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軍看似先進,但蘇聯的更誇張,一次能在太空部署龐大軍力

2021-05-25     戰爭史

原標題:美國太空軍看似先進,但蘇聯的更誇張,一次能在太空部署龐大軍力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文團隊阿喀琉斯,無授權禁轉

2018年6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授權美國國防部組建一支新的軍隊-「美國太空軍」,這支所謂的太空軍獨立於空軍,在2018年6月中旬成為美國武裝力量第6軍種。

太空軍這樣軍種看似先進,但其實上在40年前,蘇聯就早已將戰略眼光放到了看似遙遠的太空中。

上世紀60年代初,蘇聯為了贏得和美國在太空上的軍備競賽。提出了新型的「空天飛行器」概念,在經過4個月的理論探討後,蘇聯國防部同意了空天飛行機的研製。

在1962年,米高揚領導的第155設計局在蘇聯航空領頭人科羅廖夫的帶領下,制定了專門研製高超音速軍用空天飛機的「50-50」計劃(又名「螺旋」計劃)。

螺旋計劃提出的空天飛機的方案為「兩級子母型」空間飛行器,整套方案分為兩個飛行器。一個為搭載母機,另一個為空天飛行器。在計劃中由母機飛行到3萬米的高空,然後釋放專門研製的小型軍用空天飛機飛往太空。

實際上,大型母機項目被叫做高超音速載機 GSR,項目「50-50」。小型軍用空天飛機叫做軌道平台 OS,項目「螺旋」。

同時格羅廖夫的「螺旋」計劃的要求非常高,計劃研製的飛行器不光可以回收,還必須可以往返來回飛行,而且無需航天發射場。

空天飛機可在半徑為600~800公里的範圍內可選擇著陸點。並且既可作為航天轟炸機或偵查平台。也可以作為航天武器運載機和有人駕駛的救援機,同時也可以作為截擊機,或作為技術驗證平台使用。

這樣的指標和使用想法放在當時航空事業剛剛起步的階段是十分先進大膽的。

60年代中末期,代號米格-105的空天飛機縮小版實驗樣機被成功製造出來。

米格-105的概念設計圖,它的整體設計為三角形,機身長8米,高3.5米,設計全重10噸,其定位為多功能軍用空天飛機,可在飛機上裝配相機,雷達,飛彈,包括核彈等各種裝置。

雖然空天飛機米格-105的樣機被製造了出來。但由於技術想法過於超前,其「50-50」計劃當中母機的研製遭遇了技術難關,一直停留在紙面和木質模型上。

所以蘇聯的想法是暫時以圖-114作為改裝機。將其改裝成速度達到5馬赫的高超音速運輸機,理論上必須可以達到在在5馬赫的速度內,在20~30公里的高度上釋放10噸重的空天飛機。

但飛機在空中進行展開和投放操作很是困難。而且當時的技術手段達到5馬赫的速度標準也是很難完成的。空天飛機的母機難產極大地延誤了螺旋計劃的進行。

據統計從1965年螺旋計劃正式開始實施到1969年,米高揚設計局僅理論實驗和樣機製造就已經花費了高達數10億盧布的資金。由於技術上的難以實現,蘇聯領導層決定將螺旋計劃暫時停止。

在70年代中旬,美蘇太空軍備競賽再次進入高潮,被凍結數年的「螺旋計劃」作為面子工程被再次實施,米格105也從小型實驗樣機轉變為正式研製了三架原型機。

正在進行測試的105.11號驗證機,這是螺旋項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其中亞音速的為105.11號驗證機,超音速的105.12和105.13。不過因為蘇聯政府並不看好這個項目,資金投入始終有限,三架原型機只有105.11在1976年11月由圖-95轟炸機進行搭載,進行了飛行試驗,測試結果較為良好。

但其餘的105.12因為技術難題沒有得到解決並未進行測試,而105.13因為資金限制只製造了機身便停止。米格-105的研製為此畫下了句號。

但是之後的「螺旋計劃」依然在進行。螺旋計劃的大部分研製人員被調入了百億大工程「暴風雪太空梭」項目當中。暴風雪太空梭方案融入了螺旋計劃的設計經驗,並在1988年完成了試飛。

雖然在研製中,米高揚的設計師想以暴風雪機作為「螺旋計劃」新的母機,在他們的計劃改造中暴風雪太空梭至少可以搭載5架以上的米格-105飛上太空。也就是說一次性就能向太空投入龐大軍力,而且這5架空天飛機都可以攜帶核武器,一次性可以將核武器全部投向美國。

但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一切看似完美的計劃都成了泡沫被永遠戳破了。大家有什麼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vzHqHkB-4LL0rMdX-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