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1億的分帳劇,距離「主流」有多遠?|鮮觀

2020-03-06   導演幫

自分帳劇的概念被提出以來,伴隨視頻網站付費用戶的增長、各平台分帳規則的完善,分帳劇迎來高速發展期。

全國各地居家隔離的狀況,也讓分帳劇迎來了一波小爆發。愛奇藝的《少主且慢行》上線僅10天,分帳金額已超4000萬,優酷的《人間煙火花小廚》更是早已突破8000萬,有望向分帳劇「億級時代」進發。

但在疫情之前,除了2017年獲得超7200萬分帳收益的《花間提壺方大廚》,6000萬似乎成了分帳劇的上限,頭部製作公司不敢輕易入局,如何創造爆款也成了老大難的問題。所以即便分帳金額整體呈上升趨勢,但關於分帳劇究竟能否成為主流的討論始終存在。

為此,導演幫參考雲合數據,從分帳劇的發展趨勢、播出情況以及入局公司等角度出發,探究走向成熟的分帳劇,究竟是不是新的製作方向,

增質減量的分帳劇,向規範化發展

2015年,網大分帳模式成為視頻網站新的盈利手段。僅一家平台便有35部網大的分帳金額超過百萬,其收益遠在付費會員之上。

網大在分帳票房上的成功,為視頻網站提供了新思路,2016年,愛奇藝率先推出網絡劇分帳模式,同年11月,平台上線了首部分帳網絡劇《妖出長安》,最終劇集以450萬元的成本獲得超2000萬的收益。

2017年,分帳劇再進一步,全年愛奇藝共上新69部作品,同比16年增長一倍多。其中《花間提壺方大廚》的成功轟動了整個內容市場。自此網劇分帳模式一炮而紅,正式成為各家發力的重點。

之後騰訊視頻、優酷相繼制定分帳劇合作規則,加上重新調整合作方項目分成的愛奇藝,分帳劇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因為分帳劇成本的限制與網際網路內容審查的寬鬆,分帳劇形成發力小眾題材的風格。

1、題材向定製化方向發展

從上新分帳劇各題材的數量占比看,2017~2019年間,共有15種不同題材的分帳劇播出,幾乎涵蓋了所有影視劇的類型。

在題材上的多點開花,幫助視頻網站找到了目標用戶和重點題材。從2017年開始,各家開始根據分帳劇主要受眾(女性用戶)的喜好定製分帳劇。精準匹配觀眾需求,也成為了視頻網站搶奪分帳劇市場的關鍵。

通過對題材的分析,2019年愛奇藝上新的分帳劇中,都市、青春題材占比57%,較18年提升了二十一個百分點。

相比於懸疑、科幻等題材,都市、青春更能引發女性用戶情感上的共鳴,尤其是「甜寵」向的作品,更一舉成為分帳領域的「寵兒」。從歷年分帳最高的劇集看,無論《花間提壺方大廚》《等到煙暖雨收》《絕世千金》,還是今年的《人間煙火花小廚》,皆為甜寵劇。

2、形成分帳劇體量標準

內容上逐步形成定製化模式,形式上,分帳劇也向「正規軍」靠攏。

單集體量方面,過往分帳劇普遍為「短劇形式」,即單集時長在30分鐘以下,但2018年大於40分鐘的分帳劇部數占比迅速提升,2019年基本接近半數。

同時,分帳劇季播的模式也開始普及,每季12集的長度標準,成為平台的新要求。

一方面,12集的體量在保障劇集的緊湊程度之外,能夠滿足觀眾在一夜之內看完的需求。另一方面,減少集數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而最大程度降低製作成本,本就是分帳劇盈利的基礎邏輯。

所以在平台的12集規則明確之後,製作方迅速響應,12集分帳劇的部數占比也從2017年的51%提升至74%。

3、審查標準提升,整體數量下降

雖然在題材與體量上發展迅速,但分帳劇的數量卻沒有大幅上升,伴隨用戶的下沉與審美水準的提高,各平台採取拼質不拼量的方法,「小而美」成為分帳劇的製作趨勢,大量質量不過關的作品被淘汰。

2019年,分帳劇在數量上進入到了相對穩定的階段,以愛奇藝為例,全年僅有73部作品上新,同比縮減60部。

經過幾年的發展,分帳劇已經趨於成熟,在題材與體量上,有的放矢的內容方向與獨創的體量標準成為分帳劇能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關鍵,近期獲得高分帳的甜寵劇《人間煙火花小廚》與單季12集的《少主且慢行》,皆在分帳劇獨特的「框架」之中。

但在發展之後,分帳劇也沒有停止思考,減質增量讓分帳劇的標準不斷提升,這也為分帳劇質量與流量的提升打下了地基。

質量提高拉動分帳劇熱度上升

系統的發展之後,分帳劇有了一套獨特的方法論,在「規範化」的製作流程下,分帳劇的質量與熱度有了明顯的上升。

首先,平台犧牲數量成就質量的行為得到了市場認可,從2017-2019年的豆瓣評分看,分帳劇的平均分數再度超過了傳統電視劇與正常網劇,且拉開了一定差距。

根據歷年分帳劇豆瓣評分TOP5顯示,都市、喜劇題材的口碑相對較高,更符合受眾胃口。從作品看,兩季《花間提壺方大廚》始終是分帳劇的口碑之王,德雲社情景喜劇《能耐大了》,則問鼎2019年分帳劇豆瓣評分榜。

此外,分帳劇在科幻等小眾題材上的嘗試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蛋黃人》以6.9分的評分強勢殺入2019年分帳劇豆瓣評分TOP5,或為製作方增添了多元發力的信心。

但相比於平均分數的提升,和分帳網大的情況相似,從有效播放的數據看,分帳劇的口碑和流量不完全成正比。

評分TOP10中,2018~2019年的16部分帳劇,同時進入有效播放TOP10的只有7部,評分在5~6分之間。而7分以上的高口碑作品,除了優酷的《失控》,無一進入有效播放榜單。

由此可見,分帳劇若想走好「小而美」的方向,仍需要在質量上下功夫。

其次是在熱度上,伴隨口碑的提升,分帳劇的熱度也在走高。2019年,分帳劇平均正片有效播放數達到5607萬,同比提升25%。

雖然熱度與口碑成反比,證明了分帳劇受眾的下沉屬性。但與傳統電視劇相比,分帳劇更受女性及年齡較小的用戶喜愛。這批粘性更大、時間更為充裕的人群,很好的填補了視頻網站留住用戶的需求。

彈幕數量的持續增長便證明了分帳劇在用戶粘度上的作用。優愛騰三家分帳劇彈幕數的前五名,幾乎和有效播放榜單一致。

以愛奇藝為例,2018年一到四季度,彈幕數量都呈上升趨勢。上線分帳劇有效播放量與彈幕數量,也基本呈現正相關態勢。即有熱度的劇集,更能激起受眾的討論熱情和參與度。

綜上所述,即便形成了獨特的題材與體量標準,但真想創造出獲得市場認可的作品,甚至有出圈的效果,分帳劇還要在內容質量上下功夫。若能將質量與已經形成的優勢相結合,那分帳劇未嘗不能成為新的製作趨勢。

頭部網生內容公司入局分帳劇製作

在口碑與熱度均有上升後,分帳劇的分帳金額也在提高,僅2019年,便有五部作品的分帳金額在千萬級別以上。

收益的上升無疑提高了分帳劇的吸引力,從2017-2019年上新分帳劇總量看,除視頻網站外,13家主力公司出品分帳劇共33部,占上新分帳劇總體的10%,正片有效播放80億,占比達25%。

在頭部製作公司入局之前,麥田映畫、超能影業等中小型影視公司是分帳劇的主力軍。以麥田映畫為例,2018年《等到煙暖雨收》的三季,在跟播期分帳金額突破3000萬,領跑當年的愛奇藝分帳劇票房榜。

之後,頭部網生內容製作公司入局並成為分帳劇市場的主力軍,包括為優酷推出首部分帳劇《二龍湖愛情故事》的新片場、製作刑偵懸疑《看不清的真相》的奇樹有魚,以及創造爆款《絕世千金》的映美傳媒等,都已正式入局。

但從分帳劇市場主要參與公司的正片有效播放占比看,流量、質量與數量各占據一席之地。

第一名哇唧唧哇的兩部《哦!我的皇帝陛下》由旗下的X玖少年團主演,騰訊視頻的用戶屬性與主演的流量,使作品的播放數占據榜首,但目前來看,哇唧唧哇似乎沒有繼續發力互動劇的想法。

第二名的麥田映畫作為早期入局的公司,在數量上有巨大優勢,《等到煙暖雨收》較高的分帳成績,也證明了公司的實力。未來麥田映畫還將繼續發力分帳劇,找尋躍遷的良機。

新聖堂影業同樣憑藉兩部作品入榜,作為目前分帳劇口碑天花板《花間提壺方大廚》的製作方,華誼兄弟旗下的新聖堂影業相比其他互動劇有很大優勢。而從表單看,在以旗下公司試水後,華誼、慈文這類老牌製作公司開始正式涉及分帳劇的製作。

在分帳提升、質量升級、頭部公司入局後,未來分帳劇或將迎來高速發展階段。

結語

2019年愛奇藝的世界大會上,龔宇博士表示,網劇市場已接近成熟,未來自製劇的數量不會持續增長,餘下的增量空間將交由分帳劇填補。也就是在品質升級、題材多元後,分帳劇或將承擔拉動視頻網站會員的任務。

誠然,伴隨越來越多專業公司的入局,在視頻網站億級的會員規模下,分帳劇或能有進一步發展,但從現階段看,很多網劇選擇走分帳模式的原因,是平台方願意付出的價格達不到製作方的預期,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後,只能引入分帳模式。

所以對於傳統影視公司而言,分帳劇的利潤暫還負擔不了創作和運營成本,不太敢於加大嘗試的力度。而願意走分帳模式的小團隊,其能力和對市場的了解,可能也無法製作出優質的作品。

發展到四年,已經邁入成熟階段的分帳劇仍需要自我沉澱和思考。如何為內容方提供需要的製作資金與成長時間,如何呈現更優質、更能貼合觀眾喜好的作品,都將是分帳劇能否真正成為主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