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車輛輪胎前後4條輪胎應該規格一致,賽車摩托車除外。每個胎面深度開始時相同,充氣壓力貼在車輛信息帖標籤和說明書。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包括載荷的不同,車輛和道路之間的相互作用對輪胎的影響。前輪驅動汽車的前輪磨損通常是更明顯。加速,剎車,轉向和發動機重量結合擦洗橡膠更快速的前面。
輪胎旋轉設計是一個很複雜的平衡體系,有助於保持類似的胎面深度對前方和後方的輪胎。然而,在前輪輪胎的磨損比後面的要快得多,往往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變得很明顯。
按照常識與過去的做法,一對新的輪胎應安裝在車輛的前軸。畢竟,大部分轎車發動機前置,前輪胎磨損了更多,首先,後輪的輪胎橡膠更多啊。
這種邏輯似乎是合理的,甚至貌似是可靠的。把最大的胎面深度留到前輪。因為大多數汽車是前輪驅動,如果運氣好的話,前、後輪胎磨損的同時更換。
事實上,正好相反,根據米其林高級技術市場經理的建議。「兩條新輪胎應始終放在後軸並把舊輪胎移動到前面。」
這種結論已被在實驗室測試軌道上證明。這主要是關於轉向過度,轉向不足和重力車輛中心的物理影響。而關於需要滑水的理解,它也適用於損失的由冰或雪造成牽引。
因為水面會把路面和輪胎隔離開,讓胎面無法保持與路面的接觸。磨損大的輪胎將比更深的胎面輪胎更容易打滑。
在後橋造成過度的牽引力損失,這可能導致車輛甩尾失控。類似的情況如果是前軸就會出現轉向不足,至少使車輛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對於司機來講,這樣更容易控制;所以轉向過度通常更危險。
這一切都說明了這樣的事實:如果你已經失去了抓地力,這是最好是在前軸而不是後軸。
為什麼轉向不足是更安全的。專家解釋:「如果司機遇到道路上的麻煩,他或她首先做的是解除一踩油門和剎車的可能,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車輛的重心向前,把大部分的載荷在前軸,而後軸減輕。這樣有助於讓前軸輪胎保持抓地力。」
如果即使前面的輪胎花紋深度很少了,車輛荷載的仍然傳遞到前軸,這就協助轉向驅動和維持一定的控制的車輛。同時,後輪的胎面深度更深就會幫助排水,對路面和前輪輪胎操控恆定支持。「車輛轉向不足,但它可以控制在大多數情況下,提供額外的機動剎車。」
然而,後輪胎磨損將失去牽引力和滑動,導致司機失去對車輛的控制,危險通常更大。
(原創,責任編輯:韓麗娟)