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心中
方城縣檢察院
王新宇(右一)在工地查看工程施工進展狀況
「疫情形勢向好,咱們必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開工。」近日,河南省方城縣檢察院駐該縣小史店鎮後劉莊村的扶貧第一書記王新宇對施工隊長撂下「狠話」:「關鍵時刻,誰也不能掉鏈子。」
王新宇是方城縣檢察院的司法警察,也是村民們心中「值得信任的人」。
小史店鎮美麗鄉村建設排間道工程項目確定後,遵循「國家撥付一點、鎮政府支持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原則準備好資金後,道路全面硬化很快就可以實現,可後劉莊村遲遲沒有動靜。當時,王新宇初來乍到。他向村幹部了解情況,得到的回覆是村民們不同意籌款,又問村民代表,代表們卻說村民十分願意籌款修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去走訪群眾,才了解到是村民信不過村裡的幹部,因此不願出這個錢。
癥結找到了,王新宇決定從付竹園片區著手實施。他找到村民小組長,在村子裡宣傳國家扶貧政策、鎮政府建設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還張貼了政府公告、規劃設計圖,把相關法律常識印成小冊子發放給村民。他在村裡接受村民諮詢,解答疑問,講工程實施方案、村莊建設前景、錢款管理辦法、維權申訴途徑,慢慢地,村民的心結也打開了。
村民們都同意籌款,但要求第一書記來保管這筆款項。王新宇拍著胸脯說:「請大家放心,這筆錢我來保管,一分錢對不上帳,就來追究我的責任。」
村民的問題解決後,他隨即到鎮政府作了申報。得到審批後,他迅速聯繫了施工隊,機械設備很快就開了進來,可是又有很多實際問題擺在面前:電線咋架?用水咋取?管道咋接?……為了讓村民們放心,不管再忙再累,他每天都要往工地跑一回。
「我們這個第一書記啊,真是為大家辦了實事、好事。」經過一年努力,付竹園片區、小劉莊片區排間道工程竣工,累計達10餘公里。
本來計劃今年年初另外兩個村莊排間道工程也要開工,可不巧趕上疫情。近期疫情形勢有所緩解,王新宇就讓包工頭做好開工準備。
「兩個片區排間道建設後,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其他兩個莊的村民也都積極配合,不用催,村民們都自覺把錢兌出來了。大家都說,這樣的路不是修在了地上,而是修在了他們心中。」王新宇深有感觸地說。
好事辦實
林州市檢察院
李樹旗(右一)到肉牛代養場現場調研
「原檢察官,等你這段忙完防疫,我想再跟你商量一下肉牛代養的事。」幾天前,河南省林州市檢察院幹警原海青接到一個電話,是該院幫扶村——林州市桂林鎮墳溝村的貧困戶王用芹打來的,她打算再貸 5000 元。「好,好!」原海青在電話里滿口答應。
「我自己日子就這樣,要是貸了款,將來拿什麼來還?」去年5月,原海青到王用芹家中宣傳郵政儲蓄小額貸款政策,王用芹一聽說要貸款,就打起了退堂鼓。原海青詳細向她講解了貸款的用途和收益,並告訴她貸款到位後,村裡會幫她找投資項目。最終她打消了疑慮,貸款5000元用於肉牛代養。當得知通過小額貸款能獲得收益的消息後,該村6戶貧困戶也先後辦理了小額貸款,簽訂了肉牛代養協議,大家心裡都說不出的高興。
墳溝村地處偏遠、資源匱乏,全村共有兩口機井,配套設備老化,壓力池因長年失修而漏水,造成群眾常年吃水困難;全村都是土路,村民出行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鑒於此,該院在接受幫扶任務伊始,首先把突破口放在了這兩項工作上。該院領導多頭協調了43萬元資金,分別用於村裡的機井維修、壓力池修葺和村內道路硬化。目前,以上工程都已順利完工。
「做好扶貧工作,光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不行,得俯下身子,摸清情況,找准原因,既要立足當下,又要著眼長遠。」該院檢察長李樹旗總是這樣對幫扶幹警們說。走訪該村貧困戶郭愛英家時,李樹旗發現她家石頭牆門樓連著兩間側屋,側屋房頂部分塌陷,如果不及時加以修繕,遇到大風大雨,門樓就有坍塌的危險。他當即就囑咐幫扶幹警楊永吉:「安居才能樂業,這家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把門樓和住房修繕好。」楊永吉隨即和村委商量,積極和鎮里溝通,為郭愛英家協調扶貧資金1萬餘元,郭愛英又自籌部分資金,將門樓和住房進行了加固修繕。
不僅如此,該院還多次為貧困群眾宣傳黨和國家各項支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先後多次組織10餘人的法律宣講小組,到該村以案說法,現場提供法律諮詢,釋疑解惑。村民們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法律意識也一天天地有了提高。
「閉門羹」
蘭考縣檢察院
王潤聰(右一)到貧困戶家回訪
防疫特殊時期,河南省蘭考縣檢察院扶貧幹部一刻沒有停歇,他們一邊宣傳疫情防控措施,一邊走村入戶查看「兩不愁三保障」等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引導貧困人員就業增加收入……為防疫和扶貧兩大重點任務不遺餘力。
該院駐村幹警王潤聰在南丈鎮南郭莊村防疫卡點執勤時,碰到了沒戴口罩在路邊打掃衛生的幫扶戶麥收。得知麥收家還沒買到口罩,王潤聰立即把自家的兩包口罩和一瓶酒精送到麥收家裡,囑咐他們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麥收夫妻倆身體都有殘疾,加上麥收父親長期有病,去年剛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為緩解其家庭經濟困難,蘭考縣檢察院駐村扶貧幹部除為其申請各種補貼補助外,還積極幫他申請了一個在村裡打掃衛生的崗位,幫他妻子在村裡服裝廠找到一份工作,讓他們能夠靠自己的勞動增加收入。
「我不參加土地流轉,我家地已經澆過了,玉米也種上了,還添這麻煩幹啥?你走吧,我還得下地幹活兒呢!」又一次,該院駐村幹部宋彭飛在金路家吃了「閉門羹」。
為拓展群眾創收渠道,蘭考縣堌陽鎮牛場村村委計劃流轉260畝土地發展特色紅薯種植,對於村裡的貧困戶來說,一畝地預計可增加收入400元。被幫扶戶金路家有3畝地,可就是不願加入,致使該項目一度擱置。宋彭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雖然已不是第一次吃「閉門羹」,可他沒有放棄,繼續上門做金路的思想工作,耐心講解土地流轉的有關規定,掰著指頭一項項告訴他加入土地流轉帶來的好處。最後,金路終於點頭同意參與土地流轉。
在該院,像這樣的駐村扶貧故事還有很多。今年是實現全面脫貧收官之年,攻堅戰役已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目前,該院駐村幹警正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該院代檢察長曹守威介紹,下一步,扶貧工作隊將探索多元化的鄉村振興模式,同時,將加大送法力度,提升村民法治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學法、守法,用法律方式處理糾紛。
救助
南召縣檢察院
高連勇(右二)在貧困戶家中座談了解情況
「我得去跟高隊長彙報一下我今年的致富增收想法。」3月13日中午,河南省南召縣馬市坪鄉白莊村貧困戶金某聽說南召縣檢察院駐村工作隊隊長高連勇還在村部堅守,他跟家人說了一聲就向村部跑去。
2019年9月5日,劉某駕駛無號牌三輪摩托車將金某的伯父金某某撞倒在地,致其受重傷。金某某是五保戶,一直由金某贍養。2019年9月9日,金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在金某某住院期間,金某共花去醫療費1.8萬餘元,但劉某在墊付3200元後再無能力進行賠償。由於金某無固定收入來源,這筆醫療費讓他的家庭陷入困頓。
高連勇了解案情後,認為金某情況符合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他第一時間向院領導作了彙報,此後又趕到金某家裡,詳細講解司法救助的條件、救助標準和申請程序,以便及時將此案依法導入司法救助程序。
與此同時,高連勇還會同該院第五檢察部的辦案檢察官實地走訪了解金某的生活狀況。他們發現,因為該院的司法救助辦法是根據十年前的群眾生活水準制定的,對金某而言,即便按照頂格標準予以救助,對緩解其家庭困難也起不到多大作用。針對這種情況,該院立即召開黨組會研究,在取得一致意見並徵得縣委政法委同意後,將救助金額提高到2萬元。隨後,該院專門針對救助力度、救助金來源、救助對象等問題召開檢委會,對原救助辦法進行全面梳理,研究制定了《南召縣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進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今年春節前夕,2萬元司法救助金到位後,金某償還了部分欠債,並找到高連勇,跟他商量接下來自己可否開展致富項目。
近年來,該院探索建立司法救助和精準扶貧對接機制,將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刑事被害人依法納入司法救助範圍,並通過救助對象與幫扶對象同步對接,將救助款項與扶貧款項同步保障,確保扶危濟困不遺漏、不拖延。去年以來,該院先後對9個因案致貧的刑事被害人家庭及時給予司法救助。同時,該院堅持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持續推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火車頭」
濮陽市檢察院
晁岳軍(中)在蘑菇大棚了解種植情況
採摘、出棚、驗收、過磅、結帳,忙碌了一個下午,等裝滿蘑菇的車走後,河南省濮陽市范縣顏村鋪鄉前馮堌村的程褔明兩口子才肯坐下來喝口水,這也是他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最近4個月以來,每天如此。
「疫情緊張那一段,道路不通,人出不去,車進不來,眼看這8個大棚的蘑菇長勢喜人,可該怎麼銷售呢?這把我爸我媽都急壞了。」程褔明的女兒程媛媛說。
「先別急,賣蘑菇的事,我們正在想辦法。」那幾天,濮陽市檢察院駐村第一書記晁岳軍一天一趟地往程褔明家的蘑菇大棚跑,一個棚一個棚地看,安慰他不要急,村裡鄉里都正在想辦法。
事情得從大年初六說起,當時疫情形勢很嚴峻,在村裡組織防疫的晁岳軍忙得像個陀螺,這8個大棚的蘑菇也成了他的牽掛。據晁岳軍介紹,這幾年程褔明家的大棚收益一直不錯,一年比一年好,不僅程褔明有了擴大規模再建大棚的想法,而且這種看得見的收入和實惠,當地老百姓都看在眼裡,有好幾戶人家明確向村裡提出也種大棚的想法。假如這8個大棚受到疫情影響,蘑菇賣不出去,不僅程褔明受到損失,而且那幾戶人家剛剛燃起的致富希望也會被澆滅。所以,就是再難也要打通這個「綠色通道」。他主動向顏村鋪鄉鄉長陶強彙報,與駐村幹部王曉生、王志剛等多次商量,與周邊鄉鎮村落協調,現場辦公,終於打通了「綠色通道」,讓新鮮的蘑菇坐上了「快車道」,一天一車往外走,疫情期間,也沒有耽誤。
在晁岳軍眼裡,程褔明家的蘑菇大棚,就好比前馮堌村脫貧致富的「火種」,也是全村人脫貧致富的「火車頭」。因此,蘑菇大棚事無巨細,他都「事必躬親」。三年來,他先後為程褔明爭取無息貸款5萬元,組織技術培訓交流6次,聯繫農超對接商家3家,解決土地租賃中的問題3個。「晁書記還從法律專業角度,經常提醒我注意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在這方面,咱沒有吃過虧。」程褔明憨厚地笑笑。
「這兩年變化真是非常大,村裡道路硬化了,路燈亮了……這一切,得益於村裡來了個好書記!」面對記者的採訪,前馮堌村的村民如數家珍。
重燃希望
修武縣檢察院
「沒有你們的幫助和鼓勵,就沒有我們家今天的幸福生活。」站在自家剛剛改造的新居門前,河南省修武縣五里源鄉李固村的常某握著該縣檢察院駐村第一書記原全喜的手連聲道謝。
近日,原全喜到該村進行疫情防控宣傳、詢問村民復工復產需求,就順道到常某家走訪,了解他的生活情況。
2008年9月,常某遭遇了一場車禍,導致左腿骨折。經法院判定,對方負事故全部責任,應賠償常某9萬餘元,但由於對方經濟能力有限,賠償款一直未能賠付到位。禍不單行,在車禍之後不到5年的時間內,常某又接連失去了妻子和小兒子,剩下他和10多歲的大兒子相依為命。
一連串的打擊,使常某一度萎靡不振。傷勢好轉後,他也只是偶爾打些零工維持生計,生活漸漸陷入困頓。2016年,他被村裡確定為貧困戶。
精準脫貧工作開始後,修武縣檢察院開始對李固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幫扶隊幹警們對包括常某在內的46戶貧困戶進行「一對一」精準幫扶。幫扶幹警全面了解後認為,常某的貧困主要是出在心理上。他雖然經歷過一場車禍,但傷情已基本恢復,而且兒子已成年,一家人努力工作,生活一定會好轉。
如何才能打開常某的心結?首先要解決好他的賠償金問題。有了這筆賠償金,不僅會改變他對公平、公正的理解,更會燃起他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於是,幫扶幹警們在向主管領導彙報後,分別到法院執行局與辦案人員進行溝通、與肇事司機進行協商。最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常某拿到了拖欠10年之久的賠償金。
生活有了轉機,常某的心理也悄然起了變化。在幫扶幹警的不斷鼓勵下,常某走出家門,找到了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2019年,在修武縣檢察院和村委會的共同努力下,李固村對包括常某在內的13戶危房戶進行了房屋改造,政府補貼的20餘萬元危房改造資金全部下發到他們手中。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院開通「檢察郵路」和檢察宣傳「大篷車」,深入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將法律宣傳服務覆蓋到全縣各鄉村,零距離服務人民群眾,共開展送法進農村近百次,現場解答群眾法律諮詢千餘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QKC3EBfwtFQPkdKJ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