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生周刊
俗話說:花是澆死的,魚是撐死的,人是氣死的。
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脾氣,每每遇到不愉快時,無名的憤怒之火會迅速占據大腦,發飆生氣完全不受控制。
但不管我們因何生氣,到頭來一定受傷的總會有自己。
生活本來就有諸多煩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會享受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不和旁人生氣,是修養。
古時,有個叫愛巴的人,他每次和別人生起爭執時,就迅速跑回家,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邊喘氣。
由於愛巴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多。而一生氣,他就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孫子問他:「阿公,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一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愛巴對孫子說:「年輕的時候,我一和人吵架、生氣,就繞著房屋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來的空閒時間去和別人生氣呢!想到這啊氣也就消了大半,這樣就有大把的時間來努力工作了。」
孫子更加疑惑了:「阿公!你現在這麼大年紀,又是鎮上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
愛巴笑著說:「我現在也還是會生氣啊,邊跑的時候我就邊想——我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裡,氣就全消了!」
把和別人生氣的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讓自己忙到沒時間生氣,讓自己變得更強大,這才是人生的智慧。
待日後回頭看看,才發覺不過都是些無聊的小事而已,哪裡值得我們浪費時間去生氣呢?
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麻煩,你都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光中沉吟片刻答:「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面對挑釁不生氣,不輕易動怒,這既是做人的修養,也是高明的處世智慧。
不和愛人生氣,是智慧。
生活中誰都有過為各種各樣的事生氣的經歷,夫妻之間更是如此。
但是,這世上沒有滿分的另一半,只有兩個五十分,湊成了一百分的兩口子。
NG是電影術語,全稱是「NOT GOOD」,拍片子過程中經常聽到導演喊NG,就是說不好,讓演員再來一次。一位心理學家和他的妻子,就是通過NG來調和矛盾的。
一次,他下班回家,非常疲憊,一進門卻發現家裡亂糟糟的,忍不住開始抱怨。
「你今天一整天都在家,怎麼家裡還是這麼亂,為什麼你都沒有整理呢?」
妻子正寫著文章,頭一抬,怒道:「我在家也有自己的事忙啊,況且很多東西都是你的,你自己為什麼不整理呢?」
兩個人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來。突然,先生停了下來,他說:「情況不對,NG,我們再來一次。」
然後他就穿上衣服,拿起提包,走出家門,重新整理好心情。再次開門後,他笑盈盈地說:「親愛的,我回來了,你今天還好嗎?」
妻子也立馬回應道:「我好的不得了,親愛的,你今天好嗎?」
一場家庭矛盾就此化解。
牙齒和舌頭都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兩夫妻過日子互相生氣也是在所難免的。
但生氣歸生氣,回來的時候別忘了順便去菜市場把今天的菜買了。
婚姻中不要事事總是斤斤計較,非要爭個你輸我贏,你應該記住,家庭生活中是不能有輸贏二字的。
最好的婚姻,不是一輩子不生氣、不吵架,而是吵架了還能一輩子。
不和自己生氣,是通透。
康德說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生氣,其實是放過自己,給自己「謀出路」。
人要想幸福一點點,就要學會壓得下大大的脾氣。
清醒的人太過較真,煩惱遍地,氣急敗壞容易傷身;而糊塗的人,看的通透,計較得少,卻能覓得人生的大滋味。
有人問高僧:「修行需要下什麼工夫嗎?」
高僧說:「餓了就吃飯,睏了就睡覺。」
那人又問:「一般人都是如此,師父的功夫就是這樣嗎?」
高僧答:「並不一樣。別人該吃飯時不肯好好地吃,偏偏要百般思索;該睡覺時不安心地睡,還要千般計較。所以我和他們不同。」
生活中許多的不愉快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是自尋煩惱。要知道,日子是用來進步的,不是用來生氣的。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對自己負責。
心存感恩,多行善事。與人為善,寬大為懷,常懷感恩之心去幫助他人,你不僅沒時間去生氣,還能提升自己的修養。
常微笑待人,遇事多反思。當你看見微笑著的自己,想想雞毛般的小事,壞情緒自然會離你而去。
委屈時別悶著,向信任的人適當傾訴。當你把不愉快都吐出來時,心胸自然會像打開了一扇門一樣明朗。
生氣無非是為了爭個高低、論個輸贏,可爭來爭去,誰也不是最後的贏家。
這一生,萬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主播:全鑫念
播音主持專業在校生
乾淨脫俗,溫柔上進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一星期一本書(ID:yer808)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