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月島主
來源 | 創業投資家
「正文」
共享二字是近幾年的網際網路熱詞,以共享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孕育出了無數過去不曾見過的新鮮產業,諸如共享單車,共享健身房,共享充電寶等等。
這些產業中不乏成功者,但更多的是在這股新浪潮中被沖刷得「屍骨無存」的失敗者。儘管如此,共享經濟無疑是順應這個時代的大趨勢,引發無數創業者前赴後繼投身其中。
共享辦公正是共享大軍中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大家對於這個名詞或許還很陌生,但這個產業的概念是革命性的,擁有改變未來生活方式的潛力。
毛大慶攜手優客工場已經在共享辦公這條路上奔跑了四年,歷經野蠻生長階段之後,前方的路究竟是寒夜還是黎明?
圖源:優客工場官網
共享辦公,又叫做聯合辦公,柔性辦公,短租辦公,也被稱為創客空間或眾創空間,簡而言之,是指為不同職業不同機構的人員提供一個高質量的公共辦公環境。最早發端於美國,2010年誕生的WeWork是公認的共享辦公鼻祖。
當時美國的兩個年輕人亞當·諾依曼與米格爾·麥凱維借用房東大樓里的空置房間做了個實驗,將其空間經過設計後合理分配,變成不同的辦公區域並分租出去。這種「綠色辦公桌」模式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兩人趁勝追擊,開辦了第一家WeWork辦公空間,共享辦公之路就此開啟。
圖源:WeWork官網
當然,如果僅僅是共享辦公場所,那麼共享辦公和一般寫字樓也沒什麼區別。他們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共享的不僅是場地,更是空間與服務。
一個開放的空間可以促進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繫,搭建一個交流合作的的平台,讓不同的思維碰撞出火花。將企業用戶、個人用戶和業務夥伴的需求聚集在一起,創造集靈活的空間、社群、服務和技術為一體的一站式平台。
而且共享辦公還能為企業提供許多實在的服務,比如代理企業註冊,工商稅務,代理會計等便利功能,又成為了一個企業的孵化器。
那麼共享辦公在當下的國內市場究竟有沒有需求呢?
答案是肯定的,年輕人對商業辦公有新需求,9000萬中小企業也有辦公空間需求。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選擇共享辦公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可以利用空間的資源優勢,尋找潛在合作夥伴,尋找投資機構,拓展業務範圍。
先進的理念,全新的辦公方式,再加上共享經濟大潮與創業浪潮的興起,從2015年開始,共享辦公在國內發展一路高歌猛進,迎來了爆發性增長。
國內共享辦公空間數量達2630家,較此前一年增長64.38%。
也正是在這一年,時任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正式辭職,46歲的他放棄了千萬年薪,毅然決然帶著他的全新項目優客工場投入到了共享辦公的創業大潮中,震驚了整個創投圈。
毛大慶的決心與勇氣令人傾佩,而他選擇共享辦公這條路顯然也不是一時衝動,他對於自己的項目是充滿信心的。那麼優客工場有何特別之處?如今四年過去,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圖源:優客工場官網
在做出離開萬科投身於創業的決定之前,毛大慶已經跑了兩年的馬拉松。在奔跑的過程中是毛大慶少有的能放空大腦,告別繁雜的圖紙和冰冷的鋼筋水泥,還有無休止的會議與決策,回歸自我的時候。
從那時起毛大慶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一個美好的空間必須要讓用戶真實地感受到幸福,幸福感從何而來?
這是在地產圈摸爬滾打多年之後,毛大慶所形成的獨特見解,他認為地產行業所有的努力彙集到最後的出口都是人,如何體現人文關懷,讓用戶體會到幸福感,這是他一直在追尋的方向。
而共享辦公的出現,無疑給了毛大慶一個方向,這就是可以實現他理念,給予他答案的最佳舞台。改變自己,實現心中的理想,46歲的毛大慶決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
2015年4月17日,備受業界矚目的毛大慶首次公開其創業項目——優客工場。
有賴於之前累計下的人脈,毛大慶爭取到了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鴻坤集團董事長趙彬、清控科創董事長秦君等人,共同擔任優客工場的天使投資人。
同時公布了優客工場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已經完成在北京10處選址,將迅速開始運營10個優客工場項目。
擁有資本力量的加持,藉助共享經濟的春風,優客工場一直處在高速發展狀態。
截止到2018年底,優客工場進入35個城市,開設225多個社區,管理70萬平米的空間,入駐7000家企業,擁有12000個企業會員。
完成八輪融資,進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獨角獸名單,並且這些數字今年還在繼續擴大。
圖源:前瞻研究院
除開自身的發展之外,優客工場還積極參與行業洗牌與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優客工場完成了一系列行業併購操作,並牽連同行企業先後推出《中國眾創空間發展藍皮書》與《眾創空間(共享辦公)服務標準》,進一步規範行業標準。
具體到優客工場能為企業提供的服務業務,有辦公選址,包括物業選址與附屬服務;設計裝修,包括空間設計、項目施工管理、設備設施購、成本核算;運營管家,包括標準運營、日常維護維修、24小時服務、企業級對接、商務社交活動;智能辦公,包括雲門禁、人臉識別、智能會議室、無人前台、訪客預約、智能儲物櫃、智能雲列印、智能Wi-Fi/智能升降桌、室內導航。
更重的是增值服務,優客工場擁有多個項目合作夥伴,比如毛大慶的老東家萬科就是其中之一。
雙方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在青年公寓配套、產業園區寫字樓與開發,以及股權投資方面實現全面合作。其他諸如抖音、今日頭條、綠地等知名品牌都是優客工場的合作夥伴。
入駐企業也可以藉助這個平台享受到其他品牌的福利,或者以此為媒介達成合作關係。
圖源:優客工場官網
從這些硬實力來看,優客工場已成為共享辦公領域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未來三年,優客工場生態體系內全球布局預計達到40個城市,260個場地,可提供18萬個工位,總辦公面積將達到120萬平方米。
這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妙,然而事實真的如此麼?
隱患一直存在。
問題首先出在整個共享辦公行業,自2015年進入國內之後,歷經前兩年的爆發性增長之後,衰退期來得要比想像中要快得多。
2018年全國共享辦公空間品牌數量增長速度較之2017年下降明顯,並且發展緩慢、瀕臨破產關門狀態的共享辦公空間品牌已經達到了總數的28.1%。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國內的創業氛圍比不上黃金時期,共享辦公的需求減弱。
另一方面,共享辦公盈利模式一直飽受質疑,儘管有著空間社群的先進理念,但如何靠這個概念實現營收,現在似乎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共享辦公依然依賴於租金收入,收入結構單一。
就拿共享辦公行業的鼻祖WeWork來說,成立八個年頭後依然處於虧損狀態,據WeWork披露的2018年業績報告,其營業收入從2017年8.86億美元增長到18億美元,虧損也從9.33億美元增長到19億美元。找不到新的盈利點,擺脫不了資本燒錢模式的怪圈。
說回到優客工場,他們最初的理念是以空間為平台,為創新企業提供全產業鏈服務,以構建國際一流的聯合辦公空間為目標,建設基於社群的商業社交平台和資源配置平台,充分激發城市創造力階層的創新活力。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並不盡如人意,優客工場前四年的發展速度雖然迅猛,但距離他們想要營建的空間生態顯然還有一段距離。主要收益還是來自於場租,一度占到營收的90%以上。
房地產的二房東,這是外界對於優客工場的質疑。
不過有質疑就有前進的動力,毛大慶在接受採訪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優客工場未來盈利的幾個方向。
圖源:前瞻研究院
首先是生態圈的股權投資。優客工場在多個領域投資了不同項目,通過股權投資加大了聯合辦公的服務生態,增強了每一個投資板塊之間的強連接,但同時也享有股權收益。
其次是流量搭載。每一個桌子就是一個入口,通過辦公桌、辦公位出租獲得現金流,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增值服務,獲得另一個盈利源。每一個入駐企業都可以通過優客工場的平台互倒流量,通過搭建平台,進行撮合交易,對流量進行變現。
接著還有品牌加盟與管理輸出,除了加盟管理費,大量企業用戶的數據沉澱下來會更快地擴充優客工場的資料庫,加盟業務會讓發展更快更輕,規模化的擴張已經可以覆蓋更多的管理成本。
時至今日,優客工場不斷在調節自身的發展方向,其業務已經從基本的運營管理輸出,拓展到了定製辦公、運營託管等更高的維度,這顯然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圖源:網絡
「如果有一天桌子(租金)可以全免,優客工場就成功了。」
這句話是毛大慶在2018 T-EDGE全球創新大會現場總結共享辦公的本質時所說的,他已然為實現這句話付出無數的努力與汗水。
共享辦公的前路究竟是寒夜還是黎明,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毛大慶和優客工場的奔跑從未停止,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月島主,博古通今的財經達人,探索品牌背後的故事,解讀行業崛起的奧秘。
參考資料:
攸克地產攸克:《奔跑近兩年,毛大慶為優客工場總結了3.5個商業模式》
前瞻產業研究院:《十張圖帶你了解優客工場的2018 資本加持實現規模化擴張》
鈦媒體:《優客工場毛大慶:創業公司需要一年把自己乾死一回丨T-EDGE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