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發2分半鐘視頻,澄清了「事實」,卻混淆了「道德觀」

2020-04-21   週遊世界電影

2004年新人演員王寶強憑藉著在《天下無賊》中的優異表現,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在這部電影中,王寶強飾演了一位憨厚樸實的農民工「傻根」,他心中有著一個「天下無賊」的執念。在這部影片中,王寶強得以和華語影壇的巨星劉德華、葛優、劉若英等人對戲。此時混跡於娛樂圈的王寶強,和影片中的「傻根」形象一樣,還只是一個剛剛展露頭角的傻小子。這一年王寶強22歲,成為一名影壇巨星,對他而言還僅僅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身高僅僅有1.65的王寶強,在帥哥、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是典型的其貌不揚。沒有氣質,沒有外貌,註定了王寶強的表演風格。特別是2011年,王寶強和徐崢合作的《人在囧途》,這部影片讓王寶強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喜劇風格。其後王寶強憑藉著《囧途》系列,著實的大火了一把。除了搞笑的電影外,其實王寶強在文藝片中也頗有建樹,特別是一部《hello!樹先生》,讓影迷們看到了王寶強的另一面。由此可見王寶強雖然形象不高大英俊,但是在電影上的表演才華還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近年來真正讓王寶強火遍網絡的,還是他和前妻馬蓉的「離婚大戰」。在2016年8月份,王寶強突然單方面發表聲明與妻子馬蓉解除婚姻關係。一時間王寶強和馬蓉的離婚疑雲被網友們傳播的沸沸揚揚,由於涉及到家庭、經濟、婚姻、愛情、事業等多重問題,馬蓉和王寶強的離婚案迅速成為了一個全民熱議的話題。而輿論的矛頭,也齊刷刷地指向了馬蓉。在兩人離婚過程中,還涉及到了王寶強的前經紀人宋喆。

馬蓉之所以會成為全民指責的焦點,在於在離婚過程中,她上演的各種鬧劇。王寶強在單方面的聲明中曾指責馬蓉「惡意背叛婚姻,破壞家庭」。在現代社會,兩口子日子過不下去離婚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馬蓉與王寶強的離婚官司之所以會被關注,還在於在離婚之前,很多人並不了解王寶強的這位嬌妻。而王寶強的很多影視劇中的形象,讓觀眾們根深蒂固的認為王寶強本人和這些影視形象非常接近。所以當王寶強宣布要離婚,並聲明說被惡意背叛。觀眾們自然會紛紛站在王寶強這邊,一致譴責馬蓉。

所以大眾能夠認識馬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她跟王寶強的「離婚大戰」。而這個初次見面的印象,也讓大眾對馬蓉其人的印象根深蒂固。雖然後來王寶強和馬蓉順利離婚,但是馬蓉並沒有就此淡出大眾的視線,她反而是因為這次經歷,而成為了一名「另類」明星。馬蓉出名全在於她和王寶強的離婚案,而且在離婚後,馬蓉還曾跟王寶強打了一場關於侵犯個人名譽案的官司,但是最終的結果則是以馬蓉的敗訴告終。

雖然案子敗訴了,但是馬蓉卻成了一名網絡公眾人物。而且每次出現,馬蓉還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受害者的姿態,如剛離婚後,馬蓉在公眾平台上發布視頻,說自己被打。其後她又在多個網絡平台註冊了帳號,通過發布一些短視頻的廣告形式,販賣各種生活用品。但是離婚後,王寶強卻不再發聲,他既沒有繼續對前妻進行譴責,也沒有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而是又一心的投入到演藝事業當中。但是這次離婚事件,對王寶強的事業也有很大的打擊,畢竟經過這樣的一次公眾事件之後,人們再看王寶強演藝的人物時,總有一種出戲的感覺。

而馬蓉在離婚後,去改變了她之前低調的作風,開始頻頻通過網絡平台亮相,並試圖打造一個新的公眾形象。在年初的時候,她就以「讓網友們重新認識」為由,而多次進行了重塑公眾形象的工作。有時候一個人物的大眾形象一旦形成,再想扭轉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像馬蓉這種情況,鬧的沸沸揚揚,而且最後官司也輸了,並且在過程中,各種輿論的焦點都直指馬蓉。所以馬蓉想改變自己的公眾形象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在前幾日,馬蓉在個人主頁上發布了一則「澄清一下」的短視頻,視頻長度僅有2分半鐘。在兩分半鐘的時間裡,馬蓉講述了自己被某些網絡媒體惡意抹黑。事情是緣由是馬蓉在網絡上,看到了有帳號宣揚馬蓉開直播時,有不雅視頻遭到投訴。馬蓉的回覆很清晰,僅僅三點,首先她沒有開直播,所以就不存在被舉報,然後就更不可能會有不雅視頻之說。不得不說馬蓉的這個邏輯跟清晰,當然我們也應該相信,她的這次回應肯定也是以事實為依據的。

不過在畫面的配文上,我們可以看出,不排除馬蓉會開直播。畢竟剛剛李小璐結束的直播,雖然遭遇了很大的壓力,但是所取得的成績卻依然不俗。所以馬蓉可能以後也會步李小璐後塵開直播,而且我們也不排除,此次馬蓉的「澄清視頻」也有可能是為她的以後的直播刷流量。這些我們以後再說,在隨後的內容中,馬蓉又想盡辦法挖苦那些詆毀和抹黑她的人。

並說她自己在離婚大戰之前,僅僅是一名素人,而且自己當時並沒有給大眾留下壞印象,她也相信很多人對她本人並沒有敵意,她還說畢竟大家的心態是一種看客心態,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從這段話開始,馬蓉就開始用她清晰的邏輯混淆「道德觀」。首先大眾之所以不喜歡她,對她有敵意,其實也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的,在離婚之初,王寶強曾指責馬蓉惡意背叛婚姻,破壞家庭。然後馬蓉在維護名譽案的過程中,她並沒有勝訴。由此可見,大眾對她的壞印象是有事實依據的,而且後來宋喆還被判刑入獄。

然後馬蓉說大眾對她的婚姻大戰,更多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看客心態。這一點其實也不全對,人們之所以會關注馬蓉和王寶強的離婚案,一方面因為王寶強是明星,是一位公眾人物,而且王寶強自己也在網絡上發布了關於離婚的動態。這是前提,然後婚姻的道德觀和法律觀念,雖然是作用在一對夫妻身上的,但是卻是整個社會的公德,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既然馬蓉曾被指「惡意背叛婚姻」,所以大眾對馬蓉的惡意,來自於馬蓉有可能曾破壞過婚姻公德的事實假設。這是有一定的網絡信息能夠顯示的,而且在法律的層面上,馬蓉並沒有為自己討回「公道」。

緊接著,馬蓉又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邏輯,她說:「兩個人打架,一個人壞到無底線,一個人就能好到能升仙嗎」?馬蓉的這個邏輯看似非常有力,也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爭執的雙方都是有責任的,但是這源於馬蓉自己所說的模型「打架」。打架指的是兩個人的衝突,這個衝突的首先不是搶劫,不是虐待,而是打架。然而仔細為打架分類又有很多種,那麼馬蓉所謂的「打架」,指的是她和王寶強的離婚官司,這一點,馬蓉是在混淆概念,她以打架這種不文明的衝突,混淆一個法律問題。

所以首先馬蓉所謂的「打架」這個假設是有問題的,她和王寶強的行為可不是打架那麼簡單,她和王寶強的問題是一個法律問題和道德問題。在名譽案的訴訟過程中,馬蓉明顯是敗訴了,然後在面對大眾時,明顯在已知的信息中,大眾更傾向於王寶強。然後就是馬蓉所謂的一個人壞到無底線,另一個人就能好到能升仙嗎?這個邏輯自然沒錯,但是如果每個惡意挑起戰爭的人,都用馬蓉的邏輯來說服世界,那豈不是歪理邪說了。所以無論馬蓉的邏輯再清晰,辯論的再漂亮,不基於客觀事實,都是空洞無力的。

視頻中,馬蓉雖然用清晰的邏輯說明了事實,但是她卻混淆了「道德觀」。她企圖用漂亮的邏輯替代客觀事實,用自己的言語技巧遊走在道德觀之外。現在王寶強急於恢復自己的事業,而且他們的孩子還小,所以他自然不會去和馬蓉糾纏,所以馬蓉也是想在這樣的空檔中,重新獲取大眾的信任。現在我們對躍躍欲試的馬蓉,只能說出那句傳統名言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