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至今未破,背後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內幕?

2021-04-29     歷史研究

原標題: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至今未破,背後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內幕?

31年前的某天凌晨,當波士頓人都在慶祝聖派屈克節時,兩名身穿制服的假警察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當地著名的博物館,在81分鐘的時間裡偷走了總價值約2億美元的13幅名畫。

這是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被盜的藝術品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最近在網飛流媒體上線的四集紀錄片《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就向觀眾詳細講述了案件的前因後果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

這起案件存在著諸多未解之謎,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FBI仍然還是沒能破獲此案。

位於美國波士頓的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博物館,可謂是藝術品竊賊的最愛。圍繞這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每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猜想。

紀錄片團隊為此做了一些調查,不但研究了本案的文件和報告,還採訪了知情人員和專業人士,試圖儘可能挖掘出案件里的更多細節。

1990年3月18日凌晨,聖派屈克節的慶祝活動尚未結束,兩名身穿警服的人淡定地按響了波士頓加德納博物館的門鈴。

面對當時只有23歲的值班保安理察·阿巴斯,他們兩人聲稱接到報警說這裡發生騷亂,要求進入博物館裡面進行檢查。

理察·阿巴斯破例同意他們進入館內,然而這兩名假警察隨後就把安保人員綁在了地下室里。

除了奇怪又費力的綁人手法,兩人盜畫所採取的方式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那些遺失的名畫並非直接從後面取下來,而是被極其粗魯地割下來,這種盜畫手段簡直暴殄天物啊,而且還相當費時費力。

他們對於目標的選擇也是令人難以理解,比如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基本毫無價值的拿破崙旗幟頂飾上。

他們還偷走了一件中國的青銅彩樽,雖然這是被盜的最古老的藏品,但價值卻遠遠比不上同屋的其他幾件藏品。

這讓相關調查人員忍不住開始懷疑:他們盜走那件中國工藝品,難道是用來轉移注意力的嗎?

在整整81分鐘的時間裡,兩位盜賊偷走了13件藝術品,其中不乏名氣非常大的畫作,也有部分價值不高的物品。

很多人覺得他們是受別人僱傭盜竊那些藝術品,因為知名畫作是沒法直接放到市場上買賣的,除非他們已經事先有了買家。

後來社會上提供了百萬甚至千萬的懸賞都無濟於事,難以預測犯罪團伙背後的勢力究竟有多大,有人由此聯想到了波士頓的黑社會組織,猜測可能會是義大利黑手黨或是愛爾蘭黑幫所為。

當然,也有人懷疑是博物館出了內鬼,不然兩個盜賊為何會順利通過門禁,又知道監控錄像在哪裡,而且還身穿制服帶著膠帶和手銬。

然而,事實證明即使沒有買通當晚值班的保安,進入博物館偷畫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

因為館內的安保系統並不完善,當晚值班的還是一位嗑藥成癮的兼職保安。

理察·阿巴斯在案發之前,就曾經無數次玩忽職守,在半夜把外人放進博物館內玩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藝術品市場的飛速發展,許多犯罪團伙開始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波士頓的藝術品盜竊案逐漸增多,不少盜賊都盯上了當地最著名的加德納博物館,甚至還去現場踩點,可見博物館的內部機關構造或許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儘管彼時藝術品盜竊案件頻發,但是FBI並沒有為此專門設立相關的調查部門。

即使發生了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也並未引起聯邦調查局的足夠重視。

因為這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在當時破獲一起藝術品竊案,遠遠沒有打掉一個黑手黨更有吸引力。

由此可見30多年前的波士頓是有多麼混亂,全社會都已經無暇顧及這起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了。

警方當時的辦案程序著實讓人無力吐槽,要知道捆綁保安的膠帶上可是沾有盜賊的指紋,結果卻愣是被辦案人員當場丟掉了。

雖然當時的DNA鑑定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這麼重要的物證倘若能夠保留下來,絕對會有利於案件的偵破。

然而,當時唯一掌握的信息,似乎只是並不準確的嫌疑人肖像畫,可以想像破案的難度到底有多大了。

難以理解的是,聯邦調查局在案發25年之後,也就是2015年才正式對外公布博物館的錄像內容,無疑令案件本身更加撲朔迷離。

除此之外,聯邦調查局還有一個騷操作,那就是採用「以畫減刑」的方案與罪犯做交易。

來自麻薩諸塞州的傳奇逃犯邁爾斯·康納,曾在1975年從波士頓美術館偷走了一幅倫勃朗的畫作,後來被聯邦政府抓獲並在監獄服刑。

他就是用偷來的名畫作為籌碼,為自己爭取到了減刑的機會。

總而言之,看了這個紀錄片之後,便會發現是各方面的原因促使了世紀懸案的發生,其中既有時代的局限性又有人為因素。

這個本可以避免的悲劇無疑給後世敲響了警鐘,提醒人們要吸取曾經的經驗教訓。

但願那些藝術珍品沒有被糟蹋,希望遺失的畫作最終能重見天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qBHXkBDlXMa8eq5v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