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時常說的萃取不足、萃取過度是什麼意思?

2021-02-06     純味精品咖啡

原標題:喝咖啡時常說的萃取不足、萃取過度是什麼意思?

在喝咖啡時,經常可以聽到「咖啡過萃了!」、「萃取不足啊!」這類描述,這類 描述是什麼意思?

如何來判斷喝到的咖啡是「過萃」還是「萃取不足」呢?

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聊聊!

萃取是啥?

咖啡中的萃取操作,我們可以理解為:「固-液萃取」,也叫浸取。

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類;用酒精浸取黃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產量;用水從中藥中浸取有效成分以製取流浸膏叫「滲瀝」或「浸瀝」。

那麼我們到底可以從咖啡粉中萃取出什麼物質呢?

主要成分

作用

蔗糖

烘焙過程中部分會熱裂解為甲酸、醋酸、乳酸、甘醇酸,故含糖量愈高的生豆,在淺焙時會愈酸,可增加咖啡香氣複雜度;部分會在過程中經過焦糖化反應而變為焦糖,可增加咖啡風味。

咖啡因

略帶苦味,熔點高達237℃,因此烘焙好的咖啡熟豆,其咖啡因幾乎完整保留下來,並在萃取時會融入杯中。

綠原酸

淺焙至中焙(一爆至二爆)中,約有50%的綠原酸會降解為奎寧酸(酸澀),而咖啡亦是人類攝取綠原酸的主要來源。

脂肪

其中最主要的是酸性脂肪及揮發性脂肪。

酸性脂肪:即脂肪中含有酸,其強弱會因咖啡種類不同而異。

揮發性脂肪:是咖啡香氣主要來源,會散發出約四十種芳香物質。

蛋白質

蛋白質在烘培過程中會與糖類參與美拉德反應,進而產生令人沉醉其中的複雜香氣。

纖維

占咖啡熟豆的70%,不可被萃取出來

礦物質

含有少量石灰、鐵質、磷、碳酸鈉等

通過這張表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其實咖啡能被萃取出的物質最多占30%。

水是可溶性物質很好的媒介,因此通常用水將咖啡中的物質萃取出來。直接用咖啡豆萃取出的物質比粉少得多,因為咖啡豆的結構非常密集和複雜,水無法穿過完整的咖啡豆並溶解味道。

所以我們必須增加咖啡豆的表面積,必須」打開它」好讓水能帶出咖啡的味道。通過磨豆機可以輕鬆將咖啡豆磨成粉狀,增加表面積使水能夠發揮效用。

理想狀況下,我們將咖啡磨到非常細的狀態,丟入水中並溶解出美好的風味。可惜若這樣做,這就是一杯很苦很難喝的咖啡。並非所有的咖啡風味都是好的,所以我們必須控制萃取風味的數量,才得以沖煮出一杯美味的咖啡。

01

萃取不足的咖啡

萃取不足是指水帶出的咖啡粉物質不夠多,咖啡粉還有許多殘留的物質,可以增加這杯萃取不足咖啡的風味。

萃取不足的咖啡,有刺酸味、缺乏甜味、奇怪的鹹味以及讓人失望的短餘韻。這四個特徵是萃取不足的明顯跡象。

刺酸味

啡的刺酸味很棘手,尤其是期望得到咖啡的酸質時。

首先我們要分清一個概念:「酸味」與「酸質」!

為了理清這部分的問題,會定義刺酸味為負面的味道。舌頭會很快並強烈地感受到酸味,這會造成立即的生理反應,你可能會皺起嘴唇,或是在舌頭兩側有觸電、尖銳的感受。刺酸味會令人不舒服而且破壞了你的味覺,且不會是你想要的味道。

當談到酸質時,它可以是好或壞,比起用好壞來形容,酸質更像是風味的一種。例如:」咖啡的酸質令人愉悅」,或是」這咖啡的酸質強度很高」都很合邏輯。

比如,蘋果的水果酸質、檸檬的酸質是令人愉悅的。檸檬的酸強度比蘋果酸質要強!

缺乏甜味

啡風味中甜味是不能缺少的因為甜味可以給人們帶來愉悅與滿足的。但萃取不足是不會有甜味,喝完以後會有一種空虛感。當欠缺甜味時,咖啡中的酸質會被凸顯(或好或壞),讓人更明顯感受到萃取的不足。

鹹味

取不足的咖啡會有咸感。這並不像是」咖啡里加了一把鹽」那種咸,而是萃取不足的咖啡,幾乎都會有嘗到鹹味時的那種口感。以觸覺感受來看,就像是接觸到鹼性食物那種滑溜感。

酸味及鹹味比甜味更容易溶解出來,這也是為什麼萃取不足的咖啡會有酸味及鹹味,甜味的物質沒有足夠時間或機會來完全溶解出來。

餘韻短

萃取良好的咖啡餘韻可延續好幾分鐘(甚至幸運可到幾小時),這個餘韻就是和完咖啡後,口腔中殘留的味道依舊是美好的、令人愉悅的。

而萃取不足的咖啡沒有這種餘韻。當你喝下時,風味也隨之消散。你口中不會殘留任何令人愉悅的感受,這讓你體驗這杯咖啡讓你感受短暫且不滿意的口感,也許不難喝,但沒有回味。

還有其他不佳感受代表萃取不足,但上面這四個項目是較明顯且確定的。不管什麼時候喝到這些特性,都可以確定你喝到的是萃取不足的咖啡。

02

過度萃取的咖啡

過萃的咖啡代表將咖啡中太多的可溶性物質帶出來,這種萃取結果帶來的是不好的風味。

想像一杯萃取時間達40-50秒的意式濃縮咖啡。這樣的咖啡會很苦、乾燥且空洞,這是代表過度萃取咖啡最明顯的三個特徵。

苦味

我們都喝過很苦的咖啡。過度萃取的咖啡真的很苦,不然你一定不想喝到這麼苦的味道。許多的苦味來自咖啡因,但苦味也跟許多其他化學作用有關係。深焙的咖啡會達到焦炭化狀態,從而形成更多苦味的化學物質。

乾澀感

在咖啡中喝到感覺乾澀的咖啡是非常不舒服的,因為乾澀感是很強烈且會持續很久的感覺。這種感覺稱為澀味,就如你喝到不加糖的紅茶、新釀葡萄酒、釀過頭的白葡萄酒一樣。

在酒中的澀感是來自多酚效應:這是很容易在植物、種子與樹皮發現的化學物質,而這也可能是造成咖啡喝起來有乾燥感的化學物質。

多酚是苦的且會跟你唾液的蛋白質結合,通俗來講,就是多酚會吸干你的舌頭,在口中產生沙沙的或是乾燥的感覺。尤其乾澀感在嗓子眼的時候,你會無比難受。

03

良好萃取的咖啡

想像你喝過最好喝的咖啡,應該是甜美及成熟的風味!給人澄澈透明的感覺。酸質平衡並且帶來正面感受,如果你夠幸運,酸質還會很豐富,而且餘韻綿長。這才是喝咖啡應該追求的感覺。

甜美與成熟

想像李子或類似的核果類水果成熟時,一開始會擁有豐富及強烈的酸質,接著越成熟會越來越甜,水果的糖分發展變得更濃郁、厚重、甚至膩口。然後達到一個點,就像你拿著水果湊近鼻子聞到的甜香。這就是你會想從咖啡喝到的甜美與成熟風味,如果你從沒喝過這樣的咖啡,你可能會很容易就被滿足。

乾淨與質感

一杯萃取良好的咖啡,會給你乾淨、透徹的口感。不會顯現出雜亂、不夠透徹的感覺。

有一些萃取良好的咖啡,依舊感覺不幹凈,證明混入了一些細小的咖啡粉渣,導致不夠乾淨,比如法壓壺。

在體會到乾淨清澈的口感時,口腔中應該還有一定的質感,這就是常說的Body,也就是醇厚度。們怎麼理解醇厚度?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個順序:水牛奶酸奶在口腔中的觸感是什麼樣的?

那麼這個醇厚度就是這個感覺。是粘稠的還是水水的沒有質感。我們可以通過品嘗和回憶仔細思考!

酸質

細緻、豐富與鮮明的酸質,是咖啡背後最重要的元素。酸質讓人陶醉卻也會讓人幻想到泄氣,當你喝咖啡時,酸質讓你聯想到特定水果甚至是葡萄酒。如果這個酸質可以被清楚定義,你可以專注在回想上次你吃到這種水果的感受。

餘韻綿長

本身的字義已說明一切,好的餘韻可以留存許久,也就是萃取良好咖啡的象徵之一。

以上就是咖啡萃取及風味的好、壞或更差,期望現在你可以注意這些平常你喝的咖啡,並能夠連結到不同萃取結果的咖啡特性

- END -

編輯:老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2F0d3cB9EJ7ZLmJ4N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