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主筆團 | 凌扶搖
張紹剛,好慘一男的。
前幾天,撒貝寧幾年前上節目的一段單口相聲被大家笑上了熱搜。
他說, 2009 年的時候,就有瘋狂私生粉絲跟蹤騷擾,甚至蹲到他家門口。
為了擺脫這位「患者」,撒貝寧風風火火搬家換手機號,得到了片刻寧靜。
沒想到對方不依不饒,開始從他好朋友張紹剛身上下手。
不僅摸進張紹剛的課堂里陰森森地盯他,下課後還追上去,一把薅住他衣領,把他懟到牆上問:
「撒貝寧在哪裡?」
這可是張紹剛的體格啊!
女孩又逼問說,我們倆談談怎麼樣,我請吃個飯?撒貝寧不接我電話!
一次次騷擾張紹剛,卻沒得到信息,女孩居然打電話給張紹剛的愛人:
「喂,是張老師夫人嗎?您下來一趟,有些話我們做女人的當面說比較好。」
還好張紹剛之前提過這件事。得了,又是來找撒貝寧的,電話一掛完事。
但這之後,想通過張紹剛來找撒貝寧的私生飯越來越多,他不堪其煩乾脆就在電話說:
「我和撒貝寧不是朋友,剛鬧掰的,再見。」
又好笑,又可憐。
撒貝寧不愧名嘴,模仿張紹剛被嚇到的動作、粉絲狂熱的眼神,畫面感極度強烈,讓人忍不住先笑為敬。
但冷靜下來一想,被私生飯跟蹤到家、騷擾親友這種事,是很驚悚恐怖的。
假如有一個人說他愛你,於是每天蹲在你家門口,見你出門就熊抱,給你所有朋友打電話發信息,找到你換的每一個新號,撿走你扔的垃圾,在你出門後偷偷躺在你床上打滾......
「你睡過的,我都睡過。」
即便隔著螢幕,依然讓人瘮得慌。
為了滿足對偶像的「喜愛」,他們不惜跟蹤、偷窺、買賣隱私、蹲點偷拍、入侵對方私生活。
甚至有人,把明星的每一次怒斥、拒絕,都當成「愛的考驗」。
前幾天,吳宣儀半夜發微博:「請別再捶牆,別再按我門鈴了,我真的有點累。」
粉絲心疼她,紛紛指責私生飯越界,而私生卻覺得自己沒錯——自己追星付出那麼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麼就不能追到酒店?
付出就得有收穫,這是買賣的心態,不是愛。
上次林俊傑上熱搜,不是因為新歌,而是因為感冒。
他用過的,留著血的醫療垃圾針頭,被醫務人員掛出來倒賣;
他休息過的床,被一群護士爭先恐後,搶位打滾;
他生病的樣子,被聞訊趕來的「粉絲」搶拍,一點隱私都沒有。
看過視頻的人心裡都冒出四個字:群魔亂舞。
李現被跟蹤到酒店、王一博被泄露私人手機號、李汶翰被頻繁值機,易烊千璽被粉絲圍堵在小區......
做出這些瘋狂行為的粉絲,有一個專有名詞:私生飯。
私生飯對偶像的「愛」,一點也不美好。
前不久,日本就發生了一場襲擊事件。
一位剛出道不久的地下女偶像松岡,回家時被一名男性從背後撲倒在地,強行猥褻了。
她身心受到了極大創傷,暫停演出後每天都有人在評論里留言關心她、支持她,希望她快好起來。
嫌疑人很快落網。松岡一看,傻眼了。
那人,就是平時在評論里最活躍的,她的頭號粉絲佐藤響。
每場演唱會必坐前排、每次被黑必幫著反駁,每條動態他必評論,其他粉絲也早就眼熟了他。
但是佐藤漸漸不滿足了。
他想要接近偶像本人,想要擁有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遠遠地應援。
他一張張地翻著松岡的自拍,忽然發現某張照片里,她的瞳孔倒映出了一座建築物。
把自拍放大再放大後,他通過地圖街景功能一個個排查對比,終於發現了松岡經常出入的車站。
結合其他松岡發的自拍、 Vlog 里的窗簾顏色、光線角度,他蹲守跟蹤了幾天後終於鎖定了松岡家房間......
於是,那天深夜,他備好了作案工具,就等女神下班了。
更反常的是,松岡呼救掙扎、成功逃脫後,佐藤並未產生愧疚和懼怕心理,反而大搖大擺出現在評論區,裝作沒事人一樣說:
「知道了,我會一直等著南醬回歸的......」
我想,松岡之前對這位粉絲有多感激,知道真相後就有多噁心。
更瘋狂的,還有另一位粉絲。
給偶像送禮物被拒絕、問偶像要電話也沒拿到。於是,這名瘋狂男粉絲拿出摺疊刀連續捅了她幾十下。
幸好救治及時,她保住了一條命,可是視力已經受損、毀容、殘疾,再也回不到舞台上。
得不到,就毀滅。
這,才是私生飯最恐怖的地方。
更噁心的是,有些投機者看到了私生飯的嗜血商機,開闢了圈錢的灰色途徑。
只要 150 元,你就能買到朱一龍的全套信息。
身份證、戶籍卡、航班信息、手機號、劇組通告,方便他們監控明星的一舉一動。
甚至有人曾在鹿晗房間裝針孔攝像頭,拍下了他台下化妝準備的照片。
私生飯之間也會交換信息,這些非法得來的信息迅速在圈內傳播。
b站的一個視頻,提到為何私生比較關註明星的航班信息——因為那是密閉空間,他們無處可逃。
我不禁想到了那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話:「我有一架望遠鏡,一直伸到你家裡。「
李誕曾經在《吐槽大會》上說:
「你們思考一個問題,明星那個保鏢是給誰雇的?」
仇人會去看他演唱會嗎?會追他車要摸他嗎?會半夜去酒店敲門、跟蹤行程要簽名合照嗎?
這是娛樂圈血淋淋的、殘酷的事實:很少有明星願意把粉絲當朋友。
而粉圈對私生飯,一直深惡痛絕。
追星,本來是一件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積極的事情。
愛一個人,就會想要接近他,為了他變得更好,這沒錯。
但是想要 24 小時無死角監控、不顧對方感受入侵對方生活,危害對方安全......
這些以愛為名去滿足私慾的行為,早就脫離了「愛」的範圍。
你怎麼看待私生飯的行為?
吳青峰說:「我覺得就是滿足自己的慾望,大於尊重別人。」
就是自私。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追星」的經歷,他們可能是自己身邊優秀的朋友、老師、或者廣義上的明星本人。
我們喜歡並認可他的一切,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在他的身上,讓他成為自己想像中的「完美人物」,並且不求他回報自己。
科胡特提出過一個概念:自體客體。
雖然他不是你,卻能為你承擔一部分的心理功能。
因為喜歡他,你覺得自己也很優秀,就算生活中遇到挫折,一想到他你又充滿了力量;
你希望成為他那樣完美的人,所以努力學習工作、爭取在專業領域上能和他並肩;
你會用他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定力、有自信。
這是一個健康的自體客體,對人的成長所發揮的作用。
但是私生飯們會認為,自己對偶像投入了那麼多,他也有義務像我愛他一樣愛我,我要決定他的生活。
他們把自己的所有人生,寄托在偶像身上,理想化他的一切——即使那完全不是偶像本人的性格和人設。
正如「暈輪效應」所說的那樣,他無論有多少缺點,都潑不醒沉迷進去的粉絲。
問題是,這種理想化幻想雖然能讓人暫時不空虛,可如果沒有建立屬於自己的人格能力,純粹讓這種「偽戀愛」主導生活,長遠來看,是很可怕的事情。
前段時間,魯豫採訪了楊麗娟。
12 年前,她是劉德華的「私生飯」。
父親為了支持她,賣房賣腎,跳海自殺,留下整整 7 頁遺書斥責劉德華:「你以為你是誰!你不講人情世故,你沒有良心......」
楊麗娟悲痛欲絕,公開遺書內容逼劉德華內疚,出來見她一面,無果。
她對劉德華的愛那麼深,為他傾家蕩產,他怎麼可以不給自己一點回應?
想單獨見面而已,有錯嗎?
魯豫說:「我覺得一個人的心愿沒錯,但她不能要求身邊的任何人犧所有的一切,來幫我完成我的心愿,我覺得這個有一點任性。」
只有追偶像時,私生飯才感覺自己真實存在。
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她只看得到她的願望,單方面把對方拽進來,卻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
沒有交到真實的朋友、沒有建立自我和價值感、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人生信念就會隨之崩塌。
因為,無論是「重要他人」,還是「客體」,人生這條路,都必須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的。
現在的楊麗娟, 41 歲,醒了。
平時不上網、不看電視,安安心心在超市上班做促銷員。
和媽媽住在每年房租不到 1000 元的廉租房裡,非要談到劉德華的話,她會用「那個人」來指代。
她燒掉一切有關劉德華的照片、海報,連帶記憶,也沒有了以前那種驕縱執著的脾氣。
魯豫問,是因為那個可以讓你發脾氣的人不在了嗎?
楊麗娟,眼神看向別處,像是在壓抑淚水,沉默幾秒後點點頭。
為了一個遙遠的,夢裡的形象,放棄了自己原本的生活,把摯愛的家人也拉進了這場風波——魯豫問她:
「如果再來一次,你還會這麼選擇嗎?」
「不會。」
她堅定地回答。
她要自己好好生活下去,即使會被別人認出來嘲笑、即使生活過得很平凡,她也想要面對真實。
其實,迷戀一個人的時候,也許人會變得很偏執。
尤其是,偶像的形象比大多數的「普通人」更接近完美,更容易成為你人生里的「重要他人」。
他也許是你的精神導師、也許是你難過時的精神避風港。
可他和自己,始終是兩個獨立且不同的個體。
讓偶像的歸偶像,讓自己的歸自己,
我們最終,都要去面對真實。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