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重現經典 當柴可夫斯基遇上安娜·卡列尼娜

2019-07-22   天津大劇院

"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偉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安娜·卡列尼娜》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書中安娜這個經典形象幾乎被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不斷演繹。當然也包括芭蕾舞劇。面對故事複雜、情感跌宕的巨著,現代芭蕾編舞大師們都希望能夠將它完美呈現,使之與小說一樣成為永不朽的經典。

其中極具影響力的應該要數俄羅斯編舞大師鮑里斯·艾夫曼編創的版本。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的締造者鮑里斯·艾夫曼,極其重視舞劇中的戲劇衝突,編舞風格充滿了激烈的動作,所以非常適合表現安娜這樣極具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艾夫曼芭蕾舞團

艾夫曼認為,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之所以獲得成功,音樂功不可沒。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求學的經歷,讓艾夫曼有機會熟識各個時期的音樂家及其作品。創作時,他通常是由概念主導,再尋找與之相配的音樂,「這個過程類似於電影或戲劇創作。有了想法後,我會花許多時間聽上千首作品,直到找到符合作品的音樂為止。」

在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誕生後,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艾夫曼認為最能表達這部舞劇的。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艾夫曼全部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精準地表現安娜每一個階段的心理變化。下面,我們盤點了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中選用的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讓我們從耳朵開始,「聽」一場芭蕾。

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01

Serenade for Strings in C Major, Op. 48, TH 48: I. Pezzo in forma di sonatina. Andante non troppo - Allegro moderato (Live)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Tchaikovsky: Symphonies Nos. 1-6, Manfred Symphony, Francesca da Rimini & Serenade for Strings

《C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第48號

Serenade for Strings in C major, Op. 48

這部作品作於1880年,旋律溫暖,時而歡快、時而低沉、時而高亢、時而悠揚,有著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第一樂章C大調小奏鳴曲式的小品,序奏主題莊重有力,充滿內在活力。主部主題流暢而委婉,旋律起伏較大,色彩沉鬱而略含哀怨。

02

Suite No.1 in D Minor Op. 43: 1. Introduzione e FugaSt. Petersburg Symphony Orchestra - Peter Tchaikovsky. Suite No.1 in D Minor Op. 43

《第一組曲》作品第43號

Suite No. 1 in d minor, Op. 43

這部組曲是根據德國作曲家Franz Lechner作品的樣式所譜曲,具有巴洛克組曲的形式,全曲分為「序曲與賦格、嬉戲曲、間奏曲、小進行曲、詼諧曲、加伏特物曲」六段。

03

Tchaikovsky: The Voyevode, Op.78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Vladimir Ashkenazy - Tchaikovsky: 1812 Overture; Serenade for Strings; Romeo & Juliet Overture etc.

a小調交響敘事曲《督軍》,作品第78號

The Voyevode, Op. 78

這首作品根據普希金翻譯的Mickiewicz的敘事詩而寫的。Mickiewicz是波蘭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流亡在外,居留異國,為祖國的獨立和人民的自由奮鬥終生。

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04

Souvenir d'un lieu cher, Op. 42: II. ScherzoSlovak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Keith Clark;Mariko Honda -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 Serenade Melancolique - Souvenir D'Un Lieu Cher

《故地回憶》作品第42號

Souvenir d』un lieu cher, Op. 42

作品作於1877年,在結束了一段令人崩潰的婚姻之後,從歐洲療養回國的柴可夫斯基前往烏克蘭南部散心。美麗的景致、怡人的氣候、熱情的款待,讓他重拾創作力,寫下這首鋼琴與小提琴小品。在第二首「詼諧曲」中,小提琴急速奔馳,像在逃離些什麼,又像在追尋些什麼。

05

Tchaikovsky: Symphony No.6 in B minor, Op.74 -"Pathétique" - 1. 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Lorin Maazel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6 - "Pathetique"; Romeo & Juliet

《b小調第六交響曲「悲愴」》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

這首交響曲正如標題所示,強烈地表現出「悲愴」的情緒,這一點也就構成本曲的特色。柴可夫斯基音樂的特徵,如旋律的優美,形式的均衡,管弦樂法的精巧等優點,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證,因此本曲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傑出的樂曲之一。

06

Manfred Symphony in B Minor, Op. 58: I. Lento lugubreHouston Symphony Orchestra;Léopold Stokowski - Tchaikovsky: Manfred Symphony in B Minor, Op. 58

《曼弗雷德》交響曲 ,作品第58號

Manfred Symphony in b minor, Op. 58

這是柴可夫斯基受「強力集團」之一的巴拉基列夫委託,根據拜倫的同名詩劇的四個場面而作。在詩劇中,曼弗雷德對知識和生活感到厭倦和失望,從而放棄對生活的任何探求。他不願再在人群中生活,獨自躲在阿爾卑斯山的一座堡寨中,一心尋求遺忘,寧願在孤寂中死去。柴可夫斯基對這部作品的創作表現了極大的熱情,作品寫完後他給巴拉基列夫寫信道:「《曼弗雷德》完成了……在我一生中向來沒有這樣努力過,也沒有由於工作而覺得這樣疲倦,交響曲是依照您的提示而寫成四個樂章……自然,它是獻給您的。」

07

Francesca da Rimini, Op. 32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Jan Brink;Robert Overpelt;Kenny Gardner - Music from Alfred Hitchcock Films

里米尼的弗蘭切斯卡交響幻想曲,作品第32號

Francesca da Rimini, Op. 32

1876年,沙皇專制壓抑著俄羅斯大地,柴可夫斯基在令人窒息的世界裡閱讀了《神曲》,悲劇故事引起他的強烈共鳴,泉涌的樂思使作曲家很快寫出這部在音樂史上唯一以弗蘭切斯卡為題材的交響音樂作品。

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08

String Sextet, in D Minor Op. 70 'Souvenir de Florence' - Adagio cantabile e con motoMstislav Rostropovic - The Best of Piotr Ilyich Tchaikovsky (The Most Essential Tchaikovsky)

《d小調弦樂六重奏,佛羅倫斯的回憶》,作品第70號

string sextet in d minor, Op. 70 『Souvenir de Florence』

《佛羅倫斯的回憶》是柴可夫斯基重遊佛羅倫斯之後完成的作品,用來記錄他幾次在這座名城居住過的情結。樂曲充滿了對這個優美城市的懷念之情,堪稱絕美的旋律寶庫,尤其是二、三樂章里的抒情段落,仿佛是用流淌的音符唱出了對歲月的無盡懷念。

09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Op. 17 "Little Russian": IV. Finale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2 & No. 3

《c小調第二交響曲「小俄羅斯」》,作品第17號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Op. 17

作品作於1872年,因其中引用了三個烏克蘭民歌主題,故稱為「小俄羅斯交響曲」或「烏克蘭交響曲」。這是柴可夫斯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1873年在莫斯科的首演即非常成功。1879-1880年,柴可夫斯基對作品進行了修訂,重寫了首樂章和刪節了末樂章部分段落,成為現在我們常見的版本。修訂版於1881年在聖彼得堡首演。

10

Hamlet, Op. 67ARussian Symphony Orchestra - Tchaikovsky: Symphonic Works After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 The Tempest / Hamlet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Hamlet, Op. 67a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是柴可夫斯基第三部受莎士比亞戲劇啟發而作的管弦樂作品。他從戲劇中選出的一些富有感情或畫面的成分,然後以純音樂線條編織成曲。音樂中爆發出的巨大張力和戲劇衝突,有力地塑造了哈姆雷特的音樂形象——神經質、懷疑一切、並為復仇而生。

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11

Suite No. 3 in G Major, Op. 55: I. Elegie - Andantino Molto CantabileYevgeni Svetlanov - Tchaikovsky Suite No. 3

G大調第三管弦樂組曲,作品第55號

Suite No 3 in G major, Op. 55

作品作於1884年,從創作的時間上看,屬於柴可夫斯基晚年的作品,風格細膩,配器別致,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他以往的風格有很大區別。

12

The Tempest, Op. 18 (Symphonic Fantasy after Shakespeare)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Michael Tilson Thomas - Tchaikovsky: Complete Symphonies - 1812 Overture, March Slave - Romeo and Juliet Concert Overture - Nutcracker Suite

交響幻想曲《暴風雨》,作品第18號

The Tempest, Symphonic Fantasy after Shakespeare, Op. 18

在1873年,柴可夫斯基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暴風雨》寫下這首交響幻想曲。這個主意是柴科夫斯基的好朋友斯塔索夫向他建議的,而且向他擬出了具體的細節。即:大海。空氣的精靈愛麗兒接受魔法師普洛斯彼羅的命令,在海上掀了狂風巨浪。國王的兒子腓迪南坐的船被風浪吞沒了,沉到海底。腓迪南遇救,到達了魔法島,普洛斯彼羅的女兒米蘭達遇見腓迪南,產生了愛情。普洛斯彼羅放棄魔法的力量,離開魔法島。

13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Lawrence Siegel - 1812 Overture and Other Tchaikovsky Greats

《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overture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代表作之一,這部悲劇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無情的鞭撻了中世紀封建宗教神學思想,謳歌了人性的自由和人性的發展。《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作於1869年,整部作品結構宏大,旋律優美,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柴可夫斯基採用奏鳴式結構組合中的變體曲式——雙奏鳴曲式寫成這部作品。之所以採用這種結構較為龐大的雙奏鳴曲式,正是由於莎翁《羅密歐與朱麗葉》劇情的複雜性和其深刻的悲劇性決定的。

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9月5-6日,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安娜·卡列尼娜》將伴著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和我們一同探尋安娜的內心變化。

當然,舞團還十分樂於在全世界各地傳播芭蕾文化,此次來津,他們將招募2名熱愛表演的小朋友與專業的舞者一起登上舞台,參演鮑里斯·艾夫曼的充滿內在張力的舞劇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卡拉馬佐夫兄弟》!(招募要求見下文)舞團還將在津舉辦一場大師課,我們會在後續的推送中公布詳情,敬請關注!

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

演出名稱: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安娜·卡列尼娜》

演出時間:9月5/6日 周四/五 19:30

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歌劇廳

演出時長:100分鐘(一次中場休息)

演出團體: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

演出名稱: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卡拉馬佐夫兄弟》

演出時間:9月7/8日 周六/日 19:30

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歌劇廳

演出時長:100分鐘(一次中場休息)

演出團體: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

*天津市政府補貼高端演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