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手機、冰箱只能選一個,你選誰?
現在的我絕對毫不猶豫選冰箱。在這種特殊時期,沒有冰箱,菜都沒法囤。
好奇扒了扒身邊的朋友都往冰箱塞什麼,卻有一個意外發現:90%的人都把冰箱用錯了。。。隨便拎幾個出來給你康康:
看出來哪裡不妥了嘛?如果沒有,也很正常。
網上大部分冰箱教程,都會教你如何收納顯得更美觀,然而,最基礎實用的內容反而很少被提到,比如:
- 冰箱旋鈕應該怎麼調?
- 囤了一堆肉菜水果該往哪放最合適?
- 哪些食物不用放冰箱?
- 剩菜怎麼保存更安全?
- 又快又好的冷凍/解凍小技巧
研究大半個月,奉上一份從基礎到進階的冰箱使用指南。
你會發現,冰箱不是萬能保險箱,有些食物放進去更容易壞。而且,用對冰箱之後,麵包饅頭不幹硬了,青菜居然能放半年,解凍再也不用等半天……
首先,我們得知道冰箱為什麼能保鮮。這不是廢話嘛?因為低溫能抑制微生物活性,避免食物腐爛啊!
問題是,多低的溫度,才算「有效低溫」?
大部分細菌在5-60℃滋生,所以答案是:4℃以下,這是冰箱冷藏室的推薦溫度,冷凍室可以調到-18℃左右。
按這個標準,很多家庭的冰箱都不達標,抑菌效果沒有你想像中好哦~
溫度計實測,我家冰箱冷藏室只有9.5℃
那怎麼調節呢?
進階第一步,
用對冰箱控溫旋鈕!
冰箱的旋鈕分0-7檔,數字越大,溫度越低,正常默認3檔。更高級的冰箱,可以通過顯示面板調。
這個按鈕,是用來按季節調節冰箱溫度的。但很反常識,正確方式居然是:冬天要調得更冷,夏天得調得更暖。
夏天還算好理解,為了達到設定的低溫,壓縮機得不停運轉,縮短冰箱使用壽命,所以不能調太冷。
冬天還得把溫度降低 ?_?
因為,冷藏跟冷凍共用一套系統。冬天室溫低,當設定溫度跟室溫相差不大,壓縮機就開始犯懶罷工,上層是夠冷了,卻可能導致下層的冷凍室溫度不夠低……
所以,旋鈕的正確調法是:春秋調到3檔,夏天2檔,冬天4-5檔。
進階第二步,
你囤的菜都放對位置了嗎?
關於冰箱,有一個最最最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的知識點:
實際上,冰箱內部的溫度分布並不均勻,根據製冷原理,下比上冷,內比外冷,這就形成了不同溫度區,適合囤不同食材。
分區存放,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冰箱資源,還能避免交叉感染。想想看,垃圾都開始分類了,你每天要吃的東西還在亂塞……
還記得文章開頭放的冰箱圖嗎?一起來找茬,檢驗下學習成果;)
再來看一位優秀模範生的作業,真是無比舒適:
解決完「食物該放哪」之後,第二個問題是:怎麼放?
講真,這步做好了,買一次菜管夠一周,而且每天都能吃上綠葉菜,健康安全,還能省好多口罩錢!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給了五條儲存建議:
- 避免過度包裝
- 維持冰箱清潔
- 保持食物密封
- 確認保存期限
- 經常清理冰箱
其他都很好懂,第一條重點展開講講:食物是通過冷空氣循環降溫的,包裝太厚會降低冷卻效果,費電:)同理,整個冰箱最好別塞滿,影響冷空氣流動。
具體到每類食物的保存方法嘛,接下來,我們逐個拆分,巨多實用小技巧!
沒耐心的可直接拉到文末,獲取一份小筆記。
進階第三步,
各類食物的保存小技巧~
(一)蔬菜瓜果
每次囤菜,最難伺候的就是綠葉菜,水太多會爛,水太少會蔫,碰到冰箱壁還容易凍爛。
解決辦法是,先簡單分揀去除腐爛部分,不要洗!吃之前再洗,或者洗了徹底晾乾再進冰箱。
然後用能吸水的紙包裹(比如廚房紙、牛皮紙),維持空氣濕度,儘可能放在冰箱抽屜層,注意別被其他東西壓住。
這樣處理下來,原本只能放兩天的綠葉菜,最多可以保存一周。
實在條件有限,怎麼保證每天吃上蔬菜?汆燙冷凍大法好!
沸水燙半分鐘,蔬菜還是半熟狀態,但已經滅菌滅酶,分裝冷凍能放很久,特別適合西蘭花、西葫蘆這類蔬菜瓜果。
這個方法,是從中國知名營養師範志紅那裡學的,能最大限度保留蔬菜的營養
(二)肉蛋海鮮
肉類的存放,要分三種情況討論。
一是短期吃的肉,比如當配菜的肉絲、肉末,可以加生抽、糖、白鬍椒粉簡單調味後炒至斷生,再冷藏,比直接生肉進冰箱更安全。
而且備好肉碼之後,做飯超快!特別適合廚房新手,抓起就能用,不會手忙腳亂。
所謂「斷生」,是肉剛好從生轉熟的時刻
打算長期囤的肉餡,可以分裝成小份密封,錘扁後冷凍。
把肉餡錘扁放有兩個好處:第一,凍得快,解凍也快;第二,節省空間,方便堆疊。
現在很多商超和生鮮平台賣的冷鮮肉,一直在0℃~4℃下低溫排酸,就不適合再冷凍了,會導致肉質收縮,建議冷藏並在3天內吃完。
魚、蝦之類的海鮮容易腐敗,最好放在0度保鮮層。如果冰箱沒有這個設計,就放在冷藏室下層最靠內壁的地方吧,那裡溫度最低~
海鮮一定要跟其他食物隔開,冷凍也一樣,因為海鮮攜帶的很多耐冷病菌,是凍不死的……
雞蛋也容易攜帶細菌,應該放在獨立的蛋盒裡,大頭朝上放,最多能保存8周。
雞蛋有一頭比較尖,另一頭更大而圓,大頭端是雞蛋的氣室
那把雞蛋洗一洗,能除菌麼?可以,但與此同時,也去掉了雞蛋表面的保護膜,讓它更容易變質了。
(三)水果
水果大戶注意如果囤了大量水果,一次吃不完怎麼辦?
一個解決方案:挑出爛的,其他用保鮮袋封好,放入冰箱,隔幾天拿出來透個氣。再勻出三天吃的量,跟蘋果or香蕉放到一個塑料袋裡,do some magic!
成熟的蘋果和香蕉能釋放很多乙烯氣體,是水果的天然催熟劑。
反過來說,如果不想其他水果熟太快,最好別跟它倆放一起嗷~
另外,對付切開的檸檬、牛油果、洋蔥,安利一個神器!矽膠保鮮蓋,密封性比保鮮膜好太多了!
之前廚房新手文章里寫過,推薦DeliOne,德國一個專門做矽膠蓋的品牌,還能高溫消毒,反覆使用,很環保。
(四)速凍面點
這段時間囤了很多速凍食品吧?像餃子、湯圓、點心之類,開封后一次吃不完,往冷凍室一丟完事。
說實話,我以前也是這樣的,直到重溫了初中化學的知識點:升華。即使冷凍狀態下,水分依然可以從固態冰直接升華為氣態,讓食物慢慢變干,加速氧化。。。
所以,密封!真的很重要!
另外,像包子、饅頭、麵包這種澱粉類主食,都要冷凍!不能冷藏!
冷藏室的溫度大概在4℃左右,簡直是澱粉老化的完美溫度……啥意思呢?就是你的麵包、饅頭會變得又干又硬,專業術語也叫「澱粉回生」。
然鵝,冷凍之後麵包硬邦邦的,沒法切啊!
所以冷凍前要先切片,用密封袋分裝好一次吃的分量。
來,看看編輯部麵包狂熱愛好者的示範:
- 要吃的時候,提前一晚放到冷藏室解凍
- 噴點水,烤箱180℃烤3分鐘或平底鍋烘熱
即使切片急凍保存,麵包也只有2周最佳賞味期,還是會慢慢變干硬。
最好的辦法還是合理囤貨——含有雞蛋、糖、黃油成分的麵包,更適合冷凍保存,因為它們可以延緩麵包變干,還能讓老化的麵包顯得不那麼難吃……
簡單來說,按推薦囤貨順序來排列:軟歐、吐司>貝果、硬歐>法棍、可頌。
分享一位優秀網友的麵包庫存
(五)豆製品
豆製品最容易變質,跟魚蝦一樣,都要放在冰箱下層最靠近內壁的位置。
想延長豆腐保鮮期,可以用燒開的鹽水焯一下,能放兩天。還有個開豆腐小技巧:如果你買的是包裝豆腐,可以先剪掉底部四個角,就能完整倒出來啦!
鮮豆漿通常不推薦隔夜。實在喝不完,煮沸後倒入密封盒,立刻蓋上蓋子,常溫放涼到不燙手再冷藏,這時蓋子應該是輕微凹下去的。這樣保存的豆漿能放一晚。
這個方法也適合儲存剩菜,原理跟罐頭差不多。
空氣熱脹冷縮嘛,所以密封攤涼後,蓋子就凹下去了。由於裡面是負壓狀態,再加上密封,裡面空氣跑不出去,外界細菌進不來,應該是最便捷安全的家庭剩菜儲存方案啦~(對了,隔離病房也是負壓設計的)
(六)咖啡酒乳製品
愛囤咖啡豆又怕喝不完的朋友看過來!
咖啡豆存在冷凍室,會進入休眠狀態,風味最多能保持整整半年。記得要把排氣閥貼住,徹底密封,以防竄味。
這一招是咖啡組同事貓貓教的。碰到有意思的咖啡豆,還能留一點以後平行對比,特別好使。
前面說到,沒開封的酒不推薦放在冰箱門,頻繁震動和溫度變化讓酒更容易變質。
那已經打開的酒怎麼保存呢?必須安利一發真空酒塞,原理是用抽氣泵把酒瓶里的空氣抽走,延緩氧化,親測有效!
- 我們的酒類供應商推薦這個牌子:荷蘭的Vacu Vin
- 酒塞形狀可以適配一切酒瓶口,還能反覆使用
- 如果經常同時開幾瓶酒,推薦多買幾個瓶塞
黃油、芝士等乳製品,開封之後可以分裝密封冷凍,能把保鮮期延長几個月。
淡奶油比較難搞,冷凍後基本不能再打發,冷藏又很容易竄味,可以把開口用酒精擦一下,用廚房紙包起來,再拿夾子夾住。
如果實在用不完,還能把奶油冷凍分離,做成黃油!
具體做法請搜索:「小高姐的魔法調料-自製黃油」
進階第四步,
那些食物不適合放冰箱?
冰箱不是萬能保險箱,有些食物,天生就跟它八字不合。
前面說到,冰箱的原理是靠低溫抑制細菌,但也會產生另一個副作用:凍傷。
看圖說話,這是常溫VS放冰箱的一組對照實驗:
進冰箱以後,西紅柿外皮黑了、青椒皺了、黃瓜蔫得更快了……這些症狀就是凍傷。
大部分熱帶和亞熱帶水果也容易凍傷,比如香蕉、芒果,放進冰箱以後,就像海南人突然到了沒有暖氣的北京,表面長出黑黑的斑點,口感和味道都不對了。
*也有例外。有同事拿鳳梨做對照組實驗,發現室溫的快壞了,冰箱裡的還能堅挺倆星期。
有些食材適合乾燥保存,在常溫呆著也比進冰箱好,比如沒切的洋蔥、蒜頭、根莖類蔬菜(土豆、紅薯、南瓜、胡蘿蔔、白蘿蔔)等等。
還有一些食物,本身就是乾燥的,或者滲透壓很大(很咸、很甜、很油),細菌沒辦法在裡面繁殖,也不需要放進冰箱,比如油、餅乾、蜂蜜、鹹菜、果脯、粉狀和干制食品。
如果放進冰箱會怎麼樣呢?拿蜂蜜來說,除了耗電、占位置之外,低溫會讓蜂蜜結晶,析出葡萄糖,雖然能吃,但是質地會變得不均勻。
圖片來自網絡
下次你媽非得往冰箱扔蜂蜜,請把這篇文章丟給她:)
巧克力也儘量不要放冰箱,不然表面會出現白霜,口感也沒那麼細膩。它更適合在20℃左右存放。
如果你必須把巧克力放冰箱,比如一年半載不打算吃,又或者夏天很熱的時候,可以放進密封袋,擠出所有空氣,再冷藏。(不要冷凍!)
從冰箱拿出來之後,也別急著打開袋子,等巧克力恢復常溫再打開,能減少水汽凝結。
像宜家這種密封袋就夠用啦~
進階第五步,
學會這3種安全解凍方式!
很多人對解凍的理解,就是「把食物從冷凍櫃拿出來放著」。敲黑板:最最最危險的方式,就是室溫解凍。
20-50℃是細菌最活躍的溫度區間,室溫解凍不光導致細菌繁殖,還可能產生毒素,加熱也殺不死那種。
美國FDA推薦這3種安全解凍方法:
1、在冰箱冷藏室放一晚,緩慢解凍。這種方式最慢,但能最大限度保持肉的口感。貴牛排很推薦這樣處理。
2、冷水解凍。在粵菜館後廚,這種方法行話叫「啤水」,意思是用流動水不斷沖洗,能去除食物長時間冷凍產生的「冰箱味」。FDA推薦家庭做法是:每半個小時換一次水,以保證水溫夠低。
3、微波爐解凍。因為時間很短,所以解凍過程產生的細菌量還算可控。前提是……你家有微波爐。
大家可以根據需要自己選擇合適的解凍方案嗷~要注意的是,不管選哪種方式,都不要反覆解凍,既影響口感,也不安全。
來,收下這份冰箱進階指南
如果這麼多年來,你對冰箱的使用方式還停留在「保鮮膜裹一切」,是時候進階了。我們還寫過怎麼用冰箱做菜:震驚!我們的冰箱自己會做菜
想想那些被打入冷宮的速凍食品、開了好幾年的醬料……抽點時間,好好整理下冰箱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sxmU3AB3uTiws8KO1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