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前半小時是變聰明的「黃金期」,父母要堅持帶他做這幾件事
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希望一代比一代強。於是總想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幼小銜接班、補習班等等,不僅耗費了大量精力和財力,最後的效果也不理想。與其做這些無用功,父母不妨抓好孩子睡前的半個小時。
回想睡前半小時,你都做什麼了?
現實生活中, 大多數家庭在睡前的半個小時都喜歡各做各的,身為父母工作了一天,只有睡前才能夠放鬆自我玩玩手機,卻把孩子晾在一邊,讓孩子自己睡覺。殊不知,這種「雙標」的做法,更會影響孩子的教育。反而多抽出時間陪孩子的父母,日後受益更大。
科學研究發現:睡前教育,既是孩子記憶的高峰期,還有助於培養孩子提升智商和情商。
也就是說父母可以認為孩子睡前半個小時是變聰明的「黃金期」,父母要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
睡前半小時——和孩子一起閱讀:
「培養孩子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作為父母不應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你真的想要他日後成為有才有德的人,那麼長期和他一起讀書吧。
即使是孩子還不認識字,也可以和他共同看繪本,把你所知道的作為過來人經驗都傳授給他。在親子閱讀中,不僅可以建立母子/女關係,還能夠讓孩子漸漸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將來他也會不失所望成為一個博覽群書的人。
睡前半小時——和孩子聊心事:
和孩子聊天不是純粹的胡言亂語,而是讓孩子在和父母聊天的過程中,分享自己白天所學以及打消他的消極情緒。
和大人的世界不同,小孩子面對新生活,如剛入校園等等,由於生活經驗不足,加上性格膽小懦弱,產生恐懼心理後很容易滋生消極情緒,長期憋在心理,導致性格過於極端。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做的是,在和孩子聊天時,讓他學會求助以及如何正確處理。
通過當好孩子的引路人,指引他正確的前進方向,從而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對培養情商和智商都有好處。
睡前半小時——教孩子生活技能:
在教育孩子上,向來包辦孩子一切日常的父母,都教育不出生活技能強的孩子。如果你不想將來孩子被生活捆住手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大後也是啃老族,那麼要從小教他生活技能。
如利用睡前半個小時教孩子刷牙、洗臉、塗抹護膚霜、鋪褥子、枕頭等等,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學起來也會更快。同時,還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能事事都要向大人幫忙。
心理學家張怡筠認為,父母是培養孩子的情商老師, 從培養孩子生活技能開始,可以讓孩子獲取滿足感和快樂感,從而提高情商。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睡前半個小時都做了哪些事?不妨留言分享你家的故事~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