在台灣建黨,開展革命活動,有必要與日本共產黨密切聯繫,謝雪紅、林木順被編入日本班學習。畢業前夕,日本共產黨領袖、共產國際執委片山潛代表共產國際向謝雪紅和林木順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決定:謝雪紅、林木順回國籌組台灣共產黨,台共組織暫時稱為「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在日共中央的領導下工作。

在蘇聯的學習使謝雪紅理論水平得到極大提高,鬥爭意志更加堅強。在一次瞻仰十月革命遺址活動上,一張關於俄國十月革命的宣傳畫:紅軍攻打冬宮,戰士們的鮮血灑在白雪皚皚的大地上,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改名為謝雪紅。雪,暗示著玉潔冰心;紅,則言明自己是赤色的社會主義者。

1927年10月,謝雪紅、林木順畢業離開東方大學。11月,回到上海,開始尋找留在上海的台籍人士,特別是中共黨員和日共黨員,作為台共建黨的基礎。經過幾個月的籌備,1928年4月15日,林木順、謝雪紅等人在上海法租界召開台灣共產黨成立大會,中共代表彭榮和朝共代表呂運亨列席了會議,謝雪紅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6月10日,台灣共產黨第一屆第二次中央委員會在台北召開,增補謝雪紅為中央委員。1929年2月,謝雪紅在台北開辦國際書局,以此掩護身份,繼續開展地下工作。1931年,謝雪紅在日本警察發動的「台共大檢肅」中被捕,以違法治安罪判刑。1934年謝雪紅再次被捕,被判13年徒刑。1939年,謝雪紅因肺病過重,以「停止執行」的名義被保釋出獄。出獄後的謝雪紅一邊經商,一邊尋求恢復台共組織。1945年台灣光復,謝雪紅髮起組織人民協會、農民協會,並擔任建國工藝職校校長,在台中地區頗有號召力和影響力。

1947年2月27日傍晚,台北市繁華鬧市西門町天馬茶房前,中年守寡、帶著一兒一女靠販賣私煙艱難度日的林江邁守在自己的煙攤旁,招徠顧客。突然,人群開始騷動,等林江邁反應過來,已來不及跑了,台灣省專賣局專員葉得根帶著另外9名緝私隊員圍住煙攤,將她的公、私煙和現款全部沒收。林江邁向緝私隊員解釋、哀求,均無濟於事。拉扯中,一名緝私隊員用槍托將林江邁打得頭破血流。憤怒的圍觀群眾與緝私隊員發生衝突,打傷了緝私員趙子健與警員張啟詳,慌亂逃竄的緝私員傅學通向人群開槍,擊斃正下樓看熱鬧的當地青年陳文溪。當天晚上,數千群眾擁到台北市警察總局和憲兵隊,要求嚴懲兇手。28日上午,更多的市民圍攻了台灣省專賣局和警察派出所。混亂喧囂氛圍下,群眾搶奪物資,打傷打死警、職員。下午,約有四五百名群眾來到行政長官公署,向行政長官陳儀請願,竟遭衛兵開槍射擊,當場打死打傷數人。事態迅速擴大,遊行、示威、請願很快演變為大規模武裝衝突,一場反獨裁、反專制、反暴行、爭民主、爭自治的運動在全市蔓延。由於當時國民黨軍主力大多抽往內地,台灣兵力和警力嚴重不足,起義群眾很快控制了除高雄、基隆等國民黨軍重點控制區以外台灣所有地區。台中是台灣除台北、高雄外最重要的地區,人口多,影響大,地位重要,爭奪尤為激烈。3月2日,謝雪紅被推舉為台中市民大會主席,會後群眾遊行很快轉為武裝起義。起義民眾包圍了警察局,收繳警察的武器,並下令專賣局台中分局移交人民管理。晚上,起義群眾組織了統一的武裝隊伍,推選謝雪紅為領導人。隨後起義群眾襲擊了各軍警機關,並通過廣播號召中部地區人民舉行起義。

國民黨政府對台灣的動盪和台灣人民的民主自治要求不能容忍。3月2日,在接到陳儀關於台灣局勢報告後,蔣介石命令抽調美械裝備的憲兵第四團和整編21師赴台。7日,調集的部隊分別從上海和福州啟程,於8、9兩日先後在基隆登陸,進駐台北,隨即在台灣進行全島大逮捕和大屠殺。

11日,為避免台中生靈塗炭,謝雪紅領導的二七部隊從台中退至南投埔里,隊本部設在埔里武德殿,部分原住民青年也加入對抗國民黨軍。14日,二七部隊占領能高區署、警察署、埔里郵電局。15日,二七部隊攻下日月潭後,與國民黨軍在烏牛欄橋展開激戰,造成國民黨軍逾200人傷亡。面對裝備優良的國民黨正規軍的連續進攻,二七部隊難以持久,終因彈盡援絕、寡不敵眾於16日夜間宣布自動解散。在國民黨的鎮壓下,「二二八起義」以失敗結束。

得知台灣爆發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二二八起義」,中國共產黨予以積極響應和支持。一方面,中共在台灣各地的地下黨全力以赴加入到群眾隊伍,依靠群眾開展鬥爭;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於1947年3月8日通過延安廣播電台發表聲援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的文告《台灣自治運動》,指出台灣的自治運動是完全合理的、合法的、和平的,充分肯定台灣人民的「二二八起義」是必要的、正確的、正義的,是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二條戰線」。1947年5月,從台灣逃出來的謝雪紅、楊克煌輾轉經上海來到香港。抵達香港後,謝雪紅積極聯繫在港台籍進步人士成立台灣問題研究會和新台灣出版社,出版「新台灣叢刊」。11月12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和幫助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成立。從此,台盟成為廣泛宣傳、揭露國民黨內戰陰謀,團結島內外同胞反侵略、反內戰,實現民主自治願望的民主黨派。(傅玉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4VGQ3EBrZ4kL1ViDC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