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痕跡的一個古代游牧民族,而這個最深刻的印記可以說在現代都還看得到。因為大家知道,長城最早就是戰國時代北方各諸侯國為了防禦匈奴人入侵而修建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擴修長城也是為了防止匈奴南侵,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長城可以說也是匈奴給中國留下的痕跡了。但匈奴雖然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卻因為消失的年代過早,所以留下了很多謎團。最基本的,現代人連它究竟是什麼民族都無法確定。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現代關於匈奴族源探尋。
為什麼說匈奴民族屬性成謎?
其實匈奴民族屬性成謎可以說是一個國際共識,而且也曾經成為過國際歷史學界的熱點議題,因為匈奴不僅是涉及到中國古代歷史乃至東亞古代史的一個族群,它和後來出現在歐洲的匈人之間可能也有關(相關內容桃花石雜談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所以匈奴的民族屬性其實可能還是一個對歐洲歷史產生過根本影響的問題,因此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無數歐洲歷史學家對匈奴的民族屬性進行過深入研究。
鼎盛時匈奴的大致活動區域
而除了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有至少兩個國家還因為民族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視為自己的祖先,或是有關聯的先祖。首先當然是蒙古國,這個原因當然也挺簡單,因為匈奴活動的地域和後來蒙古民族活動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匈奴人在一些文化和習俗方面也和後來的蒙古族有類似的地方。桃花石雜談覺得蒙古民族和匈奴有一些歷史淵源基本沒有疑問,就像其它許多民族一樣,但說是一個民族則是過於武斷了。因為本身在公元13世紀蒙古民族正式成型時,其內部的民族性都還不統一,像塔塔兒和克烈等部族都還是說突厥語的,蒙古族真正統一的民族性形成其實差不多要到13世紀中葉才實現。所以在此之前的草原部落族屬複雜,本身就根本不是一個民族。而且匈奴人的民族屬性爭議之大,其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以嚴謹的態度來看,任何一個民族和匈奴之間的關聯都是不可能確定的。
漢匈對峙形勢
而另一個自認為和匈奴有淵源的國家就是韓國了。因為朝鮮半島有史籍記載說公元7世紀時朝鮮半島新羅國的文武王金法敏來自一個匈奴部落,或者說有匈奴血統。而有韓國歷史學家認為,這個部落是一個說朝鮮語的部落,他們曾是匈奴的一部分,後來匈奴衰落之後回到了朝鮮半島,通過通婚成了新羅的王室。所以在他們看來,匈奴和朝鮮民族的淵源,那也是不是一般的深滴。當然,這個觀點桃花石雜談就不評論了,韓國這個國家某些非主流史學家的史觀大家也都知道,今天這個信息也就是給大家增加一些談資吧。
現代如何研究匈奴族源?
前面提到,因為匈奴和匈人之間可能的淵源,所以匈奴的族源其實在國際學術界也一直是個熱門的議題,所以相關學術研究的數量也很多。但因為歷史資料的稀缺,大量的研究並沒有使匈奴的民族屬性得到澄清,相反卻使它成為了一個完全沒法定論的懸案。
南(South)北(North)匈奴與漢朝的形勢
在這裡還是簡單地跟大家介紹一下現在這些歷史學家都是怎麼研究匈奴民族屬性的。當然可能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是基因研究,但因為年代極其久遠以及古代游牧民族本身生活習性的影響,這種基因研究其實很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而且基本上是每個研究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基本上只是能幫助人們傾向於確認匈奴可能是黃種人,再具體一些的結果就不可能得出來了。而其它一些考古研究,包括對古墓葬頭骨的研究和墓葬器物的研究,也只是能確定它大概和哪些後世民族比較接近,而接近的民族又很多,因此也很難確定匈奴這樣的古遊牧族群的具體族屬。
匈奴時代的長弓
所以相對來說要發現匈奴民族屬性,最精確的工具其實還是通過對匈奴的語言進行分析,但問題是匈奴自己沒有文字,因此匈奴的語言唯一的記錄其實就是古代中原漢文史籍一些隻言片語的記載了,而其中大部分還是一些匈奴人名、官名和地名。但因為這些記錄的數量並不算多,而且再考慮到漢語本身的語音變化,所以到現在為止,無論是按照哪種假說去研究,得出的結果都很不令人滿意。
關於匈奴民族屬性的幾種研究結論
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具體說說不同學者研究出的可能結論都有哪些。其實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的是,關於匈奴的民族屬性,一個相對主流的結論竟然認為匈奴人可能是一個說伊朗語族語言的族群。比如在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出版的《中亞文明史》一書里,其編者雅諾斯•哈勒馬塔曾這樣說道:
匈奴的貴族部落和首領都有著伊朗語族的名字,所有漢文史料記載的匈奴名字都可以用斯基泰語(一種東伊朗語族的語言)來解釋,因此很明顯,多數匈奴部落都是說東伊朗語族語言。
斯基泰語族分布區域(黃色),下方紅色區域是今天的伊朗(波斯)地區
所以這是基於語言分析之後得出的一個結論,當然他的這種說法也是一家之言,很多人並不認同。而另外一種流行的說法就是蒙古語族的民族了。因為漢文史籍里記載的某些詞彙和蒙古語族裡的詞彙也有類似的地方,而且有些史料里曾提到成吉思汗鐵木真曾將冒頓單于稱為遠祖。而另外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匈奴人是一個說突厥語族語言的族群,這種說法除了一些語言學的分析之外,還基於《北史》和《周書》等史料里的一些線索,以及中亞粟特人的一些石刻文字記載。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匈奴人可能是說一種叫葉尼塞語系的語言,這個語系主要是西伯利亞地區一些土著民族的語言。因此可能匈奴人和這些民族有一定的親緣關係。這些學者認為像騰格里(上天)和可汗等詞彙雖然在蒙古語族和突厥語族裡現在也都有,但最早是來自葉尼塞語系。
葉尼塞語系分布區域
因為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大相逕庭,而且哪個結論都不能讓人滿意,因此從公元19世紀開始,就有一些西方學者提出所謂匈奴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不同族群的聯合體,匈奴人可能不但沒有統一的語言,而且可能連人種都差異很大。不過同時,還有一些學者又提出了一種假說,即匈奴人是說一種現代已經滅絕,而且和現在其它語系都不一樣的語言,所以才會出現現代用哪種語系對匈奴語進行分析結果都不理想的結果。如果按照這個理論,那麼匈奴恐怕和現在的所有民族都是有一定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