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啡小沫
來源 | 微信公眾號 啡小沫
懶人經濟,催生了許多新興職業,也讓一些傳統生意疊代出更高效的版本。
找到精準的切入點,網際網路+傳統行業,創意+執行力,也許你也能分得一杯羹。
「正文」
偶然刷到一則有趣的新聞。
國外一個爸爸,懶得推嬰兒車,於是自己悶頭研究,發明了個電動嬰兒車。
這種嬰兒車,有塊和車體緊密連接的帶軲轆的平板,人可以站上去。
開關一按,人和嬰兒一起跟著電力前行。
我又隨手搜索了一下,發現好玩兒的懶人發明真不少。
- 有人為了能給老婆按摩還不影響打遊戲,發明了能巧妙把敲擊遊戲鍵盤的力轉換成按摩老婆肩頸的力的按摩墊,一舉兩得;
- 有人發明了義大利面自動叉子,可以把意面捲起來,免去了自己一點點卷的繁瑣;
- 還有薯條夾,吃薯條不用洗手的美好時代來臨了……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腦的約翰·阿塔那索夫曾說:
「我太懶了,不喜歡運算,所以就發明了電腦。」
看起來,懶真是第一生產力啊!
01:懶人身上,蘊含著驚人的消費力
2018年淘寶發布了《懶人消費數據》,中國人在這一年為偷懶花了160億,比2017年增長了70%。其中95後需求增長最快,增幅為82%。
我們家掃地是掃地機器人,洗碗是洗碗機,喝咖啡我以前用放咖啡粉的咖啡機後來太懶了,直接換了更方便的膠囊咖啡機,洗衣服不用說是洗衣機,需要手洗的內褲用專門的內褲清洗機……
又不想天天洗頭,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頂著大油頭去單位。直到好閨蜜給我安利了免洗噴霧,整個人終於精神了。
我家裝修的時候,小兩居戶型,硬是跟設計師反覆溝通,搞出面寬6、7米的通頂大衣櫃。
目的只有一個:一年四季衣服全部掛起來,再也不用遭受換季疊衣服之苦。
而且,這懶吧,還真是一代比一代懶。
以前公司開會,討論過一次生鮮電商。
當時公司的70後員工很多表示對電商賣水果感覺不可理解,明明樓下就是水果店,幹嘛要手機下單?
而85、90後的我們大家,一致表示,手機下單太方便,地鐵上下單,回家幾分鐘收貨。
在公司累了一天,誰還有精力去水果店挑水果問價格稱重然後還要拎回家?
我當時住在北京超小戶型的樓盤,這種樓雖然有一堆問題,但最大的優勢是方便。
出門3分鐘內不僅可達地鐵,還可達2家水果店,1家物美超市,2家美甲店,1家麵包房,一堆小吃店。
但是,居住近2年,我天天吃水果,進樓下水果店的次數不超過3次。
再看看這幾年光速奔跑在快車道的外賣、家政、廚師上門等,懶人的生意,真是機會多多。
02:懶人經濟下的新生意
懶人經濟,催生了許多新興職業,也讓一些傳統生意疊代出更高效的版本。
聊幾個最近我接觸到的有趣的例子。
- 微信群比武相親
聽一個95後小夥伴說起,他最近熱衷的相親模式,是很多平台推出的微信群相親。
如今大家工作都996,加上通勤時間,睡覺都是奢侈。
還要擠公交地鐵精心打扮去約會?不如宅在家打遊戲刷劇。
想當年,我和男友同在海淀區,但是我在西二旗,他在新中關,我們見面,需要公交轉地鐵,真心累。
熱戀的時候,我們都只是一周一見面。要是一方稍微黏人點要求多見兩次,估計就被交通折磨吹了。
所以啊,如今興起的微信群相親,真是懶人福音。
這種模式吧,往遠了說,類似於武俠小說里的比武招親;往近了說,類似於非誠勿擾。
組織方在微信群放出當天主角女生全方位信息,滿足一定門檻且對女生感興趣的男生入群秀肌肉。
女生從中慎重選出自己想約會的男生,再線下見面,其他吃瓜群眾散了散了。
95後小夥伴因為年紀太小,還沒有成功被女嘉賓選中,不過聽說他已經在實戰中精進技能,信心滿滿,感覺找到合適的另一半指日可待。
- 整理師
這個職業好像之前提到過一次。去年認識位同濟校友,就是做這個的。
這女生很有趣。因為從小媽媽不愛收拾東西,被刺激到了,於是酷愛整理。
酷愛到什麼地步?
她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電商。電商嘛,大家都知道的,肯定是一不小心就滿地全是東西。
她工作之餘,就不停地幫大家整理啊整理啊。
甚至每次和她不相關的拍攝團隊完成工作後,她就跟在人家後面,幫人家整理器材。
後來,她終於成功轉行,成為一名整理師。
整理師,說白了就是幫客戶理東西、併合理規劃使用空間。
這個職業上世紀興起於美國,後來在日本發揚光大。
該職業上世紀還入選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未來二十種朝陽產業」之一。
如今國內的很多高級整理師,都是鄰國日本派系的。這個女生,學的也是日本派系的。
人民富裕了,購物增多了,人又變懶了,使得這個職業,目前在國內缺口很大。
但整個行業目前處於發展初期,估計市場還需要一段培育時間。
那天這位女生介紹自己職業的時候,旁邊一小姐姐,就表示自己用過這個服務。
我一個閨蜜,每個月都要找家政阿姨去家裡幫忙疊衣服,其實也算是低配版的整理師了。
- 懶人炒菜鍋
前些日子,我過生日,今年第一次下廚,成功給自己做了一份面,就膨脹了。
接著,就被小夥伴安利了全自動懶人炒菜鍋……號稱集炒鍋、烤箱、電磁爐、電飯煲等等功能於一體,半小時搞定一桌菜。
我這種生手,半小時一道菜的洗菜工序都搞不完……瞬間就不能愉快地膨脹了。
然後,它在那邊炒菜的時候,你還可以學習、工作、娛樂。什麼看個網絡課程,寫篇文章,做個瑜伽什麼的。真的很誘惑。
想到我小時候就懶得出名,大人就叨叨我:
「你現在啥也不會,長大還是得學啊,總得吃飯吧。」
長大後,發現真的不用學了。
03:找准切入點,你也能分到「懶人的蛋糕」
懶人經濟帶來的模式創新,其實在很多領域,都使得企業以技術、服務壁壘,從單純的價格戰中跳脫出來。
有看過一個估算,說中國僅快消、餐飲、休閒、麗人等幾大主流領域,線下市場的規模在11萬億左右,而目前網際網路化只做到了不到10%。可創新的空間巨大啊。
懶不要緊,但是要懶對地方。
相比起大部分人忙忙碌碌,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真正能挖掘到用戶痛點,並找准切入點,在這個市場站住腳的玩兒家,其實都是戰略上最勤奮的一批人。
這塊市場,不像區塊鏈、大數據這些風口,有高技術壁壘,行業外的人很難進入。
懶人經濟,很多都是圍繞衣食住行展開。
每個人都有在自己常年深耕的行業進行模式創新的可能。
找到精準的切入點,網際網路+傳統行業,創意+執行力,也許你也能分得一杯羹。
作者簡介:啡小沫,985碩士,前網際網路平台聯合創始人、首席市場官,定居北京。她碩士畢業4年,從央企小職員,跨界網際網路,再到自媒體,每一個都做得風生水起,快速積累起家庭第一個500萬資產。該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啡小沫
原文標題:幾個月入過萬的「懶人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